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
2022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加強對“雙碳”基礎知識、實現路徑和工作要求的學習,做到真學、真懂、真會、真用。

陳迎主編介紹《“雙碳”十四講》。
2023年4月26日,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雙碳”目標與綠色低碳發展十四講》(以下簡稱《“雙碳”十四講》)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舉行。發布會由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主辦,“加速中國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專題研討會同時舉行。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院長金之鈞在致辭中表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一項長期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全社會都需要加強學習。《“雙碳”十四講》一書將助力各級領導干部提高“雙碳”意識,增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本領,以更好實現“雙碳”目標。
《“雙碳”十四講》由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發起,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研究員陳迎主編,20余位在“雙碳”領域經驗豐富的資深專家學者共同編纂,旨在幫助各級黨政干部與企業領導深入學習理解“雙碳”目標,進一步推進“雙碳”工作,促進綠色低碳轉型。
據介紹,中央提出“雙碳”目標后,人民日報出版社第一時間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所陳迎教授、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巢清塵主任合作,出版綠色科普讀物《碳達峰、碳中和100問》。作為國內第一本“雙碳”主題讀本,該書榮獲2022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
隨著“雙碳”工作的推進,實踐中遇到很多具體問題。面對新情況,人民日報出版社再次攜手陳迎研究員,推出《“雙碳”十四講》一書。金之鈞院士為該書傾情作序,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院士、科學技術部原副部長劉燕華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潘家華也熱情推薦該書。其中,劉燕華高度評價本書:“知識系統全面,理論結合案例,深入淺出,對地方、行業提高‘雙碳問題認知,開展相關實踐具參考意義。”
會上,代表作者團隊,陳迎對新書主要內容作了介紹。她表示,落實“雙碳”目標是一場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需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只有先建立正確的認識,才能尋找到解決方案,從而轉化為自覺行動。在編寫過程中,《“雙碳”十四講》力求內容設置系統全面、寫作風格深入淺出,結合具體案例、知識窗和思考題,以方便廣大黨政干部、企業領導和普通讀者學習理解。
圍繞“雙碳”目標,《“雙碳”十四講》精選了14個主題。從全球可持續發展和國際碳中和進程的大背景切入,該書首先對“雙碳”目標的科學基礎、概念內涵、戰略意義以及推進“雙碳”工作的“1+N”政策體系等內容進行了概括介紹,并聚焦產業發展、能源轉型、工業綠色發展、城鄉建設、鄉村振興、綠色交通體系等重點領域和重點部門,依托實際案例,對具體領域和部門綠色低碳轉型實施路徑和政策行動進行了詳細闡述。

嘉賓對話環節,主持人楊富強(左)與潘家華(中)、劉燕華(右)積極互動。
作者團隊還在書中深入探討了“雙碳”目標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生態系統固碳增匯、企業應對、社會發展轉型、科技創新、綠色金融等“雙碳”領域的共性問題。最后,回到全球碳中和目標下的國際合作這一主題,作者團隊分析和展望了全球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大趨勢,思考和探討了中國如何把握新的發展機遇、如何發揮引領和促進作用等重要議題。
“這本書對學習碳達峰、碳中和很有幫助。”杜祥琬院士為本次活動發來新書推薦視頻。推薦專家劉燕華、潘家華,以及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藍虹、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處長張賢、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員張瑩、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朱建華、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與環境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衛權、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教授歐訓民、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錢國強等7位作者代表出席活動。
圍繞“雙碳”目標實現過程中科學技術的重要作用,國內外對碳中和概念的辨析,“雙碳”目標與公正轉型、技術創新、綠色金融、固碳增匯等議題,專家們進行了熱烈的專題研討。
會議總結時,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楊富強表示,能源轉型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基礎。盡管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仍超過56%,但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領先全球,風電、光伏裝機容量均連續位居全球首位。在推進能源轉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過程中,中國應持續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努力實現“擺脫煤炭依賴、跨越石油時代、擁抱新能源未來”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