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古以來,我國絲綢之路就始終呈現出繁榮發展景象,而現如今,蠶桑種植的相關區域建設也日漸廣闊。在本文中將結合絲綢產品的市場需求展開分析,深入了解蠶桑種植技術要點與管理策略,并加以例證。
關鍵詞:蠶桑種植技術;管理策略;系統;保護性發展技術
當前我國農業產業經濟快速發展,其技術創新價值重大,在建立蠶桑種植技術管理策略系統過程中表現突出。為此,本文很有必要深入研究蠶桑種植技術與管理策略要點。
1 蠶桑種植的技術要點
在蠶桑種植技術方面,需要結合相關要點展開分析,同時做好蔬菜各項營養正常供應,供應蔬菜營養內容正常。為確保蠶桑種植技術要點優化,也需要做好各項管理工作。
1.1 前期準備技術要點
考慮到蠶桑本身屬于多年生植物,所以在栽培種植之前需要選擇光照充足的空間環境,保證其生長溫度始終控制在20~40℃范圍內。種植蠶桑的主要目的是喂養蠶寶,保證蠶寶能夠吐出優質且足量的蠶絲。在蠶桑種植過程中,要做好區域規劃,連片種植,避免大量施用農藥作物混種,保證所培育出的桑葉無毒無害[1]。
實際上,種植蠶桑本身對土壤要求較高,思考其中土壤肥沃、疏松透氣性相對較好、水分充足等等問題。在培育蠶桑植物過程中,也需要保證蠶桑根部不會腐爛,其土壤的pH值需要控制在6.7~7.4。在蠶桑種植過程中,需要大量清除雜草,保證挖出寬度、深度各50cm的長溝。在底部施入基肥后,還需要保證表面熟土與肥料能夠均勻攪拌,同時采用腐熟糞肥,保證施用量應該控制在4000~6000kg/667m2,同時配合摻入50kg的過磷酸鉀鈣即可[2]。
1.2 蠶桑種植方法要點
在蠶桑種植過程中,需要明確種植方法要點。一般要在春季土地解凍以后,保持土地溫度控制在5℃以上,其種植時間大概要控制在每年1-2月之間。一般來說,蠶桑苗一般要選擇沒有病蟲害、沒有損壞、體格健壯全且種植深度與起苗過程中深度始終保持一致??紤]到蠶桑樹苗主根長度一般較長,所以還不需要做到修整到位,避免側根節外生枝、過度生長,而某些受傷的根部不穩也要修剪去除。在這一過程中,也需要采用林肥以及土壤混合泥漿包裹并種植,如此能夠提高苗木整體成活率,保證苗木能夠健康成長。
通常情況,蠶桑的種植株稈距應該控制在40cm×150cm左右,并在所栽種樹苗根部覆蓋一定土壤,再將主干輕輕提起即可。在確保苗木根部自然生長、舒展基礎上,也需要做好土壤填埋工作,保證樹苗能夠在栽種好以后與苗木起苗深度保持一致。一般情況下,要選擇嫁接苗,其起苗高度要控制在40cm左右,而多余的主干部分則需要適當剪掉[3]。
2 蠶桑種植的管理要點
在蠶桑種植過程中,需要做好各項管理工作,一般按照一年四季展開操作,圍繞春、夏、秋、冬展開種植管理操作,保證蠶桑種植管理工作實施到位。
2.1 蠶桑種植的春季管理要點
在春季,蠶桑正處于發芽階段,該階段蠶桑植物必須施肥打藥,其中所采用的施肥肥料主要是氮肥,其中蠶桑施肥中也要配置復合肥大約30kg/667m2。在施肥過程中,也要將水澆透,確保肥料充分溶解吸收。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預防蠶桑病蟲害問題發生,例如桑螟蟲、桑毛蟲等等都比較常見,所以在發芽前保證做到每相隔10d打藥一次,其藥劑使用石硫合劑溶液大約為0.8~1波美度,其中蠶桑發芽后應該繼續追肥,且使用復合肥大約25kg/667m2[4]。在這里,也要分析蠶桑品種、蠶桑林木栽植密度等等,并對其生長勢頭展開綜合分析。要在春季管理過程中保留強枝、摘除弱枝,如果蠶桑種植空隙較大,則需要保證做到減少留枝。結合合理疏芽來保證蠶桑枝條獲得充足陽光照射,蠶桑的枝條數量控制也應該在合理范圍以內[5]。
2.2 蠶桑種植的夏季管理要點
在蠶桑種植過程中,需要分析夏季管理工作要點,做好夏伐工作,保證春蠶養殖在4~5齡期采摘桑葉,并將廢枝條全部剪掉。當蠶桑生長到5齡期時,其蠶食量有所增大,此時需要大量采摘桑葉,配合夏伐分析氣候特征,主要是結合4~5齡期的春蠶食量增大問題展開研討。考慮到夏秋季節蠶桑的生長周期偏短,生長出的枝條也相當之細,因此蠶桑樹葉產量也會相對減少,此時必須考慮到蠶桑樹木提早衰敗問題。一般來說,在夏伐過程中需要采用到鋒利刀具,大約在距離地面30cm高度位置進行伐枝,且要選擇晴天伐枝,因為雨天伐枝并不利于枝條傷口自然愈合。
