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
第一次接觸密室時,我還是個高度內向、非常自卑的學生,一米八的個子,說話聲音卻很小,面對陌生人經常緊張得出一身汗。但出于對密室的強烈好奇,我鼓起勇氣和幾個陌生人拼場,體驗了一次令我終身難忘的密室游戲。
當時密室在國內出現的時間尚短,沒有豪華的場景和精巧的機關,主打箱子加鎖,偶爾出現個物理機關就能讓人眼前一亮。隊友們也是第一次玩,我們幾個毫無經驗的“小白”一路上磕磕絆絆。在老板的多次提示下,才勉強提前兩分鐘打開了出口大門。迎接我們的是猝不及防的閃光燈和老板親切爽朗的笑聲:“恭喜通關!你們太厲害啦,提前逃出來了!”這句平平無奇的營銷話術瞬間沖昏了我的頭腦,自卑的我感受到了罕見的肯定。
之后的密室體驗中,我逐漸摸清了謎題的套路,解起題來也愈發得心應手。別人沒有頭緒時,我總能迅速解開密碼鎖,在大家敬佩的目光里講解思路。解開的謎題越多,我也越自信,這種感覺令我非常沉迷,于是我毅然辭去央企的工作,成為了一名職業密室玩家兼設計師。
這在當時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認為我不務正業。不過現在看來,密室重塑了我的性格,從人生的尺度查驗,比做一份我不喜歡的工作更有價值。
為了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隊友,我加入了當時唯一的密室QQ群,組成固定隊伍開啟了瘋狂刷密室的日子。每家新店開張我都會第一時間去“通刷”所有主題。由于見過的謎題太多,經驗豐富,我往往看一眼就能“秒解”出答案,只用規定時間的一半就能出去。
為了提高速度,我還熟背了像八卦、二進制、摩斯電碼等密室常用的知識,掌握了各種密碼鎖的原理和竅門,用“搓鎖”的暴力破解技巧應對邏輯較“坑”的謎題。這些生活中沒什么用的冷門知識在密室里有奇效,一來二去,也算拓寬了知識面,我也逐漸擺脫了自卑的陰影,開朗起來。
后來只玩北京的密室已經不能滿足我了,逢年過節,我都會組隊到其他城市遠征,強度最高的一次,連續十幾天,從每天早上密室開門到第二天凌晨,我不間斷地刷密室,場次的安排幾乎沒有間隙,我自信能提前出來,擠出時間吃飯。那是我最瘋狂的幾年,和很多城市的玩家成為了朋友。
我一度成了全國玩過密室最多的人,由于玩得多、解得快,我被圈里玩家稱為“大神”,不僅接受了《時尚先生》的采訪,參拍了央視的《密室設計師》紀錄片,還通過設計密室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豐富的謎題經驗也助我在疫情期間實景娛樂的至暗時刻,成功轉型成了解謎游戲策劃。
如今的我,內向和自卑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強烈但不盲目的自信,以及可以隨時對人生目標全身心投入的熱血和激情。我非常感謝密室圈對我的深遠影響,使我體驗到了命運之外的美好人生。這種影響中蘊藏的密碼,或許會在將來的某一天,再次解鎖全新的奇妙體驗。
肖良琛:上大學期間,由于當時比較胖,為了減肥,拼命去跑步。學校體測的時候1KM都沒有辦法過關,但后來能夠參加5KM的校運動會,這期間認識了很多會跑步的大佬,他們給予了我很多的幫助。那之后我們一起跑步,一起訓練,還一起去參加馬拉松,大家成為了很好的朋友。當馬拉松完賽后一起拿獎牌的那一刻,這種喜悅真的是無以言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