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傳國脈,岐伯濟天下。一直以來,中醫藥文化都是中醫藥學傳承創新的重要根基。4月19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同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實施方案》,提出12項重點任務,以弘揚中醫藥文化。
如何從文化角度出發理解“中醫藥的療效”?如何從基本原理出發看待中西醫學的差異?就此,本刊記者專訪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心血管中心原主任醫師、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館聯盟副主席、北京慈方中醫館館長賈海忠教授,他致力于中西醫結合臨床和理論研究40余年,受中醫經脈、西醫人體胚胎學、解剖學的啟發,首次提出慈方“緯脈理論”“經脈理論”“極聯理論”等,構建了中西醫融合的文化弘揚體系,有利于更好推動中醫藥服務群眾生活。
走進位于北京市北苑東路的慈方中醫館,空氣中彌漫著陣陣的中草藥香,館內典雅的裝飾、濃厚的中醫文化氛圍和先進的醫療設施吸引著慕名而來的全國各地患者。
慈方中醫館館長賈海忠教授的出診號已經排滿,除了依號出診,賈海忠的所有業余時間都用來講解中醫藥經典書籍,在網絡上公開發布。在他看來,現在是中西醫深度融合的最好時代:
“大學三年級,我就意識到中西醫必須融合,20年前,我發現中西醫要想融合,還有一部分內容沒有解決,就是人們的觀念,這是沒有藥方能解決的,需要文化的貫通。”中醫藥文化的現代表達,早在20年前已經縈繞在賈海忠的腦海,然而中醫書籍汗牛充棟,中醫理論豐富多彩,如何展現它們的精髓呢?

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心血管中心原主任醫師、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館聯盟副主席,北京慈方中醫館館長賈海忠教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刊記者? 屈一平攝
“首先就是要把《醫林改錯》《脾胃論》《醫貫》這些古代名著以本身的面貌展現出來,還原它們的精髓。”2022年1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了賈海忠的《中醫名著臨證解讀叢書》,包括《醫林改錯》《脾胃論》《醫貫》《金匱要略》《傷寒雜病論》臨證解讀5本書,叢書根據他講解的中醫名著系列課程整理而成。
說到講解中醫藥經典書籍的緣起,賈海忠認為,一個中醫醫生應該具備基本的中醫理論知識:“我學習應用中醫40余年,走過很多彎路,不想讓初次接觸中醫的人重復我走過的彎路,所以將我的體驗講出來。最初就是講給慈方中醫館內的年輕醫生,讓他們的臨床療效能夠迅速獲得患者的認可。”無心插柳的結果是,越來越多的醫生、患者開始收看講解視頻,有時候在線直播的受眾達到5000余名。
人體的任何臟腑經絡組織都離不開氣血,賈海忠先從中醫學經典的“根”——《醫林改錯》講起,然后用了比較長的時間講述《脾胃論》。他告訴記者,如果沒有足夠的臨床經驗,《脾胃論》是非常難以理解的:“脾胃為后天之本,必須把它調好,但脾胃、氣血這些關系又怎么串起來呢?這就是《醫貫》這本書實現的,貫,就是串起來的意思。”
“醫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藥方的有效性備受歷代醫家推崇,但是對現在的年輕中醫來講,學好并非易事。從大學時代就開始學習《傷寒雜病論》的賈海忠,對該書中每一味藥物及其用法銘記在心,一直沒有間斷地研究和使用。他將此書講解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對原文進行相應的串講,另一部分是對于書中涉及的要點進行延伸,并將中西醫學相結合,教會大家理解和運用其中的知識點。
“五一”國際勞動節假期期間,賈海忠講解中醫學經典的腳步沒有停歇,在微信公眾號“賈海忠”上,《黃帝內經》的講解已經更新到139講。中華醫學古稱“岐黃之術”,其主要醫經《黃帝內經》是黃帝在“內廷”問醫道于岐伯之作。“我是一句一句地還原這部經典的。”賈海忠講解細致,得到受眾歡迎,他希望把所有優秀的中醫藥文化知識融匯成一個全新的醫學體系。“這其實是一體化的,就像中西醫結合一樣。傳播中醫文化是我的使命,所以要把這個事兒(講解中醫文化經典)做好。”
賈海忠表示,近年來,中西醫融合取得了不少成績,但中醫要進一步走向國際化,還需要解決中醫理論創新的問題。
賈海忠從1980年步入醫學領域,目睹了中西醫知識、臨床療效的紛繁差異,從那時起他就立志要將中西醫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經過在河北中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理論學習,以及此后在中日友好醫院等機構30余年一線臨床實踐后,他發現:“從觀點觀念、醫學思想、醫學理論、診斷手段、防治技術等各個方面,中西醫都各有所長,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他初步創立了能夠集優秀醫學成就于一體的融合醫學體系。
在賈海忠看來,中西醫融合體系的基本原則是:全方位動態審查病人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以“一”的整體觀為認識出發點,以一分為多的認識和實踐深化細化準則,將中西醫的宏觀、中觀、微觀三者有機融合,以期解決人類疾病。
近代杰出的國醫大師章次公在100年前提出“欲求融合,必先求我之卓然自立”。所以臨床療效是迄今為止一切醫學的核心問題,也是中醫強大生命力之所在。作為全國第三批名老中醫史載祥教授的親傳弟子,在中日友好醫院任主任醫師期間,賈海忠見證了無數次中西醫融合的臨床實效:2003年SARS爆發,中醫藥介入治療改變了危險的局面;2020年,在抗擊新冠疫情的戰役中,中醫藥也彰顯了明顯的特色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把中醫藥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西醫融合發展,人才是關鍵,要找到適合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的最佳途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等部委去年6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提出,力爭用5—10年時間,培養一批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賈海忠表示,構建中西醫融合新境界,需要一批高素質人才,今后的目標是中西醫融合人才的培養。“下一步,我將致力于培訓青年醫生,培訓對象最基本的要求是具備行醫執照的初級醫生,具有基礎的中醫學理論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