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昭,羅小志,黃鋒
心肌梗死是較常見、致死率較高的一種心血管疾病,救治心肌梗死的關鍵是盡快恢復缺血心肌血供。然而,冠狀動脈血流恢復后的再灌注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缺血心肌急性損傷,稱為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1]。MIRI 的機制包括炎癥反應、氧化應激、線粒體功能障礙和鈣超載等[2]。MIRI 會導致心臟炎癥級聯反應,出現惡性心律失常、無復流或心肌頓抑,心肌壞死面積進一步擴大甚至死亡。Y RNA是一類長度約100 nt 的非編碼RNA,參與調控細胞生命周期的重要過程,包括DNA 復制起始、抑制RNA 結合蛋白Ro60等,其在組蛋白前體mRNA加工和細胞損傷修復中起重要作用[3-4]。最近有研究表明,心肌球樣細胞(cardiosphere-derived cells,CDCs)外囊泡在心臟保護、抗炎、血管新生中發揮重要作用。而CDCs 外囊泡富含細胞外囊泡Y RNA 片段(extracellular vesicles Y RNA fragments,EV-YF),其中EV-YF1 含量最豐富[5-7]。本課題組前期提取CDCs外囊泡EVYF1 進行分析,并人工合成EV-YF1,使用EV-YF1干預肥厚型心肌病小鼠,可介導巨噬細胞極性而抑制炎癥反應、減輕心肌細胞肥大及間質纖維化[8]。但EV-YF1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作用機制仍不明確,本研究將探討EV-YF1是否減輕小鼠MIRI。
1.1 材料 SPF 級成年雄性C57BL/6J 小鼠18 只,8 周齡,體質量23~28 g,購自廣西醫科大學動物實驗中心,動物生產許可證號:SCXK(桂)2020-0003,伊文思藍和TTC 染色液購自北京索萊寶生物公司;HE組織病理染液盒和TUNEL 試劑盒購自武漢賽維爾生物科技公司;白細胞介素(IL)-1β、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生物公司;cDNA 反轉錄試劑盒和實時熒光定量PCR(qPCR)試劑盒購于日本Takara公司;兔抗B淋巴細胞瘤-2 基因(Bcl-2)抗體、兔抗Bcl-2 相關的X 蛋白(Bax)抗體購自美國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公司、兔抗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抗體、鼠抗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GAPDH)抗體購自英國Abcam公司,化學發光儀購自美國Protein Simple公司。Mini-Vent845小動物呼吸機購自美國哈佛儀器公司,電泳儀和熒光定量PCR 儀購自美國伯樂生命醫學產品有限公司,DharmaFECT4(一種專門為轉染siRNA 而優化的轉染試劑,可以滿足小片段RNA的高效轉染要求)購自賽默飛世爾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EV-YF1 配制 EV-YF1 委托上海艾博思生物科技公司合成,核苷酸序列:5'-GGCUGGUCCGAUGGUAGUGGGUUAUCAGAACUUAUUAACAUUAGUGUCACUAAAGU-3';EV-YF1 及DharmaFECT4(3∶1,避免EV-YF1 發揮作用前降解)分別加入適量無血清的培養基中,室溫放置5 min 后混勻,室溫再放置20 min后備用。
1.2.2 MIRI 模型建立及分組 將小鼠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Sham組、MIRI組、EV-YF1組,每組6只。按0.02 mL/g經腹腔注射1.2%三溴乙醇適度麻醉。氣管切開插管后連接呼吸機,設置參數:頻率120次/min,吸呼比4∶5,潮氣量1 mL。Sham組穿針過左前降支下方不結扎,45 min 后關閉胸腔;MIRI 組與EV-YF1組左前降支結扎處放聚乙烯軟管,打活結。缺血45 min 后,松開活結開放前降支,左心室前壁蒼白心肌變鮮紅色,表明心肌組織恢復再灌注;再灌注10 min后夾閉主動脈;EV-YF1組左心室心腔內注射5μg EV-YF1確保足夠的EVYF1 進入到冠狀動脈;MIRI 組左心室注射等體積不含EVYF1的DharmaFECT4,20 s后松開主動脈夾。關閉胸腔,小鼠恢復自主呼吸后拔出氣管導管,醒后放回飼養處。
1.2.3 伊文思藍/TTC雙染色檢測心肌梗死面積 再灌注24 h后,將麻醉狀態小鼠接入呼吸機,充分暴露心臟及主動脈,沿結扎線同一切跡再次結扎左前降支,經右心室緩慢注射2%伊文思藍,直到左心耳組織全部藍染后停止注射,用血管鉗夾閉主動脈數秒,用無齒鑷輕夾心臟促進染液灌注。待小鼠心臟完全停跳,關閉呼吸機,迅速剪取心臟,浸入PBS 中沖洗,紗布裹干,滴加冰凍包埋液覆蓋心臟放入-20 ℃冰箱冷凍固定。心臟固定期間,將1%TTC 染液于恒溫箱內溫育至37 ℃。固定液顏色變白后取出心臟,沿左心室表面結扎線下緣水平,切取2 mm厚度的橫截面組織,用PBS將組織搖洗片刻,稍壓平卷曲的組織片。將組織片放入1%TTC 染液中避光下浸潤10 min,中間翻面一次使脫氫酶充分反應。用PBS沖洗組織片殘余染液,放入4%多聚甲醛中固定24 h。通過Image J 軟件測量MIRI 后危險區域比值及梗死面積比值,其中藍染部分為正常組織,未藍染部分為心肌缺血危險區域,無法浸染呈灰白色部分為梗死區域。
1.2.4 HE染色觀察心肌組織病理學形態 將心肌組織固定于4%多聚甲醛,梯度乙醇脫水,常規石蠟包埋,切成厚度約5μm的切片,二甲苯中常規脫蠟,梯度乙醇水化。使用蘇木素染色10 min,沖洗掉表面多余染液,1%鹽酸-乙醇分化數秒,再加入伊紅染色液染色1 min,經梯度乙醇脫水與二甲苯透明后,使用中性樹膠封片,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并拍照。
1.2.5 ELISA 檢測外周血清IL-1β、IL-6、TNF-α 再灌注24 h后,給予小鼠過量麻醉(標準用量1倍以上),再次氣管插管接呼吸機,經右心室采集靜脈血約0.8 mL,室溫下將其靜置30 min,離心機以1 500 r/min 低溫離心10 min,分離出血清,采用ELISA 試劑盒檢測小鼠外周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表達水平。
1.2.6 qPCR 檢測心肌組織中IL-1β、IL-6、TNF-α mRNA 表達 取20 mg 心肌組織,加入TRIzol 試劑提取總RNA,測定RNA 濃度,并進行擴增反應。取1 μg 總RNA 反轉錄生成cDNA,反應體系為20μL:5×gDNA Eraser Buffer 2μL,gDNA Eraser 1 μL,Total RNA 1 μg,PrimeScript RT Enzyme Mix I 1μL,RT Primer Mix I 1μL,5×PrimeScript Buffer 4μL,RNase Free dH2O 10μL;反應條件為37 ℃15 min,85 ℃5 s。PCR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序列見表1。反應條件:95 ℃預變性30 s;95 ℃變性10 s,60 ℃退火30 s,72 ℃延伸30 s,40個循環。通過檢測熔解曲線曲線來驗證引物的特異性。采用2-ΔΔCt法計算IL-1β、IL-6、TNF-α 經內參GAPDH標化后的相對表達量,每個樣本重復3次取平均值。

