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白
高二時,我的月考成績忽高忽低,找不出原因的我漸漸生出了厭學情緒。周末,我漫無目的地走出家門,腳步停在了湖心公園。陽光下,黃的、紅的、藍的、拖曳長尾的、鼓動翅膀的各色各樣風箏,在蒼穹里來回飛舞,熠熠生輝。我順著風箏線找到了湖心看臺上十來個放風箏的人,他們的裝備看起來很專業,清一色用直徑較大的不銹鋼圓輪收放線,由一條粗帆布肩帶斜挎在胸前,好像懷抱薩克斯的街頭藝術家。
而我注意到,他們圍著一個安靜的少年。少年坐在輪椅上,椅座前固定著一個不銹鋼軸承風箏輪,椅背后面的敞口帆布包里插著十幾個卷成筒的備用風箏,像一柄柄未出鞘的劍插在背后,給少年憑添了幾分江湖游俠的銳氣。
少年雖然坐著不動,但他操控的老鷹風箏飛得最高,穩穩地扎進藍天的懷抱,仿佛是天空的王者,睥睨著地上的一切。他椅背后面貼著一張二維碼,我好奇地掏出手機掃了一下,進入了一個風箏愛好者群——箏箏日上。群里有一百多個人,在湖心看臺上放風箏的人幾乎都是群成員,群主正是眼前這個少年。
課余時,我在群里“潛水”,看群主經常耐心地教老年愛好者和新手如何挑選設備,如何綁線打結,分享“追高”技巧,講解防割線tips等。他在群里總是那么溫和愉悅,釋放著對放風箏由衷的熱情,如春日陽光般明凈清澈。如果不是親眼看到他坐在輪椅上,我是無論如何不會相信他的人生會有什么羈絆的,他的心那么簡單輕盈,如一只骨子里自由向上的風箏。
看得多了,我這“門外漢”漸入佳境,從“水晶輪”換到了“萬向輪”,從手動“剎車”換到“一鍵鎖死”,我已能獨自把風箏送到700米左右的高空,也能區分出老北京的沙燕風箏的不同種類——雛燕、肥燕、半肥燕、瘦燕和半瘦燕。
每到周末,有群友會“踩點”適合放飛的位置,我便跟他們去“打卡”。待風箏穩定在高空,我騰出一只手掏出手機,看看群友的“放飛記錄”:“放風箏10分鐘,解纏線1小時?!薄坝腥藫斓揭恢患t色三角風箏嗎?是我掉落的……”每當看到他們狼狽中流露著興奮的吐槽,我都不禁莞爾,他們讓我看到,煩惱和快樂是相伴相生的,許多事情不在掌控之中,但這并不妨礙你努力向上、熱愛生活。
就如群主,命運幾乎判定他無緣放風箏,但他“偏要勉強”,還組建了自己的興趣圈。他教會我,不論順風逆風,風箏都會沿著風的軌跡攀爬夢想的高度,忽高忽低只是表象,內心的強大才是那根牽動風箏柔韌有力的線。
結束語:
世界可可愛愛,“我”陪你奇奇怪怪,反過來也是。去盡情體驗這個奇妙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