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的小美好
儀式感:
給自己的獨特的浪漫
美好分享人 / 夏瑾初
自從十四歲起,每個生日都會給自己寫一封信,訴盡新一歲的期望。偶爾有空翻出來看看,看著每一歲的期許,仍然覺得珍貴。
數字時代,提筆寫字的人越來越少,手寫信是這個時代的奢侈品。鄭重其事地提筆,將每一歲的期許寄托在歲月深處。寫信給自己的這個儀式感,也是對自己的熱愛。
如張愛玲所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是在平凡的日子里,給自己的獨特的浪漫。生活難免有烏云蔽日的時候,總要學會捕捉生活中的閃光點,送自己一片星空。
花下讀書:
一半花香,一半墨香
美好分享人 / 念白
擇一個午后,捧一冊書卷,背倚著花樹,靜靜享受一段寧靜的時光。微風陣陣,送來縷縷暗香,展開書卷,悠悠墨香氤氳,花香與墨香交織而舞,是我最愛的時光。
我的心兒隨著書頁間的字字句句起起落落,像經歷了一場旅行,有歡樂、有感動、有悲傷、有遺憾……
在書的旅行中,我隨張可久到他的小院做客,感受“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的恬淡,那是多少人向往的生活,閑時喝茶,晚間再邀二三好友小酌幾杯,多么引人欣羨;我隨史鐵生來到地壇,他向我展現了什么是堅韌?
雖然命若琴弦,卻能挑戰生命的極限,用殘破的身軀,表達最健全的思想;我隨梵高觀賞他的向日葵,明亮的黃色,生命躍動的顏色,那樣生機勃勃,就像花朵在枝頭綻放時的美麗。
我在一朵花下讀書,每一個文字似乎都化成了一朵花兒,正悄悄對我說著它的心事。我體悟到杜甫“萬年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蒼涼悲壯。也懷念“家人閑坐,燈火可親”的那些日子。
我一頁頁地翻書,不知不覺,夕陽已染紅了看書的臉頰。合起書,久久不能回神,仍回味著書頁間的綿綿情誼。
花瓣翩躚,翰墨留香,讀書正當時。
隱居書店:
林中空地
美好分享人 / 黃思穎
在街角采風的時候,闖進了一個老式的居民區,外墻的瓷磚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款式。意外的是,墻體干凈整潔,沒有一絲脫落的痕跡。透過院子,我極目眺望,閩江橫穿而過,大橋上車輛來來往往。這一幀幀一幕幕,恰似一部無聲電影,講述著老建筑的故事。
我正準備離開的時候,被居民樓一層陽臺吸引,陽臺上擺滿了舊書,悠閑地曬著太陽。我靠近一看,是一間名為“林中空地”的書屋。打開陽臺的鐵門,走進屋子里。書屋里的兩面墻擺放著書架,其余的角落很隨意地放置書籍。我一進這間屋子,不像是個來訪者,倒像是回到家里,順手就可以拿起一本書隨意翻閱的樣子。
在這里我有一種洞穴深處的感覺,細碎的翻書聲,柔軟的燈光,一股靜謐感撲面而來。書架上一排排的書籍,無聲地演繹著它們的故事,我仿佛置身于一個全新的世界里,無拘無束地漫游著。
漫步田野:
夕陽依然溫柔如初
美好分享人 / 張文婷
我喜歡在家鄉的田野里散步。傍晚的夕陽輕灑在肩頭,耳邊穿過溫柔的風,閉上眼睛,那大片大片的綠色已裝在心中。我從精神上,獲得了大自然的力量,一份永恒的寧靜。
這片綠不是一成不變的。
有一天,裝滿太陽能板的卡車停在了這里,一輛、兩輛、三輛……工人們紛紛跳下車,扛起那些金屬,走向田野。于是,大片大片灰黑色的金屬樹混在綠色之中,和麥苗一起,在這片土地上扎了根。夕陽依然溫柔如初。工人們戴上安全帽,爬上金屬樹工作。
如今,這片田野仍是美的,美在工業文明與大自然的完美結合。我像往常一樣漫步其間,感受著一切,眼前閃過的是一幅流動的畫:晚霞燃燒著,高壓線像掛在天邊的五線譜,麥苗在風的吹拂下起起伏伏,仿佛大地自由的呼吸。遠處,一位大爺悠閑地坐在石頭上,翹著二郎腿,手里拿著一根許是隨意撿來的木棍,望著四散在田野各處的羊群。牧羊犬開心地搖了一會兒尾巴,隨后,在主人身旁乖巧地坐了下來。
我停下來,環顧四周,就這么靜靜地看著,直到夜幕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