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紅
摘要:國有金融企業長期受計劃經濟影響,其發展過程中某些方面與國際金融領域產生了一定的差距。我國自加入WTO以來,根據世貿協議將逐步放開金融領域,未來將有大批國際知名金融企業進入中國。其在活躍國內金融市場、繁榮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國有金融企業帶來了較大挑戰。面對挑戰國有金融企業只有通過提升財務管理工作、不斷完善自身發展,探索業財融合的創新路徑,以期充分發揮現代商業銀行的價值優勢,提高其運轉能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文章從國有金融企業業財融合的內涵入手,進而提出金融企業業財融合工作應用于財務工作中的背景及必要性,并揭示國有金融企業業財融合中存在的問題,最終有針對性地提出業財融合提升國有金融企業財務工作質量的策略。通過論述,為業財融合在國有金融企業財務工作中的實施提供相應的理論基礎,以促進國有金融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有效規避各類風險的產生。
關鍵詞:業財融合;國有金融企業;財務工作;問題;策略
一、前言
現階段隨著信息化技術在全球的普及與發展,如,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區塊鏈技術等方面的普及與應用,為中國經濟的健康、持久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此同時,金融行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推進器”,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嘗試著改變。國有金融企業發展面臨著新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較大挑戰,其中包括經濟效益的提升、金融風險的規避、金融壞賬率的控制、國有資產的保值與增值等方面。鑒于此,國有金融企業須注重提升自身的運作質量,利用外部環境優勢、內部管理特點對其現有的整體運營系統進行升級、換代,在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不斷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從而在行業內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財務管理對于目前國內金融企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服務、監督永遠是財務管理工作的主題。即在服務于國有金融企業整體發展的同時,還需要監督國有企業的經營活動,預防風險。但是,傳統管理理念要求財務管理工作只需做好財務核算工作,為企業管理層及投資人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核算即可。但是,新形勢下原有的財務管理理念已無法適應國有金融企業的發展需求,財務管理工作必須實現高質量的轉型,將業財融合工作融入于財務管理當中,為企業的經營管理、重大投融資決策提供有用性、實效性較強的性質,才能不斷拓寬財務管理在國有金融企業中的應用范圍,為國有金融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貢獻其有價值的財務管理服務。
二、國有金融企業業財融合的內涵
(一)業財融合的含義
業財融合是指將企業的業務與財務密切相連,使得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更多地融入業務元素在其中,從而確保財務管理、財務分析更加具有科學性、可操作性,以改變以往財務管理工作“后知后覺”的狀況。使得財務管理工作更加具有價值。國有金融企業業財融合是指,改變現有的日常管理中業務與財務相對獨立的現狀,通過業務與財務的有效溝通與協調,實現融合發展。在確保財務管理工作實現服務與監管職能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其對于業務發展的服務質量,確保業務的開展具有可操作性,為企業業務開展的全面升級提供長足的能量。新形勢下,對于國有金融企業而言,其可以通過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提升財務管理的有效性、實效性及經濟效益。國有金融企業的管理層,只有深刻認識到業財融合工作的重要性、自上而下深化提升自身商業價值的認知度,促進其長期、有效地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二)國有金融企業業財融合的途徑
1. 建立業財一體化協同機制。業財融合的實現須注重協同機制的建立,并以此為契機轉變目前傳統單一的管理模式,使得業務與財務部門做以良好的溝通與協調,使得財務部門能夠實時了解業務進展情況,達到業務發展的可視化。
2. 注重科學組織機構搭建及流程設置。國有金融企業原有財務組織形式較為固化,實際業務開展中也主要以提供財務服務工作為主,無法對于業務的開展實施相應的監管與指導,從而無法滿足國有金融企業業財融合的要求。業財融合的實施、業務流程的轉變將使得國有金融企業財務組織架構產生相應變化。使得財務在參與業務發展過程中,更能夠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促進財務與業務更好地融合,轉變以往事后分析向事中控制、事前預算方向發展。
