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 歲這年,劉明明決定闖蕩互聯網。但第一步,她得先辭職。
作為時任金光集團全球戰略和企業發展部總經理,她的辭呈沒有被即刻接受。一年后,71 歲的劉明明徹底想清楚了,“我寧可放棄高管職位和高薪,寧可自己在網上創業。”縱橫職場30年,創業對她的吸引力始終大于守業。
曾當選“亞洲最具創新的女性企業領袖”的劉明明,今年73 歲了。她在抖音和視頻號上已有百萬粉絲,一條視頻最多的播放量逾2 億。網友們親切地稱她為“總裁奶奶”。
劉明明很忙。兩年來,她在上海和杭州兩頭奔波,拍攝短視頻并直播。
網絡的傳播力實在驚人,她在短短兩年內已從社交平臺躍入主流媒體的視野。很多人看到她那條傳播最廣的視頻,第一反應以為她在其中只是扮演了一個職場女強人的人設。但人設竟然是真實的。
70 歲生日來臨前,丈夫和女兒決定送她一份特別的禮物。他們無意中刷到網上的“時尚奶奶團”發布的漂亮時尚的老年女性照片和視頻。兩人立刻主動聯系,希望能找攝影師為劉明明拍一組照片。在溝通中,對方了解到她的工作經歷,主動提出為她制作一條短片。片子一經發布就“爆”了,收獲了2 億多觀看量和高贊。
劉明明感到興奮又疑惑:老年人也能被欣賞,這個社會真是不一樣了。而社會對于老年人的友好和接納,也讓她的心態發生了變化。“我原來一直惋惜自己最好的歲月在灰頭土臉中溜走了,但現在我覺得,這才是我最好的年華呀!”
1951年,劉明明出生在北京一個高干家庭。她16 歲去內蒙古突泉縣插隊,18 歲入黨,后入讀長春電力學校,畢業后在當地工作。待她重回北京,已經28 歲,她結婚生子,迎來了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
“先前被壓抑的愛美之心,這時立刻爆發出來。”她說自己結婚生子后對工作便不再有進取心,“我覺得把家務打理好,有時間就給女兒和自己織毛衣,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總之盡女人的本分就可以了。”
她嫌當時的市面上沒有好看的毛線,竟想到把地毯拆線后洗干凈,拿粗筷削尖了當毛衣針,織出一件別出心裁的毛衣。穿出去在大街上走,被人追著問:“你這毛衣哪來的?”
如此艱難滿足著自己愛美之心的時候,她已經30 歲出頭了。即使還是人群里能被一眼望見的美人,但最青春飛揚的年華已經過去了。“我本來是一直覺得很遺憾,后來心態發生了轉變。”
70 歲試水互聯網后,她覺得年紀不再重要了,“在接觸到那么多時尚奶奶以后,我完全不遺憾自己最好的年華在鄉村度過了。因為我現在仍然可以美,仍然在最好的年華!”
1989年,劉明明自費去德國留學,在那里讀書并打工賺錢。老外的審美很多元化,五年留學經歷讓劉明明意識到一點:一個女人即使到了中年,也可以散發吸引力,這給了她自信。
1994年,留學五年的劉明明決定回國,而先生留在德國工作并照顧女兒。“當時國內改革開放正熱火朝天,我就想,我一定要參與到里面去。第一份工作我都沒挑沒揀,只要國內有我能干的,我就接受。”
第一家向她發出召喚的企業是地處偏遠西南地區的云南建水縣,原本是當地一個軍隊管理的勞改農場,專門生產廁紙。后來成立了中德合資企業紅塔藍鷹,專門生產卷煙紙,為包括大股東云南紅塔在內的煙廠提供卷煙紙。
在那里,她用五年時間從翻譯一路做到總經理。月薪由每月1000 馬克(歐盟成立前德國貨幣單位為馬克,當時1000 馬克折合人民幣約為5000 元)漲了10 倍。她后來也在直播的時候對年輕“粉絲”講:“第一份工作不要挑、不要揀,抓住它好好干。只要你肯干,就有機會成功。”
從這時起,劉明明便開始了一段跨度近30年的隱秘抗爭史。簡單概括,那是一名女性身處一個由男性主導的專業領域中,面對種種輕蔑與不屑,奮力抗爭并終獲尊重的歷史。面對各種質疑和責難,“實在受不了的時候,大半夜的我就跑到半山坡,躺在地上看星星。看著看著嚎啕大哭,哭完就好了。”
劉明明憑借堅強的毅力克服重重難關,讓藍鷹的業務年年翻番,她也贏得了廠里所有人的尊重。在紅塔藍鷹工作五年后,她于1998年年底離開。
48 歲這年,劉明明來到了一家歐洲老牌企業——福伊特集團的北京代表處擔當首席代表。58 歲,她又出任中國區總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風暴突如其來,福伊特也受到沖擊,當時很多外資公司準備撤資或收縮,劉明明卻不這么看,“全球當時67 億人口,如果所有人都往后撤,我們為什么不能往前沖?”她隨即提出了低成本擴張的計劃,把業務在亞洲鋪開。而在公司擴張布局的過程中,恰逢中國推出了“四萬億計劃”。“就這樣,我們把亞洲市場打開了。”
60 歲,做了兩年亞洲區總裁的劉明明在談判桌上可謂戰無不勝,但偏偏有段時間,連續丟了三個大訂單。她心情低落,晚上出門夜跑,結果一腳踩空,摔成骨折。“那真是人生低谷,我想,這次是不是真該退了。那段時間有人議論:‘劉總的紅運過去了,這個女人這么大歲數還折騰,折騰不出啥好事。’”可是原本心灰意冷的她聽到這句話,瞬間重抖起精神來。“我想,我偏折騰,我就是撤也要在巔峰的時候撤。”劉明明又一頭扎進了工作。
然而,常年的忙碌和重壓卻讓劉明明付出了代價,62 歲,她被確診癌癥。“我知道自己不能繼續在一線了,但越是這種時候,你越需要把心思放在其他地方,不要總想著自己的病。”總部最終同意她請辭亞洲區總裁的職務,最大的重擔卸下了。
一年后,她的身體逐漸恢復。此時恰逢金光集團邀請,她便來到新公司任集團全球戰略和企業發展部總經理,一待就是七年多,直到辭職離開。
一條短視頻一下子產生這么大影響力,這是大家之前完全沒想到的,她立刻對互聯網產生了興趣。“我想,現在換個領域自己干,也和年輕人一起玩嘛。”
她覺得相比自己熟悉的工作領域,互聯網的面要寬得多。她的直播每場平均十幾萬人觀看,這里面什么樣的人都有。她要和大家保持順暢溝通,必須學很多東西。“我現在會看很多書,我過去在管理和領導力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但你和別人分享經驗的時候需要更系統地去表達,讀書就能教會你這種表達。”
“我每天都要面對很多問題,我覺得,正是有這么多需求,倒逼我學習和成長。”劉明明說,“我這個歲數了,但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成長,我的成長要特別感謝互聯網。”
職場上的劉明明無疑是成功的,而如今的她又遇上了一個屬于“50+”人們的黃金時代,即使有一天離開職場,還有互聯網這個更廣闊的舞臺等待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