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時代,數(shù)字技術作為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的先導力量,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fā)展各領域全過程,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基于這一論述,如何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資源創(chuàng)造讓學生主動學習的情境,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師生的互動方式,讓學生學會、學懂、學透,全面提升全體師生的信息化素養(yǎng),就成了當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正視自媒體信息傳播的強大力量
自媒體有別于由專業(yè)媒體機構主導的信息傳播,它是由普通大眾主導的信息傳播活動,由傳統(tǒng)的“點到面”的傳播,轉化為“點到點”的一種對等的傳播概念。自媒體之所以能爆發(fā)出如此大的能量并對傳統(tǒng)媒體產生了強大沖擊力,根本原因在于其傳播內容的平民化、傳播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傳播客體的大眾化。
研究顯示,近30年來,人類生產的信息已經超過過去5000年信息的總和。在巨量信息的沖擊下,人們的精力好像不夠用了。所以,我們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豐富的互聯(lián)網資源中,該如何判斷和篩選有效信息呢?我們都知道,信息并不等同于知識,那些碎片化的、沒有經過提煉的僅僅是信息,而知識是有過程、有聯(lián)系的完整體系。
二、自媒體平臺校園使用情況分析
1.學生使用自媒體情況調查
目前,中學生使用的自媒體平臺種類較多,其中,某短視頻App是一款以拍攝短視頻為主的音樂創(chuàng)意類社交軟件,其年輕用戶占據(jù)較大比重。為了解學生使用這款短視頻App的情況,探究如何合理利用自媒體作為輔助學習工具的問題,學校以校內288名初一和初二年級的學生作為采樣樣本,以不記名的形式開展問卷調查。調查的問題主要有:軟件使用頻次、每次使用時間以及使用原因。
調查顯示,在參與調查的288名學生中,每天都會使用該短視頻App的學生占75%,每周使用1次及以上的學生占20%,其中也有5%的學生表示不使用該短視頻App。在使用原因方面(可多選),32人表示是為了記錄生活,69人表示是為了搜索相關的學習知識,55人是為了追星,為了看直播購物和聽音樂的分別有28人和27人,關注社會熱點的有93人。
2.教師使用自媒體的建議
通過與學校教師交流,我們了解到,針對自媒體的使用,教師們持不同意見,主要有以下三點。
適度使用,掌握適應時代特點的本領。隨著《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發(fā)布與實施,教育面臨全新的挑戰(zhàn),時代的變化與發(fā)展也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除了課堂所學,掌握適應時代特點的本領同樣重要。
辯證分析,合理汲取互聯(lián)網中的優(yōu)質資源。正規(guī)自媒體平臺往往會推送一些優(yōu)質的網絡信息資源,這些都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因此,如果我們一味地禁止學生接觸自媒體,就會將一些優(yōu)質的、重要的學習資源屏蔽掉,這不符合當前時代發(fā)展的趨勢和教育需求。引導學生合理關注、正確篩選自媒體上的優(yōu)質信息,比如一些短視頻App的系統(tǒng)機制是根據(jù)用戶的瀏覽偏好和瀏覽記錄等來推送類似內容的,因此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公眾號、視頻號等,避免學生盲目搜索信息。
更新觀念,提高教師的課堂輸出質量與學生的信息篩選能力。比起課堂上獲得的知識,學生似乎更容易、更喜歡接受網絡上的信息。因此,教師也應順應時代變化,提高課堂輸出內容的質量,使其更符合當下學生的成長需求。同時也應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價值觀,使其學會篩選網絡平臺上的有效信息。
3.結論
自媒體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正確地引導未成年人合理使用自媒體,幫助其規(guī)避一些不良影響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社會在發(fā)展,我們既然無法改變網絡時代給生活帶來的變化,那就應該在自律的前提下接受這些改變,并且正確引導學生,使他們既能獲得網絡帶來的益處,從中學到課本之外的知識,又不會過分沉迷,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三、利用自媒體優(yōu)勢輔助教學
1.突出自媒體“教”的功能
由于部分因素的制約,很多物理現(xiàn)象是無法在現(xiàn)實實驗中模擬出來的,因此,很多教師在網絡上搜集和整合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例如,在教學“升華與凝華”一課時,如果只是進行單一的理論講解,很難讓學生理解升華與凝華是如何形成的。這個時候,教師在一些自媒體上搜索和篩選相關知識及原理,就找到了類似的實驗教學視頻:一個是用干冰模擬舞臺效果的實驗,即直接往干冰上加水就能制造出仙氣飄飄的效果;另一個實驗是將干冰放在瓶子里,在瓶子上方放置一個氣球,干冰升華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就會吹起氣球。教師用這些有趣的實驗來“吸引”學生,再適時引導他們根據(jù)生活經驗進行邏輯推理,從而使其真正參與到物理探究的過程當中。
2.強化自媒體“學”的功能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進駐自媒體參與科學知識的普及和傳播,自媒體已成為大眾了解科學、學習知識的“新課堂”。例如,中國物理學會在某短視頻App上開講,專家們?yōu)閺V大學生展示了“點水成冰”實驗。實驗中,只見他們將沾著部分醋酸鈉晶體的玻璃棒伸入溶有醋酸鈉的純凈水里,其頂端迅速出現(xiàn)了一個白色小球,而且溫度很高。專家解釋,這是因為醋酸鈉的溶解度具有隨溫度下降而迅速降低的特性,當溫度較低的玻璃棒接觸到過飽和醋酸鈉溶液時,充當凝結核的玻璃棒上就會附著大量醋酸鈉晶體。在這個過程中,醋酸鈉由液體變成了固體,并釋放出熱量。“點水成冰”實驗在生活中的應用有熱敷袋,這種自動發(fā)熱袋里面的液體就是醋酸鈉的過飽和溶液,這種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遇到外界刺激后就會啟動溶質的結晶過程,從而釋放出熱量。學生關注此類優(yōu)秀視頻號并觀看實驗視頻,對理解抽象的物理學現(xiàn)象及其實際應用也非常有幫助。
四、結束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信事業(yè)代表著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發(fā)展方向。”作為教師,我們在推進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培養(yǎng)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同時,也應主動順應信息發(fā)展的潮流,讓知識走出象牙塔,積極引導學生在魚目混珠的網絡信息中篩選優(yōu)質資源,提升學生的信息辨別、搜集能力,主動參與科學的普及和傳播,使自媒體真正成為學生了解科學、學習知識的“新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