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城市交通規劃一直以來是以機動車通行效率為首要目標,因此慢行交通系統一直處于緩慢發展的狀態,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文章結合當前交通系統和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情況等方面分析了慢行交通系統存在的一些問題,又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對策。
關鍵詞:慢行交通;問題;規劃對策
中圖分類號:F572.88;U491文獻標志碼:A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02.026
Abstract: China,s urban traffic planning has always taken the traffic efficiency of motor vehicles as the primary goal, so the non-motorized traffic system has been in a slow development state and has not played its due role. Based on the current traffic system and the situation encountered in real life,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non-motorized traffic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non-motorized traffic; problems; planning countermeasures
隨著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逐漸上升,人們對于機動車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大,城市交通壓力日趨上漲,這大大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滿意度;而且在保護環境、節約能源成為熱門的情況下,慢行交通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慢行交通效率在城市交通規劃中也成為重要的考量因素,這一理念的改變將引發城市出行方式的重大變革。
慢行交通的質量已經成為當今城市“軟實力”的考量標準之一,自行車作為一種操作方便、適應場景廣泛的交通工具,是慢行交通的主要代表;而一系列共享自行車的出現更是能夠接駁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解決人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對公共交通服務質量有很大的提升[1]。因此,為步行和自行車方式重塑良好的交通環境已經成為當前城市交通規劃的重要發展方向。
許多國家先后提出了類似的交通發展策略,并通過實踐驗證了其可行性。例如,哥本哈根的“自行車道優先計劃”、新加坡以“公交優先,鼓勵慢行,限制小汽車發展”為主旨的策略[2]。一些發達國家的做法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對我國城市慢行交通系統的發展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借鑒。
1? ? 概念辨析
慢行交通是指速度低于15 km/h的以較慢速度出行的交通系統;其是以自行車為主、輔以步行的交通方式的統稱,而在廣義上,則包含步行、自行車、電動自行車等非機動車通行方式。其他國家對于慢行交通劃分得更為精細,具體細化到自行車交通、步行交通和以噪聲衡量方式的靜默交通系統,而我國將這些統一歸類為慢行交通系統,從這個基礎上再對不同的交通出行方式進行分析。目前我國的慢行交通理論較為豐富,而在實踐層面推行較慢,主要在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特大型城市以及以友好型城市為發展目標的有一定發展基礎的城市中推行。
綠色、可持續是城市慢行交通系統的中心要義,通過低碳、綠色、循環理念,從以人為本的角度深入分析城市交通系統的弊端,這區別于傳統一味追求效率的功能主義,更多地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從可持續發展的視角完善城市總體交通規劃,系統規劃慢行交通、保障慢行安全與便捷、保護慢行活力已經成為慢行交通規劃的重要目標和方向[3]。
2? ? 慢行交通系統主要問題分析
2.1? ? 城市規劃中對慢行交通的忽視
交通的高效是城市經濟提升的重要基礎條件,在近些年發展的導向下,城市汽車保有量更是呈指數上升。城市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交通問題是由多方面因素導致的,單獨拓寬道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應從根本理念上考慮交通問題的成因,從政策上給予慢行交通一定程度的重視。
2.2? ? 慢行設施規劃和設計效果不能滿足使用需求
2.2.1? ? 步行道
步行道讓位于車行道,是目前國內城市常見的現象之一。在基礎設施的實際落地中,步行道不連續、寬度過窄的問題隨處可見,各種汽車占道的問題更是數不勝數,這是阻礙市民步行出行的重要原因。而目前許多城市步行道的實際可利用部分寬度不足2米,遠遠低于國家標準水平。有些城市甚至還存在步行道幾乎完全被機動車占用的現象,人們步行出行的安全程度得不到保障,在對城市形象造成破壞的同時,更是對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產生極大的不良影響。
2.2.2? ? 自行車道
