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知許
在我的學生時代,得過一種叫“不合群”的病,內向的性格讓我在人際交往中總想把自己隱藏起來。理所當然,我沒什么朋友。我想告訴自己沒朋友也沒什么,但是我沒法欺騙自己心中對友誼的期待,常感覺被無邊無際的孤獨所吞沒。
那一年夏天,班上來了個轉校生,她就像夏天一樣熱烈,而我站在陽光照不到的樹蔭下看著和同學們玩鬧的她,心里有一塊地方塌陷了:明明是初來乍到,她卻能和大家打成一片,為什么?
我開始觀察她,發現她喜歡主動接觸別人,找別人感興趣的話題,創造更多聊天的空間,不會拒絕別人的求助,大方地分享給別人自己的東西……在我的思維里,這些行為對于我的性格有挑戰性,但應該也不難,可以付諸一試。
于是我亦步亦趨,走進了她的影子里。我默默地跟著她的穿衣風格,改變我衣柜里沉寂多年的暗色調,貼近時尚潮流;在網上找到教程,對著鏡子練習笑容,不管我的真實情緒是什么,我的面上都保持笑容;學習用品比如筆都多帶一份,用來借給別人,對方不還我也若無其事地當作送給他們;借著我對周圍人的了解,我把同學喜歡的游戲、明星、影視劇、化妝品、衣服變成了我喜歡的,班里便時常有人找我聊我創造的共同話題。
我的計劃進行得很緩慢,但慢慢有了成效。
譬如有一個女生,常常在中午的時候來我家,找我一起去上學。盡管在上學前她有時會借用我家的電腦,有時會在中途叫我陪她去拿快遞、買東西。我以為,我們成為了朋友,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
雖然她沒有告訴我她的生日,但我在檔案上看到并默默記住了。那是個周日,我為她精心準備了生日禮物,跑到她家想給她一個驚喜。我緊張地一手輕輕敲門,一手抓緊禮物,期待她驚喜的表情。開門的不是她,是她前桌的女生。我愣在門口,順著望進去,發現她被一群我熟悉的身影圍著切蛋糕,那都是我的同學。
我再傻也知道,她是在過生日,只是沒有叫我而已。我不敢相信我之前錯得有多離譜,我怎么會以為我們是朋友。我狼狽地跑回家,放下了禮物袋,看見了鏡子里眼睛紅紅的我自己。我不想哭出來,于是我告訴自己要笑,可是鏡子里的我笑得好難看。
其實我未必不知道我的這一段“合群”生活是鏡子里的假象,但我被自己也騙了。我沉迷于活在別人的影子里,模仿別人的行為,試圖改造自己成為他人認可的人設,卻忘記了原來的自己真實的模樣。
后來的我不再認為不合群是一種病,也不再否定自己內向的性格。奇怪的是,當我把自己還給自己以后,我想要的友誼也姍姍來遲。我常常想起這一段盜版人生,它讓我明白,世上沒有必須這么走的路,不要在別人的地圖里找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