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長注,胡國新,梁敏瓊,黃文杰
(肇慶市高要區中醫院,廣東 肇慶 526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臨床常見的病癥,主要是以持續呼吸系統癥狀和氣流受限為特征。該病的發生與氣道和肺臟對有毒顆?;驓怏w的慢性炎性反應增強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1]。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我國的COPD 發病率要明顯高于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醫療保健差異、流行性危險因素暴露大等因素均是造成此病發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2]。COPD 患者1 年中發生急性加重的次數在0.5 ~3.5次左右,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3]。AECOPD 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咳痰癥狀加重,致使其呼吸衰竭、酸中毒、休克的發生風險增加,嚴重威脅其生命安全[4]。目前,AECOPD 主要采取藥物治療,臨床常用西藥治療該病,能夠在短時間內控制疾病,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但是復發風險較大,且西藥的作用時間短,遠期療效不佳[5]。鑒于此,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AECOPD 患者,采用艾灸配合毫米波治療儀對其進行治療,并分析這種治療方案對患者肺功能、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和住院次數的影響,現將具體內容闡述如下。
選取我院在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期間收治的100 例AECOPD 患者展開分析,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50 例)和對照組(50 例)。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納入標準:(1)入院后經臨床診斷確診為AECOPD;(2)臨床資料未缺失;(3)在知曉研究內容及可能存在的風險后,自愿參與研究并簽字。排除標準:(1)體內存在金屬物質,如金屬假肢、助聽器、心臟起搏器等;(2)心、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3)合并凝血功能異常;(4)年齡在75 歲以上;(5)無法堅持完成所有試驗操作內容,在研究中途退出。

表1 兩組的基線資料
1.2.1 對照組 在對照組患者入院后,予以抗生素、強心藥、支氣管解痙藥等進行常規對癥治療,若患者的病情嚴重,符合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標準,則需要立即為患者實施插管。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予以艾灸聯合毫米波治療,方法如下:(1)艾灸:選擇患者的氣海、定喘、肺俞和關元穴,將艾條點燃施灸,將其與上述穴位處的皮膚保持一定距離,防止燙傷。各穴位的艾灸時間均為5 ~10 分鐘,每日1 次,持續治療10 天。(2)毫米波:使用IZL-2003II 毫米波治療儀對患者的足三里穴及胸部進行照射,照射時儀器的治療頭應與皮膚保持垂直,并盡量貼近皮膚表面,每次照射的時間為30 分鐘,每日1 次。治療7 天為1個療程,在患者下次住院時進行下個療程的治療,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對治療頻率和療程進行合理調整。若患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則需要減少艾灸與毫米波的治療時間,或者立即終止療程。
(1)比較兩組的肺功能指標。在治療前后,使用肺功能測量儀檢測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2)比較兩組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在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的空腹靜脈血,將其置于離心機中,轉速設置為每分鐘3000 r,持續離心10 分鐘,分離取出上清液,分別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乳膠免疫比濁法檢測降鈣素原(PCT)、C 反應蛋白(CRP)的水平。(3)比較兩組的住院次數變化。在治療結束后隨訪1 年,記錄兩組患者因AECOPD住院接受治療的次數。
將研究獲取的數據輸入SPSS 21.0 系統軟件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FVC、FEV1、FEV1/FVC 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FVC、FEV1、FEV1/FVC 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的肺功能指標(±s )

表2 比較兩組的肺功能指標(±s )
指標時間觀察組(n=50)對照組(n=50)t 值P 值FVC(L)治療前1.75±0.181.72±0.200.7880.432治療后3.09±0.222.61±0.1911.6760.000 FEV1(%)治療前1.16±0.211.17±0.200.2440.808治療后1.87±0.301.49±0.187.6800.000 FEV1/FVC(%)治療前58.11±4.2757.96±4.350.1740.862治療后73.98±5.2166.67±4.807.2970.000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各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各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s )

表3 比較兩組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s )
組別例數PCT(ng/mL)CRP(mg/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 50 0.51±0.12 0.16±0.04 18.41±1.85 9.34±3.27對照組 50 0.48±0.15 0.32±0.10 18.23±2.04 14.67±2.41 t 值1.10410.5040.4629.278 P 值0.2720.0000.6450.000
治療后,兩組的住院次數均有所減少,但觀察組減少的幅度要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4。
表4 比較兩組的住院次數變化(次/年,±s)

表4 比較兩組的住院次數變化(次/年,±s)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504.31±2.061.43±1.38對照組504.27±2.113.01±1.75 t 值0.0965.013 P 值0.9240.000
COPD 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有著較高的發病率和致死率。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發現,截至2020 年,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中,因COPD 死亡患者的人數居于第三位[6]。COPD 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晰,通常認為與慢支和阻塞性肺氣腫發生相關的因素均能夠誘使其發作,常見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胸悶等。若在發病期間,患者受到病菌感染,病情持續加重,將引起重度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情況,若是未能及時采取有效治療,可并發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致使其死亡率增加[7]。西醫治療AECOPD 主要采取抗感染、祛痰、鎮咳等對癥治療,但是長時間使用西藥治療,將會使病菌的耐藥性增強,且藥物的毒副作用可能會對胃腸道功能產生影響,引起消化道出血、應激性潰瘍等并發癥[8]。中醫將COPD 歸為“肺脹”范疇,認為此病的發生通常是由久病肺虛、痰濁潴留、肺不斂降、氣還肺間、肺氣脹滿所致[9]。肺氣虛是導致該病發生的關鍵原因,而外邪入侵等因素則是誘使其急性加重的危險因素。因此,對于COPD 的治療,應當以益氣健脾補肺為治療原則。艾灸是一種中醫特色治療方法,主要是通過熱刺激穴位或局部起到疏經活絡的作用,以調節人體的各項生理功能,進而有效預防和治療疾病[10-11]。選擇患者的關元、氣海、定喘、肺俞穴進行艾灸,具有溫陽理氣、祛邪、宣降肺氣、溫脾補腎的作用,從而可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減輕臨床癥狀,防止疾病反復發作[12]。毫米波療法是通過電磁波、聲波等物理因子作用于人體,盡管其僅能夠穿透人體的表皮組織,無法達到深部組織,但是其能量能夠與體內的部分大分子發生諧振,從而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13]。用毫米波對足三里穴和胸部進行照射可有效提高造血細胞的繁殖速度,使人體的免疫功能得以提升,加快組織的修復,同時能夠有效消除機體炎癥,促進內啡肽的釋放,從而起到良好的鎮痛作用。除此之外,毫米波還能夠使機體的耐毒能力增強,增加白細胞計數,有效調節免疫功能,使機體的抗病能力明顯提高。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的各項肺功能指標、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和住院次數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各項肺功能指標、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和住院次數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這表明,在AECOPD的臨床治療中,采取艾灸聯合毫米波治療儀進行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減輕臨床癥狀,抑制疾病發作,減少急性加重次數,其治療效果要明顯優于常規西藥治療。艾灸聯合毫米波療法的操作簡便,費用低廉,且療效確切,能夠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此療法可作為臨床治療AECOPD 的優選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AECOPD 患者采取艾灸聯合毫米波治療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與常規西藥治療相比,其在改善肺功能、炎癥反應方面的效果更好,并且這種治療方案還能夠減少疾病復發,使患者的住院次數減少。此療法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