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13時3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6A星等41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476次飛行。
“1箭41星”再次刷新了中國航天“一箭多星”紀錄,上一次還是8天前的力箭一號“一箭26星”。41顆衛星就像是41位“乘客”,發射前它們要被合理地安排在火箭的整流罩里;發射后,它們是分組“下車”、依次分離,這就給發射任務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針對此次任務,研制團隊優化布局設計。采取布局方式:38顆衛星壁掛,3顆衛星側壁。成功給41顆衛星找到了安全舒適的位置,在保證星與星之間安全距離的前提下,型號團隊讓適配器下方的“乘客”挪了挪,在支承艙上開辟出了3個“專座”,成功讓41顆衛星全部“上車”。
本次41顆衛星都在同一目的地“下車”,按照規定分離方向和速度精準入軌是圓滿完成任務的關鍵。為了避免衛星“下車”時出現擁擠碰撞的情況,設計團隊將筒狀多星適配器上的38顆衛星按層分為6組,下方支承艙上的3顆衛星作為第7組,按組依次分離。本次火箭還配套了10個反推火箭,通過開啟反推火箭拉開每組衛星之間的距離,進一步保障分離的安全性。
1960年,美國首次用1枚火箭發射了2顆衛星。1981年9月20日,我國“風暴一號”運載火箭從酒泉基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前身)點火起飛,經過7分20秒飛行,3顆衛星按照預先設定的順序逐一與火箭分離,分別進入各自預定軌道。我國成為繼蘇聯、美國和歐洲航天局之外第四個掌握“一箭多星”發射技術的國家。直到2008年和2009年,印度和日本才分別掌握“一箭多星”發射技術。(綜合新華社訊、央視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