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建安

鋪開一張白紙,擺好尺寸不一的毛筆和各色顏料。邀請一個人,請他(她)根據自己的喜好取一支(多支)毛筆,蘸取自覺適宜的顏色,在白紙上留下隨心所欲的一筆。要提前請客人注意的是,落筆之前,盡量清空大腦,不要構思自己的動作,特別不要試著寫字或是畫個簡筆形象,只管信“筆”由韁,任由潛意識馳騁。這些隨意的筆畫生動簡潔而又元氣淋漓,充滿生命的個性。所謂“五百筆”,其實就是眾生的筆畫的意思,五百指代眾生,而不是具體的數字。
筆畫就像面相或者手相,能傳達出生命個體的信息,在揮筆的一瞬間,人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就都無所保留地投影在了紙面上。小心翼翼地將筆畫從白紙上剪刻下來,把不同人的筆畫匯集在一起,讓他們在一大片空白上交錯、穿插、纏繞,直至筆畫的群體共享了整片空白,一件五百筆作品就誕生了。每個個體與群體的關系都是那么真實、直接,屬于個人的瞬間被拼貼在一起,打破邊界坦誠相見,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大同世界的預言。
從東京出發,坐新干線向西北兩小時,再換乘小火車半個小時,就到了越后妻有。這里是川端康成的“雪國”,也是日本戰國名將上杉謙信的番土。最好的日本稻米、清酒、溫泉,均出自這片一年當中有五個月積雪達到四五米的山區。越后妻有每隔三年會組織一次“大地藝術節”,邀請全世界的藝術家展出作品,借藝術的力量幫助當地人們找回生活的信心與文化的驕傲。
山村中,有一間百年前的老木屋,兩層的建筑,外層的松木板為防蟲咬,都用火燙成了黑色,這是很典型的越后造屋的手法。拉開門走進去,竟然是改造好的美術館,名叫“五百筆之屋”。脫鞋進入屋內,是黑黑的門廳,與過去主人家的廚房相連,門廳右手邊,是以前的客廳和二層臥室改造成的貫通的明亮空間。走進這里,頓時感到一種不可思議的暈眩,那是鋪天蓋地的筆畫!從木屋的房頂到橫梁,從墻壁到柱子,從拉門到樓梯,每一處平面都覆蓋著相互纏繞的筆畫,這些筆畫五彩斑斕,生命強悍。屋里的地上滿鋪榻榻米,坐在榻榻米上,環顧四周,好像有數以百計的活生生的人擠在屋子里,一些人在大聲講著話,一些人在小聲聊著自己的秘密,空間嘈雜又極其安靜。

這種奇異的矛盾感覺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慢慢穩定下來。一架小木樓梯通向橫在屋梁上的狹窄天橋,天橋的一端連著二樓朝向室外的門。冬天,當山里的大雪封住一樓的屋門時,人們就從這里進出房屋。天橋的另一端是二樓一間小臥室的門,臥室內基本保持了屋子主人原來的布置。站在天橋上,筆畫異?;钴S,好像有人不停地從屋頂朝天橋上跳。
小臥室的樓下,是一樓臥室改造的展廳,與主空間相連。在這個房間里有一張書桌、一把椅子和一臺電視機。書桌上翻開著兩冊很厚的書,觀眾可以坐在椅子上翻閱,書中記載著全部出現在木屋中的筆畫的檔案。共有八百人參與了這件特別的五百筆作品,四百個中國人,四百個日本人,每人都與自己的筆畫合影,每個筆畫都占據書中的一頁。電視機里在循環播放一段很長的視頻,是筆畫收集過程的記錄,人們一個個走到鏡頭前面,面對自己的那張白紙,留下一筆,從兒童到老人,從羞澀到張揚,從滯緩到凌厲,從鮮艷到晦暗,一筆筆寫過。
五百筆是人創造的。
那么世界大同,人類應該也能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