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燁軒
新聞報道是重要的幼兒教學資源,其教學效果應受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與重視。但新聞報道形式多、涉及面廣、信息量大,不少內容超出幼兒的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立足幼兒實際情況與身心發展特征,對幼兒進行教學引導,讓幼兒面對多主題、多信息的內容仍能保持興趣,培養幼兒的核心素養。本文以宋慶齡幼兒園幼兒教育實踐活動——“丫丫回家”主題課程為案例,探討基于新聞報道的幼兒教育實踐活動的教學策略。
近期,關于大熊貓丫丫的新聞引起孩子們的熱議和討論。對此,教師根據幼兒興趣開展了“丫丫回家”主題課程。以新聞事件為切入點,讓幼兒在了解新聞的同時,關注新聞事件的起因和背景,并表達對事件的看法,同時滲透相關主題知識。
首先,探討新聞事件發生原因——“丫丫樂樂怎么了?”通過報道,幼兒們知道兩只旅美大熊貓的事情。得知樂樂已經去世,孩子們非常難過。對比丫丫和樂樂出國前后的照片和視頻后,孩子們討論起“丫丫這是怎么了”,并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討論和交流,讓幼兒在傾聽他人看法的同時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其次,探尋新聞事件發生背景——丫丫樂樂旅美時間線。為了讓孩子們更加了解丫丫和樂樂的狀況,教師以時間為軸,做了丫丫和樂樂旅美時間線,并附上照片,時間線呈現了丫丫和樂樂在20年間的變化。本環節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對比與分析,發現新的事務排列規律及順序,了解丫丫不同時間的狀態及身體變化,引發幼兒的探索興趣與共情能力,培養幼兒的愛心與責任感。
最后,表達對新聞事件的看法——“丫丫,我們想你快點回家!”孩子們在家里和爸爸媽媽共同了解丫丫的情況,每天都有新的消息帶到幼兒園進行分享。孩子們通過交流討論、繪畫展示等形式表達著自己對丫丫的擔心。本環節的設計可以促進親子關系的建立,引導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同父母一同探究到底,在探究的過程中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逐步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此外,通過新聞事件,教師又從熊貓食譜、熊貓趣味知識、熊貓外交等方面對幼兒進行主題教育。例如,提到熊貓外交,孩子們不但想到在美國的大熊貓丫丫,還知道在韓國旅居的大熊貓福寶,以及福寶的爸爸樂寶和媽媽愛寶,甚至還知道福寶是2020年在韓國出生的。通過新聞事件背后的知識點引導幼兒具有責任心與表現力,同時通過外交小故事,引導幼兒們更加熱愛祖國,增強民族自豪感。
新聞報道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內容,對幼兒素質與能力的提升及其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影響。為此,在幼兒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應基于兒童心理發展特點,引導幼兒進行高質量的探索學習,更好地提升和發展幼兒的核心素養與能力。
(本文由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提供專業支持)
編輯 _ 湯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