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萍
摘要:我國科技水平和我國農業的快速發展,果實的品質與果樹栽培技術有著密切關系,選擇先進的果樹栽培技術能夠促進果實品質的提升,但需結合栽培地區中具體的自然環境條件、果樹生長的特性、市場對于果品品質的具體要求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果樹栽培技術。果樹栽培技術的影響將會貫穿于果樹生長的全過程,需關注技術細節產生的各類影響因素,做好全程的技術控制,如土壤管理、果實保護等。
關鍵詞:果樹;栽培技術;果實品質
果樹是廣大果農的主要收入來源。果樹種植必須優化栽培技術、選擇優良的果樹品種、嚴格施用農藥、科學防治病蟲害、加大防治病蟲害力度、加強植物檢測和預測、制定合理的果樹種植方案。應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條件,加強對病蟲害的控制,進一步推動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1 果樹栽培技術應用中的常見問題
1.1 果樹產業規模偏小,重視程度不足
在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各行各業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對果樹產業的發展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意在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但是果樹產業的發展時間較短,特點是規模較小、散戶較多,大規模栽培種植的果樹偏少,個體種植戶大都憑借自身經驗種植栽培,同時也缺乏合理的營銷手段,這就導致果樹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較低,無法形成良好的規模效應,自然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發展規模的限制,農民對果樹栽培的重視程度不高,果樹的景觀屬性產生的經濟價值不夠固定,所以農民對傳統果樹的種植更為青睞。地方果樹未能形成良好的供銷產業鏈,影響了發展規模,發展規模較小也降低了農民對果樹的重視程度,所以果樹栽培技術的應用不受重視,難以形成有效的推廣。
1.2 生長環境影響因素
生長環境主要包括果樹種植區域的溫度、濕度、光照、土壤等內容,不同的生長環境,果樹的生長趨勢以及營養成分的吸收率也有所不同,進而會直接影響果品質量。果樹生長對外界溫度要求較高,如果在高寒地區或者熱帶地區,將嚴重制約果樹的生長發育。比如在熱帶地區,外界溫度達到30℃以上,那么果樹內部的水分蒸騰速度將加快,光合反應速度將嚴重滯后,這時,果樹極易萎蔫或枯死。如果外界環境溫度跌破果樹的最低承受下限,那么,果樹的樹體便會出現凍害,導致成活率大幅下降。果樹的種植土壤也會對果品質量造成不良影響,如果土層稀薄、土質堅硬、排水性差,或者果樹種植區周邊存在大量的工業生產企業,那么,果品質量也將大打折扣。以桃樹為例,如果桃樹的種植區域土壤含水量高、土壤透氣性差,那么,桃樹的黃化速度也將加劇,進而給桃的色澤、口感及營養成分造成嚴重影響。
1.3 果樹栽培結構的問題
首先,果樹品種的栽培結構選擇會影響到果樹栽培的狀況。果樹栽培需要的周期相對較長,受到觀念、自然條件限制,人們為了果樹管理的方便,許多地區都存在著果樹栽培品種單一的問題。在同一區域中廣泛種植同類的果樹,會影響到物種的多樣性,許多果樹的生長將會受到環境限制,如單一樹種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傳染范圍大且傳染的速度快,會影響到果樹的收成,嚴重的病蟲害還有可能使果樹出現長期損傷或死亡。其次,栽培區域果樹栽培的其他結構因素,同樣會影響到果樹的生長與結果。例如,在果樹栽培中對結構密度的關注不足,導致種植過于稀疏或者過于密集的情況出現,以上兩種狀況均有可能影響到果樹的生長。
1.4 栽培技術相對滯后
果樹產業發展興起于最近幾年,栽培技術自然也無法與經過長期研究的傳統果樹栽培技術相比,即便相關專業人員加強了對果樹栽培技術的研究工作,但尚未形成有效的推廣,栽培技術發展慢、農民重視程度低,這就使得栽培技術發展滯后,實際應用效果偏低。一方面,我國部分地區在進行果樹產業的發展時,對栽培技術的引進不夠重視,這就造成了先進栽培技術未能實現推廣,受到栽培技術滯后的影響降低了果樹的產品質量,帶來的經濟效益偏低,這就造成了惡性循環,阻礙了果樹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栽培技術的專業人才較為匱乏,果樹栽培技術的發展時間較短,部分高校的專業體系尚處在健全階段,人才的匱乏也就制約了栽培技術的更迭。農戶對栽培技術較為陌生,栽培環境選擇不夠合理、栽培過程缺乏科學性、病蟲害防治技術未能落實。
