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園
信心比黃金重要,形勢比人強。下半年中國經濟、政策、市場,可能都需主動營造有利的態勢。
2023 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和資產價格將圍繞六大均衡展開:
其一,疫情優化與消費修復的均衡。上半年消費總體疲軟,指向居民收入增長放緩的制約明顯,儲蓄釋放效應也比較有限。往后看,直接“發錢”、降低個稅等短期效果最為明顯的這類政策應較難推出,這也預示下半年消費可能很難本質改善。
其二,地產放松與地產修復的均衡。4 月以來中國經濟超預期下行,地產弱是主要拖累。歸因看,近幾個月地產景氣仍差,既和居民收入增速下滑、預期不穩定等短期約束有關,也和房價預期悲觀、人口下滑等中長期約束有關。往后看,我們預計下半年房地產有望差異化放松(北上廣深等核心一二線城市),但實際修復效果仍需“邊走邊看”。
其三,中國經濟觸底回升(內需)和全球經濟逐步衰退(外需)的均衡。對比上半年中美經濟實際表現,中國經濟屬于“非典型”回升(升而不強)、且通脹持續低位,美國則屬于“非典型”
衰退(退而不弱)、且通脹仍居高位。從1-5 月的貿易數據來看:進口持續低位、表明內需不足;5月出口再度轉負,韓國、越南等周邊國家出口已連續多月兩位數負增長,指向全球外需疲軟。我們傾向于認為,當前美國經濟表現有韌性,主因貨幣緊縮、銀行危機影響具有一定時滯,中性情形下,后續美國經濟仍將逐步進入衰退區間,只不過衰退程度大概率會較溫和。
其四,政策手段和政策效果的均衡。客觀看,2023 年以來不少政策的落地情況并不顯著,比如2022 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大力提振市場信心,2023 年各項工作要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并對支持民營企業、平臺經濟等有了明確部署,然而2023 年上半年并未看到真正“重磅”的相關政策。此外,不少政策雖有放松、但實際約束仍多(比如房地產),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政策效果不太明顯。
其五,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均衡。就GDP增速而言,2023 年5% 左右的目標大概率能實現。然而,考慮到目前就業壓力大、居民信心回落(一季度居民儲蓄意愿為58%,仍處于歷史高位附近)、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大等現實問題,政策可能需要更加注重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均衡,尤其是經濟總量和結構轉型的關系。
我們傾向于認為,短期內仍應保持經濟增速在較高水平,短期內仍應把房地產、基建等作為經濟增長的“穩定器”,短期內仍應通過“中央加杠桿”等方式適當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與此同時,一些可能帶有約束性質的中長期政策應暫緩推出,比如房地產稅,等等。
其六,地緣博弈與中美關系的均衡。俄烏沖突已持續一年多,至今仍未見結束的信號; 5 月以來中美溝通機制也有所加強。我們認為,中國面臨外部環境將是“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中美關系應難以實質緩和,美國應也不會輕易放棄在科技、意識形態等領域對中國的壓制。
“信心比黃金重要,形勢比人強”,下半年中國經濟、政策、市場,可能都需“求之于勢(主動營造有利的態勢)”。勢之一是中美經濟周期與政策周期將延續分化、中美關系難以實質緩和;勢之二是中國經濟實際下行壓力仍大,短期和中長期各種約束凸顯,結構轉型應需穩住總量??傮w看,下半年可能需要我們更加主動應對、更加積極有為。
短期看,鑒于近期“一批政策措施”有望陸續出臺,應會有助于修復經濟增長的預期,對應債券利率可能短期調整壓力,價值類和周期類等權益資產也可能有短期機會。整個下半年看,大環境還是“資金面寬松+ 企業盈利欠佳”,對應權益類資產應還是結構性為主、成長風格可能也會相對占優,債券利率在短期可能的調整之后、大趨勢應還是更易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