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3月18日,“第五屆全國中國畫展覽”在鄭州美術館新館舉行開幕儀式。本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聯主辦,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承辦。
作為中國畫領域五年一次的屆展,“第五屆全國中國畫展覽”是在黨的二十大提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下進行的,得到了全國廣大中國畫創作者的積極響應。展覽采用提名邀請和全國征集相結合的方式,經過初評、復評兩輪公開公平公正的評選,共有190幅優秀作品入選展覽,另有150幅邀請作品參展。作品為時代謳歌、為時代造像、為人民禮贊、為中華大地自然山川之壯美而揮寫,展現了當代中國畫的學術風貌與創作態勢,是中國人民奮勇譜寫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史詩。
新人新作呈現中國畫的時代新象
中國畫是中國文化的審美表征。一代代美術家和美術工作者對中國畫的傳承與創新,為當代中國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新時代感召下,當代中國畫創作堅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創作導向,以多姿多彩的面貌與畫風,展現出中國畫邁向新征程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第五屆全國中國畫展覽既是一次業內的全面檢閱,也是一次向社會、向人民的創作成果匯報。”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馬鋒輝看到,新時代中國畫的發展,承續著歷經千年的傳統文脈,更面向當代中國社會的火熱現實與人文風貌,以主題性創作為主體,各種繪畫題材、技術語言及藝術風格競相展現。近幾年的中國畫創作呈現蓬勃向上、繁榮興旺的可喜局面。圍繞建黨百年、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等黨和國家重大活動,美術工作者傾情投入,用心創作了大批主題性美術佳作。實踐充分證明,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創作才能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植根生活、植根大地,創作才能散發持久魅力;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創作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緊跟時代、守正創新,創作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寬。
全國中國畫展覽作為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的屆展,創辦于1993年,是中國美協主辦的在中國畫領域高規格、高質量、高水準的展覽,也是美術界的一項重要展事。在中國畫藝委會的積極動員下,全國廣大美術家積極響應第五屆全國中國畫展覽,投稿熱情高漲。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主任田黎明表示,展覽從4000多件作品中精選出190件,同時邀請了當代百余位中國畫家參展,可以說這是中國畫的一次盛會。作品充分展現了五年來中國畫創作的最新探索,體現了現階段全國美術工作者在中國畫領域的創作面貌與實力水平。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紀連彬表示,展覽作為中國畫五年一次的學術大檢閱,展現了中國畫藝術家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姿態。展覽中青年藝術家的表現尤其亮眼,他們的作品尺幅大、制作精良,無論工筆畫還是寫意畫,從材料到筆墨語言的探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展現了中國畫的學術性建設和學術發展的整體成就,體現了中國畫發展繁榮的新面貌,也體現了新時代藝術家們的使命擔當。
的確,在征稿入選的作品中,“80后”“90后”成為當代中國畫發展的新銳,他們勇于接受當代視覺文化的挑戰,傳統筆墨中具有當代藝術的審美品質,對中國畫寫意傳統的體認與感悟體現了新時代藝術家的使命和擔當,也為我們深入研討中國式現代美術再次提供了鮮活的案例。
筆墨當隨時代,時代在變化,生活環境在變化,人們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變化。畫家們以更開闊的視野、更清晰的思路、更精湛的手法,深人生活、扎根人民,用作品反映時代、謳歌人民。“新面貌”“新突破”是大多數人對展覽的整體印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長陳孟昕欣喜地看到,展覽中出現了很多新面貌,語言探索上更加多元,引入很多新觀念,展覽中的工筆畫打破了傳統的技法局限,有很多突破,在繼承傳統的國畫基礎上,比如我們看到有些作品將油畫、版畫、雕塑、剪紙、戲曲、舞蹈等藝術形式融入其中,以新方式和新角度來詮釋國畫,為中國畫提供了很多未來發展的可能性。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林濤觀展后告訴記者,明顯看到大家對藝術創作態度更加認真、更加投入,尤其工筆畫創作更加豐富,出現了很多新面孔。展覽打破了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福建省美協山水畫藝委會主任梁明對展覽的一些固有看法,“不再是千人一面,整個展覽呈現的面貌非常新。無論知名畫家還是青年畫家,每位作者都有自己的思想,在筆墨語言也在嘗試新的探索和追求,大家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結合了很多當代的構成意識”。