3. 加強金融企業業務工作與財務工作的結合。金融企業以往經營模式下,財務與業務兩部門因其為平行的職能部門,其日常運作中雖有交集,但是仍舊保持相互獨立的工作地位。造成二者間的信息無法得到有效溝通,信息孤島問題較為嚴重。新時期下,信息化技術逐步完善的今天,國有金融企業完全可以充分應用信息化技術為其內部管理系統的整合提供技術幫助,通過在其內部構建適合的信息化管理系統,使得信息數據庫更加具有權威性、標準及規范性。這樣,使得財務統計信息也更加地具有實效性、從而對于業務活動的研判更加趨于科學、合理。
三、金融企業業財融合工作應用于財務工作的背景及必要性
(一)金融企業業財融合工作應用于財務工作的背景
21世紀的今天,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的普及,要求國有金融企業需要實施業務與財務的有效融合,來順應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發展的整體要求。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企業的財務管理邊界得以打破,從而完善了企業管理會計的相應職能。另外,新技術驅動下的數字化轉型實現的業務與財務的融合與發展,是實現企業價值及企業效益提升的有利選擇。國有金融企業面對大數據技術時代背景,只有通過實施財務管理與業務活動更加緊密融合,使其財務管理水平得以有效提升,進而實現國有金融企業的價值最大化財務管理及經營目標。
(二)金融企業業財融合工作應用于財務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從宏觀層面而言,目前我國經濟已步入發展的快車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與發展,要求國有金融企業在經營管理、日常營銷都應該在相關方面予以創新及突破,方可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在此前提下,對于金融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相關工作的質量與水平有了全新要求,其應該結合當前金融領域發展的新形勢,不斷轉變工作理念、調整工作節奏,以發展的眼光迎接國有金融企業全新的盈利模式。
其次,隨著WTO的加入,我國對于國際金融領域有了相應的開放承諾,國際大品牌金融企業的涌入,對于國內金融企業的沖擊還是較大的。與此同時,信息化技術催生了互聯網金融對于實體金融企業構成競爭,從而使得國有金融企業的整體發展受到了較為嚴峻的挑戰。國有金融企業不得不面向客戶、面向市場加強營銷及拓寬渠道。導致一些企業為了占領市場,違規業務時有出現。在此過程中,要求財務管理人員應盡快了解業務,并對于相關業務有著科學的評判,從而以對企業負責的態度出發來指導業務部門的工作,以期有效降低金融風險。
四、國有金融企業業財融合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管理監督機制不健全
新形勢下,基于國有金融企業所面對的國內、國際較為復雜的經濟形勢以及行業內較為激烈的競爭,要求金融企業必須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并以此為突破口來促進企業自身的健康發展。然而,從國有金融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及日常活動而言,許多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機制仍然存在亟待完善的問題。通過研究發現,國有金融企業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財務管理工作本應占有重要位置,其應為企業自身的健康發展、順暢運營提供幫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部分國有金融企業對于財務管理工作的要求仍舊停留在財務核算方面,管理層也只是關注于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實效性,從而忽視了財務管理監督職能的開發,使得財務監督機制的建立相應弱化,導致財務工作不能有效行使相應管理職能。同時,少數金融企業財務管理監督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還有待提升,其對于財務管理工作缺乏相應重視,最終使得財務管理、財務監督、財務預測與控制工作無法實現預期目標。
(二)業財融合不夠充分
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業財融合已成為國有金融企業發展的共識??陀^地講,業財融合活動的開展對于國有金融企業而言其所要求的“軟、硬件”條件還是較高的。業財融合活動的實施,不僅要求金融企業的管理層給予高度重視,制訂相應的制度、機制來確保其實施,還需要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很好地溝通與協調,促進業財融合工作的順利開展。并且,還需要金融企業搭建較為完善的信息管理平臺以規范信息傳遞的流程。但是在實際業務與財務活動融合過程中,少數金融企業對此方面的工作經驗略顯不足,導致企業內部財務工作流程較為混亂,無法提升業財融合工作的有效性。同時,人為主觀因素也是影響金融企業無法完全實現業財融合的關鍵所在,專業人士的不足使得業財融合中信息傳遞受挫,影響業務與財務部門的溝通效率,進而削弱了業務與財務的融合優勢作用,從而不利于國有金融企業整體財務管理質量與水平的提升。
