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瓊
摘要:在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為更好地提升數學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能力,教師應探究小學數學教材的整體特點,對比傳統練習與當前練習的差異,探析教材練習設計的主要特色。抓好概念練習內涵,適當進行延伸拓展;內化計算法則練習,提升學生運算能力;重視解決問題策略,體驗形成解題方法。在“雙減”政策的具體實施背景下,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成效。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材;練習設計;獨具特色;練習指導
在立德樹人思想的指導下,小學數學教材堅持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在不斷改版中持續完善內容與形式,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需要,迎合新課標的基本理念與相關要求,這對于轉變教師教育理念與教學思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小學數學教材的一大特色是精心的練習編排、細致的習題設計,非常適合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特別是在當前的“雙減”背景下,對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減少作業完成時間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1 ? 小學數學教材的整體特點
一是科學安排教學內容。小學數學教材在數學內容、板塊形式等的設計上,遵循小學生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與認知能力,分散不同知識學習和認知的難度。比如,對于識數這個項目,將百以內的數、千以內的數、萬以內的數分散到一、二、三年級中,與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相適應,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
二是課本的素材生活化。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數學源于生活,小學數學與現實生活聯系更加密切。教材通常選擇小學生身邊的生活素材、生活情景,這些內容生動有趣,能夠激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增強學生學習動機。比如,四上關于“升和毫升”的課程,其直接展示生活中的水杯和水壺,創設盛水與倒水等生活情景,讓學生熟知,順暢導入課程。
三是內容呈現方式創新。教材與新課改倡導的教育理念一致,創設問題情境、促進主動探究、建立數學模型、講解與運用等,能夠讓學生自主學習與互動。教師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機會,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知識探究的過程中。
四是數學算法更加多樣。數學的一大作用是激活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知識靈活運用、遷移運用的能力。數學學習不能機械硬套,而在于靈活運用,教材中許多例題與習題的算法多種多樣,教師要放手讓學生探究和實踐不同的算法,鼓勵學生運用創新性的計算方法,使其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2 ? 傳統練習與當前練習的差異對比
練習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根據課程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認知基礎,基于數學教材實施教學,可促進學生掌握課程內容,增強學生數學應用意識,體會解決問題的樂趣,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積極學習的情感態度。傳統練習與當前練習相比,都重視學生理解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現代練習加入了感悟重要數學思想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等項目。
3 ? 練習設計的主要特色
小學數學教材的編排設計是以小學生的認知基礎、生活經驗、數學基礎等為依據的,練習題目的編排設計具有層次分明的特點,整體分層清晰明了,符合小學生學習知識、運用知識的基本規律。不管是教材例題后面的“想想做做”,還是課后練習題與章節復習題,練習的整體分層明確,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綜合、從鞏固基本算法到訓練解題思維,不僅適合小學生練習,而且適合教師進行習題講解,能夠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
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提升解題能力,還要讓有余力的學生解答開放問題,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和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材中就含有一些開放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在開放問題中思考與訓練,達成相應的教學目標,提升小學數學整體教學效果。
4 ? ?練習中需要遵循的原則
4.1生活性原則
數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數學練習題一定要做到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選擇學生身邊的素材進行習題設計。比如,想要讓學生體會到余數除法的含義,就可以設計一道全班學生去游樂場游玩的題目。游樂場在6樓,電梯一次只能坐7個人,班級中有51人,如果班里學生和教師都要上去,至少需要電梯運幾次,最后一次還剩余幾個人。這種問題不僅涉及除法余數的知識,并且和生活息息相關,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實際的生活問題也得到了解決,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
4.2趣味性原則
在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興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面臨的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練習題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樂于學習、愿意學習,因此設計的練習題不能過于枯燥乏味,要根據學生的興趣點來設計。在練習題設計中,可以加入游樂園、夏令營、新年聯歡會等主題,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快樂,情感得到滿足,從過去的枯燥學習變成興趣學習。
