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瓊瑤



文件編號:1003-7586(2023)03-0047-03
在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育背景下,復習課注重培養學生在不同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當從“重習題、重解題技巧”向“重問題、重遷移、重能力和素養”轉型。大單元教學圍繞大概念學習主題展開,強調教學內容情境化、結構化,滿足學科育人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需求,能夠破除復習課課時零散、知識碎片化、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等困境。大單元教學讓學生在劣構情境中解決問題,訓練其高階思維,有助于讓生物教學回歸到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上。
1 教學內容解構重組與二次開發
基于大單元視角的復習課教學內容重構需遵循“大開大合”原則,“大開”指打破原有認知和定勢思維的束縛,開發到位;“大合”指按照事物本質和學生學習實際重新整合,引領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教學內容要緊緊圍繞大概念,整合所有資源,結合學情,挖掘合適的真實情境,突出教學內容的過程性、整體性、挑戰性和生成性。
北師大版初中生物學教材中綠色植物生長、生理及影響其生長的因素等內容被分散到不同章節中,學生學習初期所獲得的知識不夠系統化。基于此,在復習課中,創設“西瓜增產增收”的真實情境,該劣構情境沒有固定的單元知識限定,涉及“生物與環境”“植物的生活”“生物學與社會·跨學科實踐”等不同知識體系,學生需要關注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系,對多個知識體系進行有效地遷移、應用和整合,進一步在真實情境中訓練獲取信息、綜合分析、整合輸出的能力,形成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習慣。其中,以被子植物的一生為主線,以如何提高農作物產量為輔線構建復習框架,讓學生將綠色開花植物一生的各個環節串聯起來,有助于學生全面系統的復習所學知識,重構知識體系。
2 基于大單元教學的復習課設計思路
單元教學設計的一般模型為“分析—設計—實施—評價”,其中分析一般包括學情分析和教學內容分析,它是明確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的前提;設計包括單元教學目標、策略和過程等方面的設計,設計過程要具有整體性、針對性、探究性、挑戰性和層次性;實施教學時要把握好問題、知識和情境三者的關系,把生物學知識設計為問題,并將問題融于情境,促進知識掌握;評價包括對學生的評價和對課堂教學的反思,即既要采用合適的方式診斷學生學習目標達成情況,又要反思單元教學是否真正做到減負增效,促進“目標、教學、評價”的有機融合。
結合單元教學設計的一般模型,總結基于大單元教學的復習課設計流程包括復習課單元整體規劃、復習課單元教學內容和學情分析、單元教學目標制定、單元學習活動計劃、單元作業和評價設計。因此,以真實情境為基礎,以關鍵問題為導向的復習課具體實施路徑如圖1所示。
3 基于大單元教學的復習課實踐探索
3.1單元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學習主題七“生物學與社會·跨學科實踐”就包含植物栽培和動物飼養的跨學科實踐活動,對學生提出“根據觀察到的生物學現象或與生物學相關的現實需求,嘗試提出需要解決的生物學或跨學科實踐問題”的學業要求。因此,本單元教學內容創設“西瓜增產”的情境,從“西瓜的一生”展開,圍繞在西瓜栽培過程中如何通過田間管理提高其產量的實際問題開展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分析不同增產措施的原理,并在實際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加深對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重要概念的理解。
對于本單元內容,學生已經掌握基礎知識,但是對重要概念的理解還不夠透徹,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仍需加強;學生初步掌握了探究實驗的基本步驟和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但是設計實驗及綜合運用多種科學探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生缺少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產生活問題的機會,缺乏結合所學知識促進生產、服務生活的意識。
結合以上教學內容分析和學情分析,構建本單元知識框架如圖2。
3.2單元教學目標
(1)分析影響西瓜種子萌發的條件,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體會種子休眠的適應性意義,滲透進化和適應觀。
(2)運用實驗、調查等多種科學方法獲得事實和證據,設計對照實驗,能夠通過分析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3)通過分析表格、曲線圖以及科普文章等資料,概括結論并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釋,培養科學思維。通過調研分析,認同環境因素對綠色植物生存和重要生理活動的影響,形成物質與能量觀。
(4)分析西瓜花的結構與其傳粉方式相適應的特點,認同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念。給瓜農提供提高西瓜產量的種植建議,提高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擔當,培養社會責任感。
3.3單元教學活動規劃
大單元整體學習包含了4個學習階段:①整體感知。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自主構建單元知識結構,形成整體認知;②探究構建。學生通過探究獲取知識,理清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知識與能力、知識與生活間的聯系,發散思維;③階段遷移。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建立聯系,創新方法、解決問題、完成學習任務,生成新知;④重構拓展。學生逐漸完善自己的知識、能力和價值意義體系,完成大概念的最終構建。單元學習活動的設計要注意把握好“知識”“問題”“情境”三者之間的關系,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引導學生在生物情境中思考問題,在問題思考中掌握生物學知識。基于大單元教學的4個學習階段和設計學習活動的注意事項,對本單元教學活動做出規劃(表1)。
3.4單元作業和評價設計
在“減量增質”的背景下,單元作業設計需要從傳統的紙筆類作業、短作業、個體獨立作業、收斂性作業、本學科作業向體驗實踐與表達表現的開放性作業進行變革,教師需要設計體現探究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長作業。在本單元中,基于如何提高大棚西瓜產量的關鍵問題,設計實踐作業:①參觀西瓜大棚,實地調查西瓜栽培過程中增加產量的措施,形成調查報告;②查閱資料,了解在西瓜不同生長階段增加產量的措施,以科普文的形式進行交流。此外,為診斷單元復習目標達成情況,布置紙筆作業:構建本單元相關知識的概念圖,要求要充分體現知識點間的聯系。
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單元教學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持續性的學習評價,通過設計針對實驗探究和調查調研兩個環節的評價量表,對學生的興趣態度、合作精神、問題意識、設計能力、分析表達能力等表現進行評價。同時,設計關于綠色植物生產方面的習題,對學生進行總結性評價。
4 基于單元教學的復習課教學反思
《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明確指出要高度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實踐經歷,選擇恰當的真實情境,設計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對重要生物學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用科學的知識、思路和觀點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能力。“西瓜增產”重組單元以真實的農業生產為背景展開復習,鼓勵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并學會運用實驗、調查以及資料分析等科學方法獲取生物學知識,學生在具有挑戰性的學習活動中利用已有知識分析生命現象,解決農作物生產問題。基于大單元教學的復習課有利于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綜合分析等能力,更能體現《課程標準》中“內容聚焦大概念”“教學過程重實踐”的課程理念。
參考文獻:
[1]張申.基于大概念的單元教學研究與實踐——以山東省昌樂二中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21(19):35-40.
[2]陳心怡,張爭勝.大單元教學設計在高中地理復習課中的應用——以“中國網店第一村”真實情境為例[J].地理教學,2021(09):49-5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