2 提升果實品質的有效措施
2.1 實施果園日常精細化管理
病蟲害防治是果樹種植栽培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防治過程中,應貫徹落實“防大于治”的思想,除了采取藥物防治外,也需要做好果園日常管理。在選種育苗期,要盡可能選用抗病能力高的種子,以根系發達的品種為主。在果樹進入育苗期后,需要密切關注果樹生長情況,根據果樹生長所需進行水肥管理,適當施加有機肥,減少化學肥料施用量。同時,還要注意控制灌溉量和施肥量,有效提升果樹抗病害能力。在果樹種植管理中,也要定期除草,清除果園內雜草,防止雜草與果樹爭奪養分,可以使用含毒量較低的除草劑,在使用中注意不能接觸樹葉表面,此外,還要定期修剪掉病枝、枯葉,將這些枯枝腐葉集中燒毀,以防落入土壤滋生大量病菌,避免對果樹周圍環境造成污染。
2.2 優選園地,改善果樹生長的環境
首先,需進行園地的優選,選擇土壤、光照以及水質條件較好的區域,作為果樹的栽培區域。種植階段,就要因地制宜地根據土壤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果樹。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土壤改良的方式適應果樹的栽培需求。施肥時應盡量選擇自然肥料,如作物秸稈與農家肥等。需要注意到,施肥之前農家肥必須進行發酵處理,這樣既能夠保證改良土壤環境的效果,也可以避免病蟲害發生。同時,還要做好土地的深翻處理工作。其次,果實的生長處于自然條件下,溫度、雨水等都相對不穩定。應通過長期有效的管理措施,改善果樹的生長環境。對果園種植區域的環境狀況進行密切的監控,并選擇合理的處置方式,如根據降雨量進行補充灌溉。另外,還需重視果園的種植密度與品種結構的規劃。品種結構的調整,則要求根據果樹品種的特點以及成功經驗,進行混合栽培,優化園中果樹的品種結構。
2.3 改良土壤環境
土壤環境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果品質量,因此,種植戶首先需要對果樹種植區域的土壤環境進行深入細致的調研與考察,以確定種植果樹地塊的PH濃度、土壤含水率、有機質含量等指標。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水果種植區域周邊存在工業生產項目,比如化工企業、冶金企業、石油企業、煤礦企業、造紙企業等,那么,應當及時調整水果種植計劃,重新選擇水果種植基地,這樣能夠有效避免各種污染物的侵害。當確定水果種植地塊后,種植人員應及時對土壤進行除草與翻松處理,如果該地塊已經種植一茬果樹,那么,在秋季采摘以后,可通過施加基肥的方法來增加土壤當中營養成分的含量。根據土壤的各項理化指標,種植人員可對土壤進行改良處理,具體操作方法是采取農家有機肥料結合植物秸稈覆蓋的方法,農家有機肥料的施用量為100kg果實施加10kg的肥料。利用秸稈覆蓋的方法,既可以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同時也能增加土壤肥力,為果品質量的提高創造有利條件。
2.4 施肥灌溉
水肥灌溉是影響果樹健康生長發育的關鍵因素,可以滿足果樹對營養和水分的需求。以往在施肥時為了能夠提高果樹的產量和品質,會一味地增加化肥施用量,給土壤環境造成了污染和影響,土壤板結和酸化問題嚴重,影響了后期果樹的生長發育。因此,在施肥時需要重視選擇農家肥料,創新施肥技術,在滿足果樹生長需求的同時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減少種植成本投入,這對提高種植效益具有積極影響。當前,在果樹施肥時可以利用泵式施肥法,在施肥的同時進行灌溉漿水和肥料進行混合,以肥液的方式進行灌溉施肥。利用電動活塞泵將肥液輸入管道內,通過管道將其運輸到灌溉區域,利用輪換的方式完成施肥灌溉。在輪換施肥時每個區域注肥時間保持為4h。在施肥灌溉時需要結合灌溉面積進行計算,根據種植密度明確果樹對肥料的需求量,之后對肥料進行溶解形成營養液,結合營養液的量確定具體灌溉時間。在施肥的過程中需要清理果園內的雜草,清理后的雜草放置在果樹下方可以成為天然肥料,為果樹供應充足的營養元素。
2.5 加強對我國農業經營者的培訓