自行車道是慢行交通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城市發展狀況不一,發展階段有較大的差異,大部分城市自行車道的普及率遠遠不夠,這對發展慢行交通來說極為不利;在數量有限的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建設計劃中,為了追求機動車的行駛速度,往往犧牲了自行車道,自行車出行也會和步行爭搶寬度有限的人行道。因此城市就算建成了自行車路網,也很容易出現道路管控不嚴格、車輛任意占用的情況[4]。自行車因其低速、簡單的特性,往往成為老年、中小學生的代步交通工具,在上班高峰期與之碰撞,輕則導致擁堵,重則交通事故時有發生[5]。因為沒有良好的騎車條件,大大地削弱了慢行交通工具的效能。
2.2.3? ? 過街設施
在城市通行的主干路,考慮到行人過街需求、車輛通行效率,在交叉路口相距較遠的路段一般會設置專用的過街設施,如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由于居民習慣、建設成本較大,地下通道應用范圍較小。過街設施由于整體成本較大,在行人過街方式中考慮得較少,因此過街設施的配置整體偏薄弱,居民在步行需要過街時耗費的時間成本較大,并且在過街設施設計中也會存在無障礙設計欠缺、自行車道不便利等問題。
2.2.4? ? 盲道
城市交通規劃中,各級道路都涉及盲道的配置,這對完善公共設施公平性、均等性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盲道這類無障礙設計在建設使用方面的問題更顯著,使得大部分有需求的居民出行極不便利。有些城市盲道破損嚴重、路面坑洼,增加了盲人出行的安全隱患;在路況變化區域缺乏標識,未能有效地起到提示作用;最多的問題還是盲道給其他市政設施讓路,導致盲道形同虛設,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盲道在無障礙設計中的利用率很低,盲道的人性化設計沒有引起大家對弱勢群體的重視,導致即便是落地也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2.3? ? 慢行交通組織及管理欠缺
2.3.1? ? 交通組織方式落后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
傳統交通組織方式對機動車的考慮較為全面,而非機動車、人行交通方面發展得緩慢,以至于在慢行交通規劃設計實施中缺少了科學理論的有力支撐,步行與自行車沖突,影響通過效率;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行路段較多,交通條件復雜多變,行人過街會與機動車通行形成沖突點,安全隱患極大。
2.3.2? ? 機動車管理混亂侵占慢行交通空間
在城市發展歷史較長的舊城區,停車設施比較缺乏,甚至已經趨于飽和,無法解決當前汽車的停車問題,導致在非機動車道停放車輛成為常態,嚴重地影響了慢行交通空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6]。尤其是一些老舊小區,停車位配比嚴重缺失,路旁停車問題是影響慢行交通的突出問題。
2.3.3? ? 交通管理權責劃分不明確
電動自行車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交通工具,其危險性要遠遠高于自行車,電動自行車的性質使其游離在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管理之間,在與機動車的沖突中也處于劣勢,速度較自行車高,安全性更低,已經成為事實上的事故多發車,目前很多城市已經強制實施騎電動車必須佩戴頭盔的規定,并且嚴禁載人。行人、騎車人的不確定行為與車輛行駛隨意性大等也是造成慢行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非機動車的違章處罰力度不夠,也無法引起人們對交通管理重要性的認識。
2.3.4? ? 參與主體的不規范行為也是產生問題的重要原因
行人和自行車違章是我國城市交通混亂及事故多發的重要原因。行人和自行車的運行比較自由無序,是其重要特征[7],慢行交通人群的行為不規范、不遵守交通規則,是當前交通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嚴重影響了交通安全[8]。行人、非機動車在道路通行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不重視自己作為城市交通參與者的責任,對于交通狀況經常以自己為中心,忽視安全問題,提高了交通事故發生頻率,極大地影響了交通安全。公眾的交通法律法規意識薄弱,對交通規則不清晰或視而不見,搶道、不按照規定車道行駛、亂闖紅燈,不注意交通標志等行為經常發生,這些都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
3? ? 城市慢行交通規劃的主要措施
慢行交通系統的構建與管理需要人們眼光長遠,并且制定的相關措施,在城市總體規劃中明確慢行交通的意義,增加專項規劃研究,提高慢行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統中的比例,整合機動車交通與慢行交通之間的協同與差異。后續運營管理中需要加強對參與主體的管理,明確各方權責,保證慢行交通參與者的權利,不斷地完善城市交通系統。
3.1? ? 城市交通規劃中“以人為本”,構建實用型慢行交通系統
交通系統規劃的構思普遍缺乏人文情感,導致城市交通中非機動車主等弱勢群體參與度低、參與感受差,所以城市慢行交通規劃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理念的應用。城市運輸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得城市緩步出行方式變得安全,由此推動了城市緩步出行人數的增加。構建完整、連續的慢行交通網絡體系,參與到城市交通中,使得慢行交通規劃不是浮于表面,而是能真正落地,以對慢行交通參與者進行有效保障。
3.2? ? “快慢分行”系統