(三)缺少完善的業財融合規章制度
制度是金融企業開展日常經營管理活動的基礎,也是其在業財融合中需要遵循的規范與準繩。目前,少數國有金融企業在開展業財融合過程中,其配套的制度規定方面沒有跟上融合的速度,導致業財融合的開展難以達到預定目標。具體反映在兩方面問題。
首先,業財融合的模式基礎上不能明確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流程。業財融合開展中,部分單位分別對業務與財務部門進行重新的工作安排,但是在業務流程的開展方面仍然欠缺,無法制定相應的制度予以遵循,起不到指導財務、業務融合的作用。另外,由于業務部門在向財務部門傳遞信息中缺少時效性,財務部門工作也存在延遲的現象。
其次,業財融合的開展,其初衷是使得兩部門的工作不斷融合、融為一體,但是在開展的初期難免出現工作職責模糊的現象。部分國有金融企業缺少明確的制度規定,混淆部門間在企業管控中的職責,導致企業發展過程中無法針對個人追究責任,從而影響企業決策的科學性。
五、業財融合提升國有金融企業財務工作質量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監督機制
金融企業開展業財融合工作過程中,只有通過科學、嚴謹的管理制度,才能確保業財融合工作發揮其真正的作用。正常情況下,企業在行使監督職能中,應有較為完善的財務監督制度、機制作以充分保障,從而實現對于企業內部全角度的監督與管理。這樣不僅能夠保障職工工作活動與組織目標確保一致的同時,能夠充分調動企業內部員工高度的工作熱情,還能夠實現對于部門及員工“獎懲有度”的決心。同時,健全的監督機制能夠使得財務管理部門在開展監督工作中得到企業領導層、各個職能部門的工作支持,使得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更加順暢。
(二)促進業務與財務的充分融合
國有金融企業在日常運營過程中,除了要不斷拓展市場、擴大客戶群體而實現價值最大化以外,更為重要的是將工作的關注點向財務管理、業財融合方式轉變,改變以往業財融合管理模式應用過程中,部門間缺乏有效協調及溝通,不利于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具體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強財務與業務部門間的溝通、協調,打破“信息孤島”現象出現。企業可以通過相應研究、討論的活動,將財務與業務部門人員有效集中,根據兩部門間不同工作需求進行討論,以起到加深理解、求同存異、通力合作的目的,并以此提升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績效考核。企業若想使得業財融合工作具有相應的價值,并以此來提升自身的整體經濟效益,則不斷完善績效考核體系顯得極為重要。國有金融企業應該將績效考核涵蓋至業財融合工作當中,通過KPI關鍵指標的考核方式,規范財務、業務部門的工作,確保業務部門能夠將相應的信息資料及時、有效地傳遞至財務部門,使得財務部門對其作以有效分析并上報給管理層同時,反饋于業務部門以促進其更好地實施業務活動,從而推動業財融合深度的發展同時,保障財務管理工作有效開展。
(三)建立健全業財融合相關制度
首先,優化財務管理工作流程??茖W、有效的工作流程是確保業財工作正常運轉的前提條件。為此,國有金融企業管理層在對于優化財務管理工作流程有著較為清晰認識的基礎之上,與財務、業務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員協商,結合部門實際發展情況、企業中長期戰略發展目標、企業目前所處的發展現狀等方面合理規劃工作流程,為財務管理部門的數據分析、預算管理、財務預判提供幫助。
其次,規范財務管理職責范圍并將其制度化。針對財務與業務部門在具體工作中界限模糊問題,金融企業需要完善相應制度規定,并在制度上明確規范各部門的工作職責,若工作中出現數據錯誤、信息不準確、資金運用不當甚至出現壞賬風險時,可以依據制度規定而追究相關部門乃至于業務實施者個人的責任,以彰顯獎懲并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及積極性,為企業決策工作的實施與開展提供保障。
(四)相關工作人員適時轉型
業財融合對于人員的整體要求還是較高的,財務人員及業務人員在整體業財融合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因而對于人員綜合業務素質的培養與教育顯得十分重要。因而,新形勢下國有金融企業相關人員應該注重對自身轉型的整體要求,要從業財融合角度出發不斷地充實自身的知識儲備,加深對于業財融合工作的理解。實際工作中,財務人員應該走出“財務大門”向企業的一線業務崗位學習,要深入了解業務的來龍去脈,從而使其在開展業財融合過程中能夠更加得心應手;從業務人員角度來看,應該結合自身的業務拓展來適當了解財務技能及財稅知識,并積極與財務部門加強溝通,以有效解決業務拓展中存在的各類問題。
(五)樹立科學的“大財務”戰略
