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冠暉 鄧栩毅
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始建于1956年,現有南寧、貴港、武鳴三個校區,占地130多萬平方米(2 000畝),在校生規模30 611人,多年來位居全區同類院校第一、全國第三。設有石油化工、制糖食品、智能制造、電子信息、醫藥健康、建筑工程、車輛工程、工業設計、經濟與管理等56個高職專業,設置二級學院12個。2020年以來榮獲國家級和省級標志性成果300余項,廣西高水平高職學院建設驗收獲評優秀等次,獲得廣西清廉學院建設示范校等榮譽。
學院基于工信背景,彰顯行業性特色。近年來,學院打造了以先進裝備制造和綠色新材料兩個萬億元產業集群的智能制造和輕工化工兩大自治區高水平專業群為重點,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10個千億元產業集群協同發展的工業特色專業群布局,專業群緊貼產業集群,是廣西涵蓋工業門類專業最全的學院,畢業生70%在工業行業企業就業。依托自治區批準設立的中國—東盟(廣西)工業培訓中心、廣西工匠學院、“八桂建工”勞務品牌培訓示范基地、智能制造專業群人才培養基地等平臺,為工業行業培養優秀的技術技能人才。
2020年以來,學院投入22.8億元建設經費,極大改善了學院的教學環境、學習生活環境,校園建設在廣西高校中位于前列。學院擁有國家級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國家級生產性實訓基地、中央財政支持的國家職業教育實訓基地、自治區示范性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自治區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等實訓基地17個;擁有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青年崗位能手、自治區人民政府督學、自治區教學名師、自治區千名骨干教師、行業領軍人物等近百名高水平人才。
深化產教融合,堅持走合作發展道路,是學院近年來快速發展的一個法寶。學院作為廣西首批“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試點高校,牽頭成立了廣西最大行業性職業教育集團——廣西工業職業教育集團,這是全國首批示范性職教集團單位。長期與包括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140家優質企業合作,共建智能制造產業學院、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學院、智慧石化產業學院、智慧糖業產業學院、智慧康養產業學院等一批產教融合平臺,其中有自治區級產業學院2個。“雙元育人 四崗遞進 圓夢金光”案例入選教育部產教融合典型案例。2022年,獲批國家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建設項目中國—東盟智慧健康產教融合開放性實訓基地。學院擁有自治區科技廳授予的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該基地承接了自治區人民政府《廣西工業振興三年行動(2021—2023年)》7個項目共13個協同創新中心、創新平臺的建設。近年來,學院借助技術研發創新平臺承擔國家、自治區級重點研發課題10項以上,為企業開展技術攻關項目200項以上,助力企業實現經濟效益3.05億元。
學院是廣西職業院校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專家委員會秘書處單位,協助自治區教育廳率先在全國開展中、高職全覆蓋診改工作,完成廣西診改工作的頂層設計以及工作標準和評價體系的制定,并實施,在全國診改大會作廣西診改工作經驗發言。學院開展的診改工作獲得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獲全國優秀案例4個,診改模式工作經驗吸引了區內外350所學院到校學習交流,成為全國職業院校新標桿。
學院依托廣西區域優勢,積極“走出去”探索國際化辦學路徑。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戰略部署,學院協同大型跨國企業“走出去”,與埃塞俄比亞、泰國等國家開展合作辦學,建設中泰、中埃兩個“絲路國際糖業學院”;牽頭與泰國、柬埔寨、加納、埃塞爾比亞等國內外糖企、科研機構和高校共同組建“國際糖業產教融合聯盟”,并成功舉辦第一屆智慧糖業產教融合交流會;成立中國—東盟(菲律賓)國際護理康養教育基地,引入菲律賓家政護理標準體系,校企共同編制校本教材;與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國際性糖業集團泰國兩儀集團開展“東亞校園職業營”等多形式合作項目,與印尼金光集團開展“金光圓夢計劃”現代學徒制合作項目,至今已共同培育了近200名國際性職業人才。目前共建成自治區面向東盟國際化課程2門、培訓資源包4個,面向東盟輸出教學標準65項,其中“智慧糖業”產教融合高技能人才培養項目入選中國—東盟高職院校特色合作項目,并在國家級論壇上作了經驗和成果分享。
長期以來,學院堅持精準育人辦學宗旨,強化“工匠型”人才培養。學院注重將“工匠精神”和“精工至善”理念融入教育教學各環節。近年來學生參加了各級各類比賽,其中獲得國家級獎項15項、省級獎項155項。作為應用型本科人才產教融合協同培養試點學院,聯合廣西民族大學等5所本科學院培養本科學歷學生近300人。學院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3%,連續12年榮獲“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突出單位”稱號。
(譚冠暉系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