當前我國農業生產的主要管理者為農民,同時農民還是實施設施果樹栽培技術的主體。因此,若想設施果樹栽培技術能有效地被運用進林果業種植中,發揮設施果樹栽培技術的優勢,需加強對我國農業生產經營者的培訓。在培訓過程中,要向農業經營者灌輸先進設施果樹栽培技術理念,培育和提升我國農業經營者的創新意識,讓農業經營者在使用設施果樹栽培技術時,能結合果樹栽培所在的實際環境和現有條件,靈活使用設施果樹栽培技術,改善果樹生長環境,通過設施果樹栽培技術人為控制果樹生長所在環境的水分、濕度、溫度等因素,提高果樹生長的可控性,為果樹正常生長營造良好環境。另外,還應加強對農業經營方面的重視,不斷優化農業經營中存在的不足,并向我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相應的指導,幫助我國農業主體不斷完善生產經營模式,促進我國農業獲得持續發展。與此同時,在加強對我國農業生產主體的培訓時,還應該向農業生產主體傳授有關林果業管理和培育的先進方式,以此來進一步完善我國林果業的發展模式。
2.6 科學施藥防治
果農在果樹生產中,可噴灑適量的殺蟲劑進行防治。確定噴藥范圍,避免在果樹上多次噴灑殺蟲劑而影響果樹生長。在噴灑完殺蟲劑后,要對噴劑進行清潔,防止農藥中的雜質附著而影響殺蟲劑效果。還要定期更新殺蟲劑。大部分害蟲都有很淺的孔洞,農民可以利用工具進行深挖,從而對害蟲進行防治。在藥劑使用中,要注意輪換。地方有關部門要加大對果農的用藥技術培訓力度,保證農民采用科學的方法控制病蟲害,提高果品品質,增加農民的經濟效益。果農在選購殺蟲劑時應留意其效力,并確認其是否有合格證及正規的生產商,以免買到假冒殺蟲劑。此外,果農要合理使用噴霧機,保證藥劑的安全性與相容性。要認真閱讀殺蟲劑、助劑的標簽,提高防治水平。
2.7 植物檢疫和預測預報
在種植前需要對苗木進行檢疫,觀察苗木是否存在疫病問題,能夠有效避免后續病蟲害的蔓延。尤其是在引進其他國家的外來品種時必須要落實檢疫工作要求,防止有害蟲或者病原菌混在苗木中進入我國,給我國果樹種植行業帶來威脅。在果樹生長過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預測預報機制,可以選擇在果園間鋪設傳感裝置,收集和病蟲害相關的數據,對自然環境條件進行評價,如果容易滋生細菌或者害蟲需要及時進行環境調控,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利用預測預報機制可以及時發現病蟲害隱患,讓相關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處理病蟲害,構建信息化的果園管理系統,為林業現代化發展提供重要的助力和支持。
3 結語
設施果樹栽培技術對現代林果業種植有著多樣的作用,能調節光照條件、實現果樹樹種異地栽培、促早栽培和延遲栽培、調節設施內的溫度和濕度、預防自然災害、預防病蟲害等,因此被廣泛運用到現代林果業種植中。若想設施果樹栽培技術對果樹生長、開花結果等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繼而控制果樹生長過程,抑制果樹無節制發育,提高果實出產率和出產質量,促進林果業獲得健康、可持續發展。為進一步完善設施果樹栽培技術在林果業種植中的運用,本文認為在發展設施果樹栽培技術時,應與時俱進,結合實際情況與現有條件,學習和借鑒先進技術,不斷創新與優化設施栽培技術,為現代林果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此外,還應加強對我國農業生產經營者的培訓,灌輸先進設施果樹栽培技術理念,傳播先進林果業管理模式,推動我國林果業朝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瑩.果樹病蟲害防治中的農藥污染及治理措施研究[J].農家參謀,2022(8):117-119.
[2] 張輝.果樹栽培管理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探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2):158-160.
[3] 汪淑娟.傳統方法與綠色技術在果樹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湖北植保,2022(1):69-71.
[4] 范芬芬.果樹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探析[J].農家參謀,2021(23):134-135.
[5] 關淑琳.試析果樹栽培管理措施和種植技術要點[J].種子科技,2021,39(22):65-66.
[6] 朱天晨.果樹栽培技術在現代林果業種植中的應用分析[J].種子科技,2021,39(21):65-66.
[7] 李守玉,李文成.山東蘋果樹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種子科技,2021,39(21):69-70.
[8] 李麗.設施果樹栽培技術在現代林果業種植中的應用[J].農村實用技術,2022(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