Tab.1 Primer sequences for qPCR表1 qPCR引物序列
1.2.7 Western blot 檢測Bax、Bcl-2、Caspase-3蛋白表達 使用RIPA裂解液提取心肌組織中的總蛋白后使用BCA法進行定量,上樣于10%預制的SDS-PAGE 凝膠中進行電泳及轉膜。5%BSA溶液室溫封閉1 h,4 ℃孵育一抗10~14 h,洗膜后室溫下孵育二抗1 h,使用化學發光儀曝光得到蛋白條帶,使用Image J系統分析條帶灰度。
1.2.8 心肌細胞凋亡的TUNEL 染色檢測 心臟取材后,沿左心室表面結扎線下緣水平切取心肌組織進行包埋,石蠟切片進行常規脫蠟、水化,蛋白酶K消化處理,滴加TUNEL反應混合液,置于濕盒內,37 ℃避光孵育60 min。滴加DAPI溶液染核2 min。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并記錄組織切片TUNEL核染陽性細胞數。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GraphPad Prism 8.0.2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2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多重比較采用Tukey 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EV-YF1對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梗死面積的影響 伊文思藍/TTC雙染色結果顯示,Sham組僅可見造模穿刺點附近輕微白色梗死灶,MIRI 組、EVYF1 組均可見明顯梗死區域;與MIRI 組相比,EVYF1組小鼠MIRI后梗死面積比值縮小(P<0.05),各組間小鼠MIRI后危險區域比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圖1、表2。

