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野仙貍
我們都長大了,都在朝著年幼時設想的方向撒野狂奔,直到天光大亮。
1
自從高中離開家去市區讀書,我和媽媽的視頻聊天總會出現如下對話:
“要不要和你姐姐說點兒什么?”
“不要,沒什么好說的!”
聽多了弟弟這樣的回答,我會潛意識地認為他和我并不親近,也許還并沒有那么喜歡我這個姐姐。
然而事實是,每次視頻通話的時候半天憋不出來一個字的弟弟,每每我回到家就會被他拉著聽他講話,像個話癆一樣要和我嘮許久——他好像憋了一肚子的話,一股腦兒地倒出來給我聽。也許弟弟只是不適應視頻里的親近,也許他只是想和我面對面說會兒話。
印象中,我對弟弟其實是很嚴厲的,我希望他像最挺拔的羅漢松一樣,永遠攢著一股向上的勁頭,不要誤入歧途。
所以我們倆之間大部分的氣氛都是硬邦邦的,不像家人,更像上下級。以至于,當我得知我背上行囊離開家的那天,弟弟一個人待在我的房間哭,我其實是難以置信的。
我以為,自己在弟弟的心里沒有那么重的分量。
畢竟,我對他其實不夠好。
2
在弟弟出生之前,我是被家里所有長輩捧在手心里怕化了的寶。尤其是爺爺,農村趕集的時候我看上了什么東西他都會買給我,甚至我纏著幾個哥哥出去玩兒,自己不小心摔倒了,爺爺也只會訓斥哥哥們。
6歲以前的我,就是被家里人寵愛著的小公主。后來我有了個弟弟,一家人的注意力都在弟弟身上了。我一開始沒覺得有什么,弟弟那么小一只,磕著碰著就不好了。
再后來,某種自我意識開始滋長,不知道是哪一天,我開始對“姐姐應該讓著弟弟”這樣的話特別反感。弟弟看上的東西,姐姐也會想要,那為什么每一次都要委屈姐姐來滿足弟弟呢?
理所當然的,我對弟弟的態度可以說達到了180゜大轉彎。弟弟在學校被欺負了,我漠不關心,還會指責是弟弟太懦弱。
當著弟弟的面說出那些話的時候,我心里有一種大仇得報的快意,因為如果不是弟弟的出現,我依舊是家里的中心。
這樣做的結果是,我和弟弟很長一段時間內相處得特別僵硬,沒有親近感。
后來每當我想起自己曾經是這樣的姐姐,就會很后悔,明明我們應該是除了父母以外最親的人。
3
意識到我的錯誤后,我嘗試著做一些彌補。我不知道弟弟會不會接受,我甚至不敢問他是否還記得那些事。
我怕他還記得,又心疼他早已忘記。
其實,弟弟是一個心很大的人,他從來不會記別人對他不好,他不記仇,可我卻希望他可以記一點兒。
小時候,弟弟不小心從床上摔下來,只會憨憨地摸摸自己的腦袋,不哭不鬧,再慢慢爬回床上。
他就是這樣讓人省心的性格,出門玩兒時從不像別的小孩兒吵著嚷著要買東西。你要是問他想吃什么,他只會回你一句“不要”。
弟弟很懂事,可是太懂事了。
一次,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同他抱怨:“我覺得媽媽更愛你,沒那么喜歡我。”他幾乎不假思索:“可我覺得爸爸媽媽更偏心姐姐。”
正是那次談話,我意識到我們倆都在互相羨慕對方,都覺得對方更受寵。
原來,我羨慕著的人也在羨慕著我。
原來,我所渴望的東西我早就擁有了,只是我身在局中看不懂,看不透。
我會羨慕嫉妒弟弟,心里不平衡,這可能是很多原本是獨生子女的人后來有了弟弟妹妹都會有的感受。
會有這樣的感覺,還挺正常的,只是我本可以平衡好我們的關系,不那么極端。
弟弟會分散很多父母的注意力,但他確實陪伴著我長大,讓我不那么孤單,回到家有人可以說話。
有個弟弟,還是很幸運的。
有一個人會在父母行將就木的時候,一直一直陪在你身邊,和你一同經歷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他不會因為任何原因離開你,血緣早已將你們牢牢綁在一起,只有死亡能把你們分開。
4
現在,弟弟在學校里發生了什么事都要和我說,大到考試成績,小到他在小賣部買了什么好吃的。
我慶幸,我和弟弟的相處模式又回到了正軌,看起來有點兒正常姐弟的樣子了。
但直到現在為止,我都欠他一句道歉,鄭重的,不是說不出口,而是已經不知道該從哪里開始講起。
我們都長大了,都在朝著年幼時設想的方向撒野狂奔,直到天光大亮。
所以啊,我親愛的弟弟,對不起,我對你做過那么惡劣的事。
從今往后,我會很珍惜這輩子的緣分。
我想,等我們老了坐輪椅的時候,把我們的故事講給下一輩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