2.3 蠶桑種植的秋季管理要點
蠶桑種植來到秋季以后,其生長勢頭會愈發旺盛,因此在秋季必須做好灌溉工作,特別是在干旱氣候條件下要確保做到每相隔7天澆水一次,觀察是否存在病蟲害侵害問題。蠶桑種植的秋季管理工作相對復雜且工作量偏大,因此在秋季需要做好萬全準備,從苗木管理到營養供應做好全盤打算,提高秋季管理整體工作水平。
2.4 蠶桑種植的冬季管理要點
一旦進入冬季,蠶桑種植就進入休眠期,此時需要統一高度修剪枝條,解決枝條過長問題。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優先剪掉弱枝與病枝,并將雜草與殘葉打掃干凈。一般來說,要在冬季開挖大約50cm深度的長溝,在長溝中施入50kg的過磷酸鈣以及2000kg土雜肥。要將水澆透,如此對于肥料溶解吸收幫助較大[6]。
3 蠶桑種植系統的管理案例分析
在建立蠶桑種植體系過程中,需要體現系統保護性原則。下文主要結合某地區蠶桑種植系統種植案例來提出相應管理策略,下文具體來談:
3.1 打造系統化種植系統管理模式
某地區希望打造系統化的蠶桑種植系統,優化管理模式,確保種植系統地位與作用明顯優化。在保護蠶桑樹木資源發展性優勢過程中,也要保證古桑樹、野生桑樹資源保護到位。而在種植更大規模的桑園過程中,也需要基于原有基礎上充分考量休閑農業機制融入過程,保證不同資源的綜合開發工作實施到位。一般來說,要結合企業收集資源建立質量標準,有效拓展系統化種植系統產業鏈,推進蠶桑種植系統全面優化,確保規?;@取不同蠶桑資源。在后續工作階段,需要考量蠶桑園蠶桑種植過程,突破傳統農業、貿易與科學技術層面建立多重產業鏈,建立一條龍產業運營模式,確保肥料資源化產生與排放工作實施到位。在結合可持續利用過程分析控制肥料產生與排放過程中,也需要保證肥料資源優化。再一點,還要參考不同生態循環標準,主要對蠶桑本身種植的環境條件進行分析,發揮蠶桑產業發展價值優勢,例如生態價值[7]。在建設利用桑種植體系過程中,需要在丘陵與半山地帶展開,主要利用蠶桑代替供其他類型分析建立林木保障機制。在結合蠶桑文化分析文化載體過程中,也需要構建相應文化系統,確保蠶桑種植過程中保護意識有所強化,體現一定人文特征以及環境保護機制,將核心區與內部的優勢資源進行有效整合[8]。
3.2 擴大保護性種植規模
在蠶桑種植保護性系統建設過程中,某地區希望有效擴大保護性種植規模,配合當地經濟政策與大型優質企業支持整合蠶桑資源優勢。在充分運用先進的生產設施展開規模化生產過程中,還需要圍繞家庭單位展開蠶桑散戶培訓工作,建立多元、一體化發展機制與專業管理模式,減少養殖、加工以及銷售環節的各類經濟、資源損失。在某地區,主要參考政府部門安排專業技術人員組建指導小組,對蠶桑種植戶展開專項技術培訓,圍繞高質量指導模式建立統一標準與質量要求,擴大原有生態模式范圍,再結合部分蠶桑養殖區域設立循環生態發展體系,結合養蠶與養魚過程展開協同運作過程,建立桑葉—蠶—蠶沙—魚—塘泥—?!H~的良性能量傳遞系統,這不僅可以減少對于自然環境的污染達到生態良性循環要求,同時還可以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在這一發展階段能否讓蠶桑種植戶接受相關的操作和養殖方法是最關鍵的問題,此時可以考慮選擇重點的村鎮給予技術和資金支持創建典型生態模式,掌握生態模式在操作方面的具體技術要素,有效擴大蠶桑樹木的保護性種植規模[9]。
3.3 優化產業化發展進程
在優化產業發展進程中,也需要結合市場經濟條件展開分析,保證蠶桑種植產業在保護性技術支持下有所突破,體現農業特性差異問題展開分析。在蠶桑樹木產品流通過程中,還需要保證形成有機經濟系統。在結合產業鏈分析蠶桑栽種與養蠶過程中建立創新農業發展機制。主要是結合家庭以及區域單位,優化單位與產業之間的緊密關聯關系,形成相互制約條件,如此也能共同形成有機經濟系統。再結合產業鏈分析蠶桑樹木栽種與養蠶傳統農業范疇,分析絲綢加工范疇內容,保證原料質量以及產品質量建立密切關系。某地區應用了保護性技術內容,在實現傳統農業新型產業鏈發展過程中大量借鑒農業發展成功經驗,實現產業化、標準化運作過程。目前,某地區的蠶桑產業發展已經實現了跨越式進步,并在目前建立了國內最大的蠶桑種植基地。再結合某地區實際發展結果展開分析,它也實現了市場經濟與資源配置的相互綜合聯動,在行業有序競爭以及科技進步方面價值相當之高[10]。