Fig.1 Changes of risk area and infarct size in mice after MIRI in each group(Evans Blue/TTC double staining)圖1 各組小鼠MIRI后危險區域與梗死面積變化(伊文思藍/TTC雙染色)
Tab.2 Comparison of infarct area ratio and risk area ratio after MIRI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of mice表2 各組小鼠MIRI后梗死面積比值與危險區域比值比較(n=6,%,)

Tab.2 Comparison of infarct area ratio and risk area ratio after MIRI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of mice表2 各組小鼠MIRI后梗死面積比值與危險區域比值比較(n=6,%,)
**P<0.01;a 與Sham 組比較,b 與MIRI 組比較,P<0.05;表3—5同。
組別Sham組MIRI組EV-YF1組F梗死面積比值2.89±0.38 48.48±1.21a 33.86±0.86ab 693.900**危險區域比值56.92±1.35 57.42±1.44 58.59±0.67 0.508
2.2 EV-YF1 對IR 小鼠心肌組織病理學形態的影響 HE 染色結果顯示,Sham 組心肌組織結構未見異常,纖維核飽滿居中,呈橢圓形,細胞無腫脹、脂肪變性及壞死等改變;MIRI 組心肌組織損傷明顯,表現為大量纖維核溶解消失,核碎片不規則分布,肌纖維明顯腫脹,呈波浪形,部分肌纖維發生斷裂,肌漿凝集,組織間隙疏松。與MIRI組相比,EV-YF1組心肌損傷減輕,見圖2。

Fig.2 HE staining of mouse hearts in three groups(×200)圖2 各組小鼠心臟HE染色(×200)
2.3 EV-YF1對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清和心肌組織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 與Sham 組比較,MIRI組小鼠血清中IL-1β、IL-6 和TNF-α 水平上調(P<0.05);與MIRI 組比較,EV-YF1 組IL-1β、IL-6 和TNF-α 水平降低,見表3。qPCR 結果顯示,與Sham組相比,MIRI 組小鼠心肌組織中IL-1β、IL-6 和TNF-α mRNA 表達升高(P<0.05);EV-YF1 組心肌組織中IL-1β、IL-6、TNF-α mRNA表達水平較MIRI組下降(P<0.05),見表4。
Tab.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peripheral blood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of mice表3 各組小鼠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比較(n=6,ng/L,)

Tab.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peripheral blood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of mice表3 各組小鼠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比較(n=6,ng/L,)
組別Sham組MIRI組EV-YF1組F IL-1β 86.2±5.9 482.3±35.8a 350.1±21.0ab 69.480**IL-6 257.7±25.9 753.7±31.5a 494.8±25.8ab 79.230**TNF-α 235.5±19.4 815.6±28.1a 516.7±34.4ab 107.600**
Tab.4 Comparison of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IL-1β,IL-6 and TNF-α in myocardial tissu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of mice表4 各組小鼠心肌組織IL-1β、IL-6和TNF-α mRNA表達水平比較(n=6,)

Tab.4 Comparison of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IL-1β,IL-6 and TNF-α in myocardial tissu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of mice表4 各組小鼠心肌組織IL-1β、IL-6和TNF-α mRNA表達水平比較(n=6,)
組別Sham組MIRI組EV-YF1組F 1.00±0.08 8.98±0.42a 2.29±0.31ab 197.900**1.00±0.13 2.43±0.01a 1.39±0.04ab 56.190**1.00±0.26 3.93±0.45a 1.56±0.22ab 22.630**IL-1βIL-6TNF-α
2.4 EV-YF1 對小鼠心肌組織Bax、Caspase-3 和Bcl-2 蛋白水平的影響 蛋白免疫印跡實驗結果顯示,與Sham組比較,MIRI組Bcl-2、Bax、Caspase-3蛋白表達水平均升高(P<0.05);與MIRI 組比較,EVYF1 組Bcl-2 蛋白表達水平升高,而Bax 和Caspase-3 蛋白表達水平降低(P<0.05),見圖3、表5。TUNEL 染色結果顯示,Sham 組未見TUNEL 核染陽性細胞;與Sham組相比,MIRI組TUNEL核染陽性細胞數量明顯增多;與MIRI 組相比,EV-YF1 組TUNEL核染陽性細胞數量減少,見圖4。

Fig.3 Bax,Bcl-2,Caspase-3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in mouse myocardial tissue圖3 小鼠心肌組織中Bax、Bcl-2、Caspase-3蛋白表達水平

