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芳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這一美德。然而,現在的家庭中往往以孩子為中心,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穿什么就買什么,孩子的所有要求基本都能被家長滿足。很多孩子認為家長為孩子做的一切事都是應該的,當然也就不會感恩父母了。感恩意識的淡薄,必然會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重視感恩教育,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和良好習慣,也就成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信息化背景下,如何促進學校、家庭、社會三者有機融合?如何借助信息技術這個現代媒介更好地開展感恩教育?多年的感恩教育實踐讓筆者有了一些收獲。筆者認為,班主任是感恩教育實施的主導者,要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深化家校間溝通和聯系,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同時在班級工作中積極滲透感恩教育,還要配合學科教師把感恩教育融入到學科教學中,并以主題活動的形式使其不斷向課外延伸。
一、強化家校溝通,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家長在感恩教育中的榜樣作用尤為重要,孩子每天和家長生活在一起,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家長首先要做好感恩的榜樣。為此,筆者學校通過利用微信公眾號和家校共育數字平臺發布致家長的一封信及召開家長會等方式,向家長積極宣傳開展感恩教育的意義,讓家長們充分認識到感恩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以便獲得他們的認同和支持,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
例如,日常生活中,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對長輩盡孝道,照顧長輩的起居飲食,幫助長輩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讓孩子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開展父母和孩子角色互換活動,讓孩子親身體驗父母一日的工作,感受父母的辛苦,讓孩子心疼父母,從而激發他們想要幫助父母做事的意愿,用行動感謝父母。
另外,學校還利用班級微信群定期給學生布置感恩教育方面的家庭作業,并要求家長們對學生進行監督,配合教師按時完成作業內容,讓學生以具體的行動落實感恩教育。
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模仿老師的言行是他們的天性。因此,在教學和生活中,教師要對來自學生或同事的幫助及時表達謝意,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學會感恩。同時,對于生活中遇到的感恩事例,教師也可以通過錄制視頻或拍照的形式記錄下來,并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適時展示給學生,不斷提升他們的感恩意識。
二、結合節日活動,對學生實施感恩教育
學校通過多年的不斷實踐得出,結合各種節日開展的感恩教育活動效果最明顯。因此,學校一直堅持結合節日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學校首先通過國旗下講話、紅領巾廣播站進行感恩教育的宣傳引領,再利用班隊會進行感恩教育的組織實施,從而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感恩,怎樣用行動去感恩。
1.結合節日做好宣傳引領
學校會結合近期的重要節日布置每周一國旗下講話的內容,讓學生了解節日的由來及確定節日的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點燃學生心中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的火花。之后,學校利用校園紅領巾廣播站進行相關典型事例的展播,歷史上的英雄事跡、身邊的優秀范例以及一些平凡的人和事都能體現感恩情懷,也更能激發學生踐行感恩的愿望。
2.召開感恩教育主題班會
宣傳引領工作完成后,學校會及時召開感恩教育主題班會,幫助學生強化踐行感恩的愿望。在感恩教育主題班會上,學校會通過讓師生們看視頻、談感受、舉事例、想做法的方式,漸進式地引領學生提升思想認識,以便引導學生把感恩愿望真正地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
3.落實行動,踐行感恩
節日當天,學校會組織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國際婦女節和教師節這一天,學校會組織學生親手制作賀卡,讓學生在賀卡上寫下祝福,并把賀卡送給媽媽和老師。重陽節,學校會帶領學生們到老年服務中心打掃衛生。國慶節,學校會組織開展演講比賽,帶領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影片,激發學生們的感恩情懷。另外,學校還會組織學生制作黑板報、手抄報等,讓他們借此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三、開展專題講座,深化感恩教育
學校每年都會有針對性地開展一次感恩教育專題講座,并邀請家長到校與學生一起參加。
專題講座上,學校會準備很多感恩教育方面的相關實例,并通過多媒體設備的播放展示給學生和家長,一個個鮮活的事例既感人又吸引人。講座的高潮之處是學生和家長的互動,學生們感謝家長的場面異常感人,這既拉近了學生與家長間的距離,又達到了教育學生的目的。
筆者認為,感恩不僅要有語言的表達,還要有行動的付諸,更要有常態化的堅持,當學生們把感恩的行動變成習慣,教育的目標自然也就達成了。
四、通過學科教學,滲透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不僅僅是道德與法治課要達成的教學目標,更是需要所有學科共同參與的思想教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科教師應結合本學科的教材內容,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教點,把握時機,積極滲透感恩教育。
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學科“舐犢情深”這一主題單元的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PPT演示,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展示課文的意境,展現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點點滴滴,從而引發學生的共鳴和思考。再如,在進行“愛國情懷”這一主題單元的課文講解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觀看影像資料、圖片及配樂朗讀的方式,感知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愛國情懷,讓學生體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銘記歷史、感恩先烈。
另外,還可以在多學科融合的教學中滲透感恩父母的教育。比如,在信息科技課程“表格制作”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媽媽的一日生活安排”主題內容,讓學生通過表格的制作,了解媽媽一天的工作內容,體會媽媽的辛苦,深化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勞動課上,教師則可以布置讓學生回家替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踐行感恩教育。
在多年的感恩教育實踐中,筆者所在學校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先進事跡和教學案例,學校也把這些資料進行了匯總,然后在家校共育數字平臺上進行展播,從而實現了“用身邊的人影響身邊的人,用身邊的事感染身邊的人”的目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感恩教育的道路很漫長,今后,學校會繼續深入探索,在學生的心中播撒感恩的種子,通過精心培育,讓感恩的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