在展出的340件作品中,我們看到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畫的創新理路,在數次中國畫前途命運的大討論中生成的對民族藝術的自信與自覺,以及以古為新、繼承創新的新探索、新啟發。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岳黔山表示,通過展覽可以看出中國畫還是一直沿著創新的道路在發展,作者們的創新意識很強。從美術專業的角度來看,作品的色彩突破很大,不是以傳統水墨為主,尺幅偏大,注重對形式語言的探索,這都是中國畫發展的可喜現象。同時,岳黔山也表示,通過展覽也看到一個問題,寫意繪畫偏少,制作的作品偏多。如何把寫意畫繼承發展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時代課題。中國畫家還是要深入生活,要尊重中國畫的發展規律,尊重中國畫的傳統,創作有內涵、有深度的作品。
高水準藝術盛宴提升河南畫家創作士氣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也是中國畫孕育與發展的母地。“第五屆全國中國畫展”在河南的舉辦,可謂是當代中國畫回到民族文化母地的一次精神巡禮,是文化生態高質量發展的一次生動實踐。
河南省文聯副主席、一級巡視員、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劉魯豫表示,五年一屆的“全國中國畫展覽”是高規格、高水平、高學術含量的美術大展。承辦包括此次展覽在內的全國大展,為河南全省美術工作者提供了展示實力的平臺和學習借鑒的機會,提升了河南畫家的創作士氣和文化自信,為河南美術出名家、出精品打下了良好基礎,極大地豐富了河南人民的文化生活,必將在當代河南美術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對河南省加強文化強省建設和提高全省美術整體創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對河南喜愛美術的觀眾來說,這次展覽是一場在家門口的高水準藝術盛宴。欣賞原作和印刷品大不相同。欣賞展廳里的一幅好畫,那種沖擊力、震撼力、感染力撲面而來、直抵內心,由此帶來的感動、愉悅、鼓舞、啟發和思考也更加深刻。而在一個展覽中能看到數百幅高水平的畫作,對廣大市民來說無疑是一次近距離欣賞美、認識美、享受美的難得機會。”據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劉杰介紹,在本次展覽中,河南畫家的作品共有62幅,其中入選作品56幅,在全國名列前茅,充分展現了河南畫家近些年來的創作成果和不俗實力。
不俗的成績離不開夯實的工作。據了解,近年來,河南省強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河南美術界持續以展覽和活動為抓手,促進精品創作、打造美術品牌。堅持“走出去”,2019年取得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壁畫展區”承辦權,實現了申辦“國展”零的突破。2020年在中國美術館成功舉辦“中原風·黃河魂——河南省優秀美術作品展”。從2016年至今,先后在國內19個省區成功舉辦“中原畫風·河南省優秀美術作品巡展”,打造“中原畫風”品牌;積極實施“請進來”,引進全國大型美展在鄭州舉辦,先后承辦了五屆全國中國畫線描藝術展、第七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等。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館長方土近年來多次來到河南寫生創作、參加展覽活動,他表示,近幾年觀察下來,河南美術事業發展變化特別大,美術創作力量不斷增長,美術館的硬件建設也跟上來了,舉辦的活動密度比較大,這充分體現了當地對文化和美術的重視。
作為河南省國畫創作的重要陣地,河南省書畫院此次有近10件作品參展,據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書畫院院長李明介紹,作為河南美術的專業團隊,我們的國畫家們在深挖中原傳統精髓的同時,不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他們始終把自己的藝術創作植根于中原深厚的文化沃土中,從黃河、黃土、太行山、大別山中汲取天地之靈氣,接受萬物之滋養,從而培養出厚重、博大、中正、質樸的中原氣象。這種漸次形成的創作傳統,也在不斷引導著河南美術創作的風氣和核心價值取向。
正如馬鋒輝所強調,新征程、新使命為中國畫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也讓我們對中國畫的未來寄予了無限期望。期待廣大美術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不斷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內涵、藝術價值,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精品力作,為推動包括中國畫在內的美術創作高質量發展、攀登美術高峰不懈努力,為新時代文藝事業繁榮發展、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