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曾是我國最大的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在涼山助農十分符合網民的想象。于是,許多主播前往涼山賣貨,但掛羊頭賣狗肉,通過賣慘的形式低價傾銷外地貨,當地雷波臍橙、金陽青花椒、鹽源蘋果、會理石榴、西昌葡萄等特產都深受其害。
持續多年的虛假助農亂象
虛假助農基本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賣慘編故事以帶貨;一類不僅賣慘編故事,所帶的貨還是假的。在涼山,這兩類虛假助農都存在,且亂象已經持續多年。
據記者調查,近兩年,涼山又“產出”了一批漲粉飛快的網紅,其中不少是通過劇本包裝的人設火起來的,而他們在直播間銷售的所謂大涼山特產,有相當一部分并非當地生產,而是產自云南、四川等地,由供應鏈企業從各地收購而來,再統一供給涼山網紅。
涼山州市場監管局網監科負責人指出,助農直播中的虛假宣傳,會打壓市場價格,損害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利益,同時破壞涼山農產品的品牌形象。此外,涼山州公安局曾表示,故意擺拍貧困、虛構生活場景、發布不實視頻,再從事網絡直播帶貨牟利的行為,是褻瀆和抹黑涼山扶貧攻堅成果。
虛假助農在涼山之所以如此常見,除了涼山的特殊性之外,與助農這一賽道已是直播帶貨領域最火熱的賽道之一也密切相關。
在助農直播的發展中,頭部電商主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2019年前后,一些頭部主播與全國十幾個省市合作開展了數百場助農直播,其中包括安徽碭山縣、云南永勝縣等多個貧困縣。除了頭部主播的推動外,助農直播的風行也離不開平臺的有意扶持。抖音從2017年推出“山貨上頭條”等扶貧項目,快手則于2018年啟動了“快手幸福鄉村戰略”。一位在涼山當地運營了20余個農產品基地的電商業內人士對記者說,在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這幾年,抖音、快手等平臺對于助農直播會給予流量傾斜。
如今,助農直播已經成為直播帶貨領域的重要直播類型。《2022快手直播生態報告》顯示,當年共計有超2600萬場助農、涉農類直播在快手推出,在快手近400種類型直播中,受用戶歡迎排名第三的就是助農扶農類。
事實上,真正的助農直播是要經歷多道程序的。新谷(山東)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聶文昌在山東臨沂辦了當地最早一批直播基地,他告訴記者,真正的助農直播不僅不能有虛假劇本,而且從直播活動的發起到產品的選品,再到產品質量的把關,以及整個物流體系的籌備,都應更加嚴謹和規范。
虛假助農直播該當何罪
網紅通過編造的故事吸粉,然后在直播間為所謂的當地土特產帶貨,在浙江澤大律師事務所律師馬愷濃看來,應該將這一系列行為拆分來看。“如果前期網紅只是通過虛假的故事和人設吸粉,并沒有影響用戶的任何權益,因為不存在交易,雙方還沒有構成買賣合同關系。但是到后期,如果網紅開始直播帶貨,粉絲去購買了網紅的商品,那么,雙方就構成了買賣合同的關系,粉絲屬于消費者,當網紅介紹產品時有虛假的陳述,就是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馬愷濃說。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消費者保護法研究中心主任蘇號朋指出,無論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還是《電子商務法》,都對經營者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作了明確的規定,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經營者應當如實向消費者提供關于商品或者服務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并且特別提到這些信息應當是真實和全面的,不得作虛假或者是引人誤解的宣傳。
蘇號朋還補充說,即便大涼山網紅帶貨的產品不是假冒農特產品,而是產自當地,但如果他們編造故事、立人設吸粉,他們的行為仍可能涉嫌違法。
馬愷濃也告訴記者,如果網紅沒有通過編造的故事吸粉、獲取流量,粉絲可能不會選擇購買網紅帶貨的產品,而是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產品。正是因為被網紅的故事打動,粉絲才會出于愛心和同情心下單。
針對直播帶貨的亂象,近幾年,相關部門及行業已陸續出臺多個規范文件。2022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還發布了《關于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共20條,其中有7條是與直播帶貨有關。
2021年6月,涼山州公安局公布了一起案例。通報稱,“韓文團隊”的趙某某、謝某某等人通過策劃、擺拍、渲染涼山貧困,發布不實視頻博眼球、吸粉,從事網絡直播帶貨牟利。據報道,“韓文團隊”成員被依法行政處罰,策劃人趙某某被依法行政拘留7日。另外,在刑事違法層面,馬愷濃表示,網紅利用編造的故事引流再直播帶貨,根據情節的不同,或構成詐騙罪。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張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