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惠芬
紀錄片用鏡頭講述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和鄧小嵐老師的動人故事,展現河北阜平馬蘭村脫貧攻堅帶來的新變化,村民繼續推進鄉村振興的新生活、新作為。視頻故事豐富流暢,情感真摯動人,實現了重要選題報道的深度融合,文章采寫和紀錄片制作聯合策劃、優勢互補,用文學故事和視聽語言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紀錄片在人民日報法人微博的閱讀量超過2000萬。

系列融媒體產品聚焦“中國式現代化”“一帶一路”“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兩會熱點,采用訪談對話的形式,邀請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外國駐華大使等一起暢談兩會,回應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從國內國際兩個視角展現中國智慧、中國擔當。產品定位精準,內容權威,形式多樣,海內外全網覆蓋受眾超過4億人次。

為進一步深入宣傳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和實踐成果,“解碼中國式現代化”系列問答短視頻注重把握互聯網傳播規律和特點,順應可視化、互動化網絡傳播趨勢,以“網友提問+專家回答+具體案例”的方式,深刻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產品在后期制作中融入動畫特效,更好實現價值引領與作品魅力同頻共振,內容提質與表達創新相得益彰。

民營企業家對未來的信心是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重要風向標。“民營企業家話信心”融媒體產品精心策劃編輯,采訪重磅嘉賓,如娃哈哈宗慶后、百度李彥宏、小米雷軍、京東徐雷……幾位民營企業家代表性強,知名度高,混剪視頻有很強說服力,有效提振社會信心,激發廣泛共鳴。

基層醫療機構在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后如何發揮“前哨”與“一線”作用,大江東工作室記者深入多家區級及社區衛生中心、養老機構等,深度調研實際情況,并對基層社區醫生在治療中的難點與困惑予以關注。報道時機抓得好,問題捕捉精準,引發社會較大反響,客觀上推動相關救治舉措的進一步優化,體現主流媒體的使命擔當。

作為人民日報體育微信公號推出的重點人物報道專欄,“對話體育人”系列作品生動活潑、可讀性強,用視頻和文圖多角度講述體育人物的成長故事,聚焦相關隊伍備賽奧運新周期的最新動態。視頻通過生動筆觸和豐富細節,講述隋文靜的花滑人生路,既展現了競技體育的魅力,又揭示了深層次內涵,兼具可讀性與思想性。

2022年,中國女足問鼎亞洲杯冠軍,女足姑娘們堅持不懈的韌性與拼勁成為球迷津津樂道的話題。依托版面報道,體育部制作推出融媒體產品,通過專訪視頻與圖文報道相結合的方式,講述人物與賽場故事,展現中國女足勇于拼搏的精神風貌,展望2023中國女足新賽季。產品制作精良,內容層層遞進,引發廣泛關注,閱讀量突破一億。

“家長帶娃如廁難”視頻引發熱議之時,思聊工作室及時推出評論文章,發出黨報權威聲音。從“小廁所”講到“大民生”,讓網絡輿情得以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空間;理性分析網友的爭議點,并提出“建設第三衛生間”的解決問題建議,彰顯了黨報評論高度的建設性。

視頻拍攝團隊從眾多采訪對象中邀請了10位有代表性的外籍嘉賓進行跟蹤采訪,通過拍攝他們對旗袍、戲曲、古箏、書法等的喜愛,展現他們對中國文化的感悟與理解。視頻注重個性化、故事化、細節化,突出自然態、煙火氣、紀實性,以小切口解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講述中國文化的世界意義。系列視頻推出后,不僅在國內引起廣泛關注,還被翻譯成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12個語種,推送到海外10余個國家,取得良好內外宣效果。

視頻記錄外籍嘉賓體驗中國春節、民俗、中醫、京劇、茶藝等,通過知華友華外國人的“第一視角”,生動呈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蓬勃生機和獨特亮點,話題選擇輕松有趣,主題傳播潤物無聲。視頻上線后,#西班牙小哥100元逛北京早市##德國小姐姐學做山東花餑餑#等話題多次登上微博熱搜。目前,節目主話題#體驗中國#微博閱讀量超過1.3億次,獲得良好傳播效果和受眾口碑。

記者走進云南紅土坡森林派出所,跟隨公安干警一起“遷徙”,記錄他們追著山林跑、追著萬鳥來,跋山涉水打擊非法獵捕的場景。大量一手鏡頭極具現場沖擊力,鮮活呈現公安干警的愛崗奉獻精神,生動反映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保護建設成果。選題具備稀缺性、新鮮感,產品有較強的新聞性和可讀性。全網轉載580次,在新浪微博話題閱讀量超250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