4.3層次性原則
新課標要求教師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因為學生的生活環境、家庭背景以及思維方式各不相同,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師不能用以往的“一刀切”的教學形式,應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允許學生學習成績暫時的落后,在進行練習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具有層次性,應設計各種難度的習題,以滿足不同基礎學生的需求,進而讓每個層次的學生在自身的基礎上都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4.4有效性原則
在進行練習題設計的過程中,不教師不僅要注意題目類型的新穎性,更要注重其實效性。比如,在進行口算比賽的時候,如果采用一個小組共同解答一張試卷的方式,雖然這種模式較為新穎并且可以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但是一個人答題,其他人就得等待,這種方式實效性有限。所以,設計練習題時同樣需要注意時效性。比如,上面的練習可以改為出示全部練習題,采用男女生各答一半的方式,并且可以同桌之間互相聽取對方的答案,通過這種方式,練習的效率就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5 ? 練習教學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5.1轉變觀念
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創新意識,使學生可以做到學以致用,并且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通過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使之掌握各類解題方法。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側重基礎教學,以基礎知識傳授和基礎練習為主,隨著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觀念也要隨之轉變。教師應結合課程要點,發揮練習的作用,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之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在二年級下冊“初步認識三位數”的教學中,教材中設計了練習題:738里面有()個百,()個十和()個一。學生要靈活運用已學的三位數讀寫知識,利用基礎知識進行分析。教師引導學生先讀出“738”這個數字,再根據讀數分析問題的答案。
5.2注重過程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普遍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不重視,所以不了解學生的特點,無法對學生做出綜合、全面的判斷。在練習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只局限于學生的解題結果,根據學生解答問題的對錯判斷學生是否掌握知識,而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解題過程,了解學生回答錯誤的原因,同時從不同的角度評價學生,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四年級下冊教材中設計練習題:在數位順序表上,從個位起,第五位是()位,第九位()位。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最終是否填寫了正確答案,應同時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了解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確定學生是否正確運用了學過的知識,這樣才能找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幫助其糾正和調整。在學生給出答案之后,教師不應先說答案的對錯,而是先讓學生闡明自己的解題思路,引導學生糾正錯誤、分析原因,避免學生下次出現同類錯誤。
6 ? 小學數學教學中練習的實施策略
6.1抓好概念練習內涵,適當進行延伸拓展
概念的內涵是概念的本質特點,表明一類對象在數與形方面的內在與固有屬性,是區分不同概念的主要根據。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基于教材中的練習,讓學生通過完成簡單題目,掌握數學的基本概念,認識數學概念的內涵;讓學生完成綜合型題目,引入適當的課外題目,適當進行延伸拓展,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概念。
6.2重視解決問題策略,形成解題方法
解決問題策略是抽象概括解題的方法。要讓學生形成策略往往需要經過反復的解題訓練,熟練運用解題方法。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中,重點強調讓學生掌握思考方法:分析已知條件之間的關系,從條件向問題推導;四年級上冊的“解決問題的策略”,重點強調讓學生掌握思考方法:根據已知條件之間的關系,找出數量關系,運用適合的公式等進行計算。教師要指導學生多做教材中的應用題,通過反復練習體驗,形成解題方法。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材獨具特色,教學內容與板塊聯系緊密,教材編排結構與內容新穎有趣,教材形式活潑多樣,融入難易有度的基礎知識和拓展知識等,能夠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教師應優化練習設計與實施策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與運算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正興.滲透對應思想,打造高效數學課堂:由小學數學教材幾則例題解讀引發的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小學版,2021(1):47-48.
[2]許志君.厘清教材之“變”,明晰教學之“策”:談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的變化[J].教育視界,2021(20):11-14.
[3]劉偉.關于優化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及實施策略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7(19):101.
[4]尹明軍,周早英.小學數學教材中“練習”的教學及設計探討[J].教師,2017(3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