
瑞典和泰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單次注射50個單位的肉毒毒素可至少維持最大自主咬合力(MVBF)可逆性降低3個月,視覺上這種變化可能更持久。
研究試驗組由尋求瘦臉美容治療的患者組成;對照組由無該治療需求的人組成。試驗組將25 個單位的A 型肉毒毒素分別注射到雙側咬肌中;對照組沒有接受任何治療。在受試者前牙和第一磨牙處使用應變儀分別測量在基線、注射后4周、3個月、6個月和1年后的MVBF。
兩組受試者在基線時的咬合力、性別和年齡均相似。基線時試驗組和對照組的MVBF接近,但3個月后,試驗組所有測量點的MVBF都有明顯減少;6個月時,這種減少不再明顯。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口腔醫學院一項調查研究顯示,冷常壓等離子體(CAP)對牙周病或有效,其潛在作用機制主要為:抗菌作用、炎癥減輕作用和組織重建作用。
牙周病是很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對牙周支持組織會產生不可逆破壞。應用CAP是目前很有前景的牙周病輔助治療方式。然而,CAP在牙周病治療中的作用機制仍不清楚。為了解CAP在牙周病治療中的最新應用進展,研究人員根據在相關數據庫中搜索的有關CAP的文獻顯示,CAP的治療機制可能歸因于牙周細菌氧化應激相關的細胞死亡、抑制牙周炎癥和促炎細胞因子分泌,以及加速牙周軟組織傷口愈合和硬組織重建。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九人民醫院蔣欣泉教授團隊的一項聯合調查研究顯示,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CAD/CAM)的陶瓷修復體顏色效果受背景顏色、陶瓷類型和覆蓋厚度影響。臨床上應選擇一種合適的陶瓷材料來獲得可接受的CAD/CAM陶瓷修復美學效果,半透明參數(TP)或可作為一種潛在的預測因素。
為評估背景顏色、陶瓷類型和覆蓋厚度對CAD/CAM 二硅酸鋰玻璃陶瓷或單層氧化鋯色差值(ΔE)和TP的影響,并確定覆蓋厚度、TP和ΔE之間的相關性,研究人員共研究了四種CAD/CAM陶瓷材料的120 個樣品。樣品在9種制造背景下進行測試:A1、A2、A3.5、ND2 和ND7著色樹脂基復合材料、鈷鉻合金(CC)、中貴合金(MPA)、黑色(B)和白色(W)。
除了CC、B 和W 背景外,厚度為2mm 的CAD/CAM陶瓷在其他背景下均顯示出理想的顏色效果。單層氧化鋯的ΔE值低于二硅酸鋰玻璃陶瓷。ΔE 和TP 值隨覆蓋厚度增加而顯著降低。無論陶瓷類型和厚度如何,ΔE 和TP 均具有顯著的相關性。
雖然最近的文獻表明,面部骨折非手術治療的患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現有研究并沒有關注重癥患者,重癥患者患鼻竇炎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風險較高,面部骨折可能會加重這些疾病。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在面中部骨折出現感染并發癥風險較高的患者群體中,是否接受抗生素治療對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無顯著影響,但仍應該考慮對重癥患者使用抗生素。
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種植體周圍炎的重建治療在愈合過程中顯著改變了種植體周圍齦溝液(PICF)蛋白生物標志物和微生物水平。術后輔助使用Er:YAG激光,可通過降低基質金屬蛋白酶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顯著調節炎癥反應。治療后細菌數量立即減少,但4周后,細菌數量恢復到術前狀態。
日本一項研究顯示,較大的咬肌橫截面積(CSA)增加了晚期種植失敗的風險。該研究為病例對照研究,納入研究對象為種植支持固定修復的患者,25例存在至少1顆晚期種植失敗(觀察組),82例無種植失敗(對照組)。研究者將以上患者按照年齡、性別、手術年份、頜骨、牙齒類型、骨移植方法進行匹配,采用對數秩和考克斯比例風險回歸分析來確定晚期種植失敗的可能風險因素。
結果為,晚期種植失敗的發生率與咬肌CSA≥504.5mm2顯著相關。

巴西的一項研究顯示,對于牙外傷脫位后永久失去上頜切牙的年輕患者,可選擇超窄直徑種植體作為臨時修復治療手段,具有良好的留存率,能有效維持牙槽骨量,促進美學恢復效果和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
該研究納入13例(年齡10~14歲)有一個或多個上頜切牙脫位病史的患者進行一項前瞻性臨床試驗,共植入19 個超窄直徑種植體,并進行丙烯酸樹脂冠修復,將其分為兩組:即刻植入組(10個植體)和延遲植入組(9個植體)。治療后每3個月進行一次隨訪,并在植入前(T0)和1年后(T1)各進行一次斷層掃描,評估種植體在牙槽骨內的臨床穩定性和臨時冠的保留情況,并在每次隨訪時計算美學指數。1年后的種植體留存率為78.9%。在T1時,所有病例的牙槽嵴高度和厚度均較T0時有所增加。接受即刻植入的患者,其初始和最終牙槽嵴厚度均更大。隨訪期間患者的美學指數逐漸增加。只有1例女性患者在1年后出現牙冠低位咬合。治療后,患者對微笑的審美感知有顯著改善。
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與單根牙位點相比,在多根牙位點,特別是在上頜多根牙位點,使用牙周內窺鏡進行非手術牙周治療更有利。
該研究納入25例表現為廣泛性Ⅱ期或Ⅲ期牙周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由同一位衛生保健員在患者口內左半口或右半口隨機使用牙周內窺鏡或傳統牙科放大鏡進行刮治和根面平整術(SRP)。所有牙周治療評價均由同一位牙周醫師在治療后初始、治療后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進行。
單根牙鄰面位點的探診深度和臨床附著水平(CAL)改善率明顯低于多根牙。就CAL的改善而言,上頜多根牙鄰面位點在3個月和6個月時,使用牙周內窺鏡效果更佳。與牙周內窺鏡相比,使用傳統SRP后,下頜多根牙鄰面的CAL改善位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