目前,國內金融行業面對日益復雜的市場經濟環境、激烈的市場競爭為其生存及發展帶來的極大壓力。財務部門作為國有金融企業的核心組織架構,所承擔的工作職責十分重大。財務管理工作應該結合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內部經營特點,發揮其相應的作用,勇于承擔、迎難而上地有所為、有所不為。國有金融企業發展新階段,企業財務管理應該樹立“大財務”戰略發展方向。
首先,企業管理層要重視財務管理工作,本著“大財務”發展觀,正確認識業財融合的核心價值鼓勵財務工作由后臺走入前臺,對于業務工作給予財務支持的同時,發揮財務管理監督職能。
其次,業務部門要主動配合財務工作。業務部門對于業財工作有著清醒的認識,要讓其了解雖然企業的利潤是由業務部門直接創造,但是若缺乏財務管理、財務監督的實施有可能使得企業因此而遭受財務風險,最終給企業釀成較大的損失。從而導致業務部門辛苦勞作所取得的利潤會因為監管不到位,而最終付諸東流,因此業務部門要努力配合財務部門的工作,聽取財務部門給予的專業意見,從而不斷地修正業務方案,將各類風險降至最低的同時,實現利潤最大化。
最后,財務人員在著力提升自身綜合業務素質。大財務背景下,財務人員努力轉型的同時,還要提升自我,從提升綜合業務素質入手來不斷加強學習,從而達到大財務、大監督的整體要求。一方面,財務人員在日常財務管理工作實施之中要深入到企業的第一線業務開展,要對于企業所開展的各類金融服務、提供的各類金融產品有所了解,將自身培養成具有多方面業務能力的“復合型”財務人員;另一方面,金融企業本身應該注重財務管理人才培養,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定期開展財務人員的整體培訓與業務交流,從而有助于業財融合的開展。
(六)建立完善國有金融企業財務共享中心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國有金融企業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提供了便利條件,使其能夠更好地集中管理,實現企業資源管理配置最大化。財務共享中心的搭建,能夠進一步推動現代金融企業以財務工作為主要導向運行服務模式向集約化模式轉變,將零散化、碎片化的財務工作統一歸集,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業務的開展。鑒于此,國有金融企業應該利用自身的經濟規模優勢、資金優勢建立自身的財務共享中心??梢詮睦砟罡?、流程再造、信息平臺建設等三個方面入手,開始財務共享中心的搭建。財務共享中心的運行,能夠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節約企業現有資源,還能有效提升財務工作服務質量與工作效率。
六、結語
財務管理是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為核心,國有金融企業為了實現自身戰略發展目標、利潤最大化的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與增值應重視財務管理工作。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能夠助力國有金融更好的發展,以利于國內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與此同時,鑒于國有金融企業業財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可以建立健全監督機制、促進業務與財務的充分融合、建立健全業財融合相關制度、相關工作人員適時轉型、樹立科學的“大財務”戰略、建立完善國有金融企業財務共享中心等幾個方面入手開展相應的工作,為提升國有金融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與質量、促進國有金融企業的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錢小達.基于業財融合視角的企業財務管理轉型路徑研究[J].財經界,2022(20):107-109.
[2]劉修源.業財融合背景下國有金融控股集團財務管控優化[J].財會學習,2021(35):25-27.
[3]孫統海.基于財務管理轉型背景的商業銀行業財融合路徑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1(18):139-140.
[4]杜銅方.大數據時代農村商業銀行業財融合路徑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1(19):127-128.
[5]賀覺淵.國有金融企業財務管理迎新規收入分配結構須主動優化[N].證券時報,2022-08-03(A01).
[6]于晗.進一步加強國有金融企業財務管理[N].中國銀行保險報,2022-08-03(001).
[7]韓福恒.財政部發文進一步規范和強化金融企業財務管理[N].中國會計報,2022-08-12(001).
[8]馬敬宇.內部控制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作用與實踐研究[J].財會學習,2022(21):1-4.
(作者單位: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山營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