Fig.4 TUNEL staining results of myocardial tissue in each group(×400)圖4 各組心肌組織TUNEL染色結果(×400)
Tab.5 Comparison of relative expression of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 in myocardial tissu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of mice表5 各組小鼠心肌組織凋亡相關蛋白相對表達量比較(n=6,)

Tab.5 Comparison of relative expression of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 in myocardial tissu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of mice表5 各組小鼠心肌組織凋亡相關蛋白相對表達量比較(n=6,)
組別Sham組MIRI組EV-YF1組F Bcl-2 0.360±0.034 0.720±0.034a 2.757±0.209ab 109.600**Bax 0.905±0.059 1.542±0.125a 1.054±0.144ab 8.379**Caspase-3 0.248±0.028 0.899±0.085a 0.648±0.078ab 23.060**
MIRI是一個復雜的病理過程,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炎癥和凋亡反應在MIRI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9-10]。因此,抑制MIRI 后炎癥反應和細胞凋亡具有重要意義。CDCs 是第二心區發育過程中殘留的細胞,該類細胞外形小、圓且明亮,形成類似克隆樣的心肌球;當心臟發育成熟后這些細胞可繼續存在成體心臟細胞間質中;心肌損傷后,CDCs 參與心臟的自我修復和更新。多項臨床研究證明CDCs 治療心肌梗死及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1-13]。研究表明,CDCs 能通過分泌EV-YF1抑制心肌炎癥、減輕心肌細胞凋亡和纖維化,并促進血管生成[14-16]。EV-YF1 雖然來源于先前存在的非編碼RNA,但其本身可能具有生物活性。
炎癥反應是再灌注損傷的關鍵。MIRI 后的炎癥反應主要以巨噬細胞浸潤為主。活化的促炎型M1 巨噬細胞會通過吞噬和降解方式清除壞死的細胞碎片,并分泌IL-1β、IL-6、TNF-α 等炎性細胞因子[17]。研究表明,對心肌梗死大鼠心腔注射10 μg EV-YF1 可調控巨噬細胞分化為修復型M2 巨噬細胞,促進受損心肌表達和分泌抗炎因子IL-10,同時抑制促炎細胞因子TNF、IL-6的釋放,減少梗死面積并引發抗凋亡反應[18]。此外,對肥厚型心肌病以及高血壓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給予EV-YF1治療均發現EV-YF1 可誘導巨噬細胞快速激活,抑制促炎因子分泌,從而減輕心臟的炎癥[8,16]。據此筆者推測EVYF1 在抑制MIRI 炎癥中可能發揮同樣的作用。本研究結果提示,與Sham組相比,MIRI 組小鼠血清和心肌組織中炎性因子IL-6、IL-1β 和TNF-α 表達水平明顯增加,而使用EV-YF1 干預可降低TNF-α、IL-1β 和IL-6 的表達,提示EV-YF1 可抑制炎癥反應,保護缺血心肌細胞。
細胞凋亡是細胞程序化死亡的主要模式,在組織內穩態的發展和維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凋亡蛋白激酶Caspase-3 是凋亡途徑中的關鍵效應物,TNF-α、IL-1β 等多種炎性因子可以與相應的受體結合,激活Caspase-3,引起細胞凋亡[19-20];線粒體凋亡分子中的Bcl-2 家族包括抗凋亡基因Bcl-2 和促凋亡基因Bax,它們均參與了再灌注損傷的凋亡過程[21]。Gallet等[5]研究表明,向心肌梗死后的豬心臟輸注CDCs 外囊泡可以改善癥狀,減少受損心肌凋亡;CDCs 外囊泡可降低損傷心肌細胞中Caspase-3表達,抑制細胞凋亡[22]。然而,對于外囊泡中發揮有益作用的成分仍不明確。本研究結果提示,在MIRI小鼠心肌組織Bcl-2,Bax、Caspase-3 的表達均明顯升高,而EV-YF1 降低MIRI 小鼠Bax、Caspase-3 凋亡因子表達水平,上調抗凋亡因子Bcl-2 的表達水平。此外,TUNEL 染色證實EV-YF1 可明顯抑制心肌細胞凋亡。根據這一結果筆者推測EV-YF1可能在改善心臟細胞凋亡中發揮有益作用。
綜上所述,CDCs外囊泡Y RNA片段EV-YF1可抑制IL-1β、IL-6、TNF-α 炎性因子相關通路,抑制MIRI 后的細胞凋亡,進而維持心肌細胞活性,改善小鼠MIRI。本研究為進一步的機制探討提供了參考依據和方向,為MIRI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精準干預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