3.4 追求種植系統產品創新
最后,某地區也追求種植系統產品創新,確保蠶桑種植過程中產業優化,保證蠶桑養殖系統融入大量保護性技術內容。在某地區,其蠶桑種植產量豐富,在產品角度技術應用過程中,也希望建立創新發展對策,部分蠶桑樹木質量也能達到3A、4A級別[11]??紤]到目前某地區所種植的蠶??共⌒耘c國內外先進地區存在差距,所以也要基于市場發展優勢建立大規模蠶桑種植資源庫。在獲取國內外優秀信息資源過程中,也需要建立特色化的蠶桑種植資源庫,如此對于蠶種優化培養非常有利。在蠶桑種植過程中,則需要合理選擇、引進、利用培育技術,提升培育技術品質,例如采用轉基因技術等等。在結合品種引進技術研發過程中,也需要擴大成本規模,建立蠶桑樹木的生產示范區域,保證種植技術有效推廣,發揮產品種植質量優勢,優化提升經濟價值。在附加經濟價值分析過程中,還需要保證蠶桑樹種培育過程來考量育蠶技術要求,與此同時還要考慮到果桑、藥桑方面的技術研發,培育新型的綠化性桑樹,維持生態平衡,保持物種多樣化,開發不同類型的蠶種領域,使更多的抗病品種、彩色繭品種有著更加廣闊的產品發展空間,降低市場營銷風險[12]。
4 結語
在本文中就著重分析了蠶桑種植技術內容以及管理策略,它主要圍繞包括保護性發展技術的多項技術展開,在產業組織管理、市場環境優化方面建立蠶桑種植技術發展體系,確保其資源產業內部優化配置到位,發揮產業技術創新價值作用。在這一過程中,也需要彰顯蠶桑種植技術的生產優化機制,更好彰顯蠶桑種植的功能優勢內容,滿足產業結構升級轉型所有要求。當然,在未來,地方蠶桑種植技術還需要建立新型工農聯合發展體系,體現相關技術優勢,提高蠶桑種植產量,確保滿足蠶桑種植基地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 康瑤.蠶桑種植技術及生產誤區[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2(3):67-68.
[2] 張建華.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完成對我國桑園碳氮耦合特征的初期評估[J].蠶學通訊,2022,42(1):58.
[3] 蔡廣州,姜海燕,周丹婷,等.榨菜—甜玉米—黃玉米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22(7):12-14.
[4] 羅國慶.4個桑、蠶新品種及6項種養技術入選2022年廣東省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J].蠶學通訊,2022,42(2):60.
[5] 沈彥剛,楊正峰,孫建勇.大棚春甜瓜—夏紫蘇(荏)—秋冬香菜周年高效種植模式[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2(17):33-35,39.
[6] 姜樟土,徐璐珊,陳樂陽,等.果桑優新品種引選和關鍵栽培技術提升[J].蠶桑通報,2022,53(1):48-49.
[7] 陳燕.雜交構樹葉與桑葉混合加工制茶技術[J].蠶桑茶葉通訊,2022(1):34-35.
[8] 應黛芹.適應采摘游的果桑生產技術的探討[J].蠶桑通報,2022,53(1):41-42.
[9] 成蘭芬.蠶桑種植技術及管理法探討[J].新農業,2021(21):37-38.
[10] 毛麗麗,吳雅靜,周靜華,等.廣西南寧市蠶農高產技術需求影響因素研究 ——來自蠶桑生產主產區的調查[J].廣東蠶業,2021,55(8):11-13.
[11] 王憶,付強,向文麗.涼山州“6215”高效立體糧經復合種植桑園關鍵技術集成初探[J].四川農業科技,2021(8):20-22.
[12] 浙江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省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項目(蠶桑)考評驗收會在湖州召開[J].蠶桑通報,2021,52(3):50.
作者簡介:袁紅輝(1964—),男,漢族,云南祥云人,大專,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