慢行交通在城市交通規劃中相對而言存在感很低,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產生沖突點后,機動車因其高效的通行效率,往往在規劃中排在首位,而導致城市慢行網絡系統的潛在價值被忽視。因此,首先,在實際操作中,要做好混合交通管制,在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流線分析中進行合理分流,盡量避免互相影響,從而保證慢行出行的安全。另外,在城市發展允許的情況下,將非機動交通中的行人步行與自行車交通進行進一步劃分,通過車道形式及顏色差異既能提高機動車駕駛者的注意,又能有效地分散自行車交通流。其次,建立健全干路過街設施,提高慢行交通空間利用效率,給行人出行提供更多的引導性和舒適性。早期的城市規劃追求大尺度的路網設計,城市道路的寬度基本都超過標準。所以,城市在交叉口較少和人流過街密集的區域設置過街設施對慢行交通系統的完善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濟南的經十路是雙向十車道,橫跨濟南東西,是濟南交通流量最大的城市主干路,但是行人過街設施卻不夠充分,過街天橋、安全島數量很少。近幾年,濟南加大了對過街天橋的建設,并與公共交通串聯起來,明顯提高了慢行交通效率。同時,城市在設置行人過街設施時還應該充分考慮行人的內心活動和行為因素。例如,建設過街天橋時應考慮全面,豐富無障礙設計與自行車通行設計,而在斑馬線部分應將信號燈與道路寬度結合,以滿足行人的通行條件,保障人們的慢行路權。
3.3? ? 慢行系統綜合規劃
慢行系統綜合規劃是指自行車系統、人行步道與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的綜合規劃[9],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目標。慢行系統綜合規劃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獨立系統的優勢,通過互相配合,有效地解決慢行交通薄弱的問題,尤其是城市新建區能夠更好地利用資金優勢整合各種出行方式[10]。
在城市慢行系統中,步行和自行車出行是主要的出行方式,但是當前城市中的優先交通網絡規劃都是針對機動車服務的。城市慢行規劃中要建立獨立的慢行優先網絡規劃,例如,濟南市由于地形起伏較大和較差的交通狀況,電動自行車和自行車保有量巨大,尤其突出顯示在上、下班時期有明顯的峰值聚集。針對這種情況,濟南市應該建立自行車廊道網規劃,并與公共交通系統接駁,從而使人們的出行更加方便,可以讓更多人選擇慢行出行方式,達到良性循環狀態。城市要加大公共自行車業務,通過打造自行車租賃市場,鼓勵和引導居民選擇公共交通出行,以達到緩解交通壓力的目的。而公園景區附近更要加大自行車道和人行步道的設計比例,豐富景觀觀賞度,增加綠色植被覆蓋率,打造一種盡善盡美的慢行環境。
3.4? ? 道路交叉口設計
城市街道作為城市公共空間存在于人們周邊,是與人們生活的每時每刻都息息相關的,一個合格的公共空間首先要有安全性。慢行交通系統與快行交通系統的沖突點主要存在于交叉路口,尤其是人們穿越街道的行為能制造最大的沖突點,所以,合理進行交叉口交通設計尤為重要,交叉口是兩種系統同樣不可忽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人流量大、行人比較集中的交叉口可以按實際情況增加過街天橋,在道路寬度過寬時考慮增設安全島,用于行人過街中途等待使用。交叉口處也要注意自行車與行人的分流處理,設置明顯的自行車候駛區,根據流量大小設置合理面積的區域,并加強對非機動交通的管理。
4? ? 結? ? 語
目前,我國慢行交通系統還處在探索階段,但是發展潛力與前景都極具活力。單一地拓寬城市道路來應對交通問題只會導致交通擁堵和交通事故的進一步加劇,步行交通和自行車交通仍是未來城市交通發展的新潮流,城市發展必須解決好快慢交通之間的平衡問題。在未來,城市群眾對環境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改善慢行設施的質量、加強慢行交通管理、協調好城市群眾城市慢行交通的關系,對新時期城市高質量發展、建設環境友好型城市等方面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潘曉東,孫文飛.沈陽市城市慢行交通系統改善研究[J].城市建筑,2020,17(9):43-44.
[2] 邊慧.基于慢行交通體系的城市道路與交通規劃[J].價值工程,2019,38(25):51-52.
[3] 凌穎媛.考慮慢行交通的城市道路設計思考及案例分析[J].交通與運輸(學術版),2018(2):107-110.
[4] 趙孟千,郭萌萌.人本視角下的城市慢行交通規劃探索——以濟南市古城區為例[C]//規劃60年:成就與挑戰——2016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5城市交通規劃).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312-326.
[5] 鞏建國,黃金晶.大城市慢行交通管理對策研究[J].道路交通管理,2013(9):32-33.
[6] 朱勝雪.城市慢行交通安全現狀分析及改善對策[J].山東交通科技,2014(5):6-8+27.
[7] 雒志河.關于對城市慢行交通規劃設計的幾點思考[J].呂梁學院學報,2012,2(6):91-92.
[8] 張貞勇.城市慢行交通規劃芻議[J].居舍,2020(19):184-185.
[9] 楊亮.淺議城市慢行交通規劃建設[J].北京規劃建設,2011(2):117-120.
[10] 許澤昭.城市慢行交通系統規劃策略[J].江西建材,2017(11):170.
收稿日期:2023-01-10
作者簡介:曲澤鵬(1997—),男,山東德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規劃與設計。
引文格式:曲澤鵬.城市慢行交通發展問題和對策研究[J].物流科技,2023,46(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