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埃特·德米

“我的目標是練得像牛一樣壯。”21歲的雷米直言不諱。小時候體型瘦弱的他自從在17歲時接觸到了健身增肌,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我想變得比以前更好。”雷米說,“我想證明我有力量,能抬能扛。”如今,社交平臺上充斥著展示健壯肌肉的青年男博主。受他們的影響,越來越多的法國青少年男孩開始鍛煉增肌,或是投身到與增肌相關的衍生訓練中,比如混合健身、交叉訓練等。
法國國家青年及大眾教育研究所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在15至24歲的青少年中,78%有運動習慣,較2018年提升了3個百分點。連鎖健身房在法國遍地開花,“基礎健身”(12歲即可辦卡)、“健身公園”(40%的會員為16至25歲)、“體型圈”等健身房品牌層出不窮。全法國約有6000家健身房,會員總量超過800萬。“不過,大部分健身房都不接受16歲以下的會員。”法國企業運動工會的塞巴斯蒂安·于羅說。
17歲的中學生保羅長著一張圓嘟嘟的臉,他一直覺得自己有點胖。保羅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跟著手機應用程序健身減肥了。21歲的亞納高一時就和三個朋友相約走進了健身房,開啟了增肌生涯。一開始,為了打好基礎,他請了私教教授基本動作。隨后他便開始自己訓練,每周四次,每次一個半小時。“我想要更大的肌肉,讓身體線條更好看,同時提升體能表現。”亞納說。
| 社交媒體助長“肌肉男”之風 |
“肌肉男”審美的流行離不開社交媒體的推動。“許多男孩從13歲就開始跟著社交平臺上的健身博主鍛煉了。”擁有900萬粉絲的健身男博主“好身材蒂博”告訴我們。近六年來,網上出現了大量的健身視頻(大部分是付費的),讓居家健身成為了一種可能。2020年春天,法國民眾第一次大規模居家隔離期間,蒂博就發現互聯網上的健身內容呈爆炸式增長。新冠疫情期間,他的頻道每周都能新增1萬粉絲,而疫情前的漲粉量每周只有300。社會學家大衛·勒布雷頓分析道:“社交媒體就像一種催化劑。健身男博主脫掉上衣,露出肌肉,就能收獲流量和點贊,這對于小男孩來說很有吸引力。”
“健身后我更自信了。”雷米說。保羅在家里安裝了引體向上桿,還買了健腹輪。他自嘲地說:“我人生中第一次有了腹肌,這一刻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以前總覺得自己的身材不夠好,但在那一刻我意識到,有問題的不是我的身體,而是我的審美。”對于亞納來說,增肌已成為了一門“生活哲學”。他潛心研究自己的身體,精心搭配每日三餐:要攝入足夠的蛋白質,但也不能攝入過多,以免損害健康。“健身除了能增大肌肉,還能增強內心。我們付出了那么多努力,看到回報時總是非常自豪的。我們在身材不好的時候遭到了嘲笑,而現在終于能報仇雪恨了!”亞納說。蒂博17歲時因身材而遭到欺辱,決定開始健身增肌。13年后的今天,他已經把健身愛好變成了職業。蒂博手下有十名員工,他們制作出了大量視頻,以滿足粉絲的需求。蒂博的變現形式十分多樣,他在法國南部城市阿爾比經營著一家健身房,還創立了自己的健身食品及健身器材品牌。
不少品牌方會在社交平臺及健身房里尋覓愛好健身的男孩,希望他們能在健身視頻中為產品打廣告。雷米已經不在網絡上發布視頻了,他覺得“這么做太膚淺”。亞納說:“社交媒體就像一面鏡子,會讓小男孩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以為在短時間內就能從瘦子練成肌肉男。”部分男孩甚至會為了加快增肌速度而使用類固醇藥物。“有些人聲稱自己沒有用藥,但其實打了類固醇。我在健身房里每天都能看到這種男孩。十幾歲的年紀,可別把荷爾蒙不當回事。”亞納說。


| 練就肌肉要講科學 |
對于重量訓練,無論是方法不當還是訓練過量,都有受傷的風險(比如肌腱炎)。“如果健身房不設置會員的年齡門檻,那么至少應該配備具有資質的教員,以防青少年會員在訓練過程中受傷。”塞巴斯蒂安·于羅說,他在吉倫特省的一家高端健身房擔任教練,那里最年輕的會員年僅四歲。“實際上,在更受年輕人青睞的低端健身房中,教員數量及資質都得不到保證。”“體型圈”健身房的負責人桑德里娜·博內利說。博內利為年輕男孩量身打造了健身課程,針對的就是那些“看過兩個教學視頻就以為自己什么都懂的青少年”。蒂博建議,“青少年訓練增肌切勿操之過急,首先要了解身體在自然狀態下能達成哪些目標。剛接觸健身時,可以先從自重訓練開始,比如引體向上、俯臥撐、卷腹等運動”。“不過,在健康增肌的同時,青少年們也別忘了要多和朋友出去看看世界,畢竟除了健身還有生活。”蒂博說。
[編譯自法國《星期日報》]
編輯: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