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芳莉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智慧課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愈發重要。而古詩詞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和教育價值得到廣泛關注和認可。基于此,本文將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價值進行簡要分析,并從多元角度剖析智慧課堂的內涵,進而探索智慧課堂模式下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有效教學策略,以此強化古詩詞的教學和教育價值。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重要價值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作為主要學科強調的是語文素養,注重的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古詩詞作為先人思想文化的集中體現,具有極強的教育和教學價值,學生以古詩詞為媒介,能夠接觸和學習更多的傳統文化元素,為語文素養的提升提供思想支持。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感受古詩詞意境,感悟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有助于培養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同時學生在閱讀古詩詞的過程中也能學習古詩詞的寫作手法,提高寫作能力。
二、智慧課堂內涵的多元剖析
智慧課堂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智能、高效課堂。從信息化視角分析,其本質是以信息技術的運用貫穿課堂教學活動,通過大數據背景下的精準教學,打造高效課堂。然而,真正的智慧課堂不應只是信息化智慧,還應該是能體現學生智慧的課堂。一堂成功的課,學生能在課上感受過程,習得規律,發展智慧。由此可見,智慧課堂的教學實踐須以“智慧”二字為核心。
三、基于智慧課堂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活動
如何在課堂上利用信息化智慧手段,達到發展學生智慧的目標,下面將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夜宿山寺》一課的教學活動為例展開論述。
1.課前預學,以學定教
(1)妙用平臺,促思激趣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課前預習時學生只是單純借助教材進行圈畫或者朗讀,教師無法及時了解學生朗讀的規范性和預學的完成度。而在智慧課堂模式下,教師可以借助平臺給學生推送課前學習單。在教學《夜宿山寺》時,教師在課前將詩人的生平、代表作品等內容制作成課件,通過平臺分享在班級群里,學生接收文件后即可瀏覽,而且學生可在平臺上搜集學習視頻,積累學習成果。課堂上,教師出示詩人畫像,學生根據預學所知匯報預習成果,從詩人的生平背景、作品風格等方面進行分享與交流,搭建起與詩人對話的橋梁。
(2)以學定教,掌握學情
識字作為低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重點,在一堂課中顯得尤為重要。然而,隨著學段的遞增,學習難度加大,識字量也逐漸增多,倘若把一篇課文中的十幾個生字全部放在課堂上講解學習,教學效率會大大降低。這時教師可以依托智慧課堂,給學生布置預習朗讀任務。在教學《夜宿山寺》時,教師利用平板作業功能為學生選擇朗讀內容,從生字、詞語到古詩,層層遞進。學生收到朗讀任務后,在平臺上及時完成練習,平臺會自動對其進行點評并生成報告。隨后,教師可針對學生學情,利用平臺字音檢測功能在課堂上隨機抽人認讀生字,并根據學生朗讀出現的問題側重指導,完成課堂教學字詞重難點的突破。
2.課中研學,深入文本
在傳統課堂上,往往是由教師先入為主,將教學重難點一一呈現在學生眼前,學生機械被動地接受學習,這樣雖然完成了既定的教學任務,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思維卻得不到發展。而智慧課堂教學,則是教師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前提下,由學生匯報展示、交流討論,教師加以引導點撥,二者相結合,既能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1)成果展示,量化分析
結合課前預習作業,通過平臺數據的反饋,教師在課堂上指名優秀的學生示范朗讀,引導學生發現古詩詞朗讀的第二要領——讀出節奏。接著,教師加以示范朗讀,帶動朗讀存在問題的學生在課本上畫出停頓符號,把握朗讀節奏,讀出韻味。如《夜宿山寺》這首詩是一首五言絕句,大部分學生能明確其二三停頓的規律,朗讀字正腔圓,聲聲入耳,但仍有少數學生拖讀、節奏感不強,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可通過手勢指導學生讀出節奏,讀好節奏。
(2)直觀呈現,整體感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備課授課除了關注文本外,還要結合課本插圖。在教學《夜宿山寺》時,學生反復朗讀古詩后,可從“危樓、高百尺、摘星辰”等詞中感受到廟宇之高,這是普遍化的學習生成,但卻忽略了觀察插圖。而借助智慧課堂教師端的編輯功能,可以圖片的形式展示古詩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寺廟的特點。教師可先將插圖放大,引導學生觀察近處的樹之高大,遠處的樹之矮小;再縮小插圖,遠遠望去,寺廟就建在那座高山之上,可見這座寺廟的地理位置很高。如此一來,學生結合對插圖的理解,便能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對古詩進行賞析。
3.課后拓學,鞏固延伸
對古詩詞教學而言,僅僅依靠品讀和體悟兩個環節的學習,并不能突顯語文的積累運用,學生看似在課堂上學到了些許知識,又似乎流于表面。古詩詞的積累、寫作手法的運用又如何得以彰顯呢?
(1)智能推送,一生一案
在傳統課堂的課后練習環節,教師往往是面向全班學生統一布置作業,機械重復,形式單一。實際上,學習能力強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需求是不相同的,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當考慮這一點。智慧課堂環境下的大數據宏觀微觀分析,能實現智能化推送和進階鞏固的個性化練習,實現“一生一案”。在《夜宿山寺》課后練習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布置分層作業。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要求其熟讀并背誦古詩;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為其推送同作者的不同作品或不同作者的同風格作品,拓展閱讀。此外,教師還可以布置對應的同步練習,學生提交作業后,系統會自動評分,繼而平臺會針對學生錯題自動分析,并推送同類型的習題,以便學生查漏補缺,滿足其個性化學習需求。
(2)平臺共享,立體拓展
一堂語文課,如果沒有練筆,不能說是一堂完整的語文課。在《夜宿山寺》一詩中,詩人李白用夸張和想象的手法描寫出了山和廟宇無窮的韻味和意境。為此,教師布置了創編古詩的任務,為學生提供一幅更為形象生動的插圖,要求學生運用夸張和想象的寫作手法創作一首《夜宿山寺》,完成后將作品上傳在班級資源中共享閱讀。從提交的數據來看,部分學生能自編自創,創造力得到了激發,部分學生雖然僅仿寫原文稍作改編,但寫作的熱情與積極性值得被肯定。
四、基于智慧課堂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果
常規課堂下的古詩詞教學分為讀、賞、背三部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再加上反復的朗讀和詳細的古詩詞解讀,學生一堂課下來能夠做到流利背誦,教學也就基本完成。這種常規化、大眾化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智慧得不到充分彰顯,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思維也無法開拓。基于此,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時,用信息化手段打破傳統課堂的局限,用便捷的平臺功能為學生營造生動的學習氛圍。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學生收獲頗豐,不僅學習了古詩,領略了作者的豪情,而且背誦了古詩,提高了文學素養,更是化身小詩人,創編了小詩。從學詩到背詩再到寫詩,環節清晰,教學效果顯著。
基于智慧課堂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從課前預習、課中引導、課后鞏固三大板塊構建智能化學習情境,利用平臺的各種功能使原本抽象的古詩詞形象化、生動化,以此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語文學習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