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1年6月底7月初,中朝與美方商定,于7月10日在開城舉行朝鮮停戰談判。這是新中國與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的首次外交斗爭,需要派一名得力大將趕赴一線指揮。
毛澤東召見時任外交部副部長兼軍委總情報部部長的李克農,說:“我點了你的將,要你去坐鎮開城。”此時李克農嚴重的哮喘病復發,平時靠藥物控制,每天須服用鎮痛劑才能入睡。他擔心誤事,就提出是不是改派伍修權或姬鵬飛去。毛澤東稍稍猶豫一下,說:“還是你去吧!”
最長的靜坐紀錄誕生于軍事分界線的談判期間。美方堅持所謂“海空軍優勢補償論”,拒絕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8月10日,美方老調重彈。美方首席代表、遠東海軍司令官特納·喬埃為了表明其絕不讓步的態度,竟拒絕再發言,與助手們默契地耍起了沉默戰術。
面對美方的沉默戰術,中方代表沉著應當,“只是靜靜地坐著”。
“靜默”了近一個小時后,代表團秘書長柴成文輕輕離場,來到距會場百米之外的“工作隊前指”請示李克農。李克農指示:坐下去!柴成文回到會場寫了“坐下去”三個字,傳遞給中方人員。雙方靜坐132分鐘后,美方終于忍不住率先開口:“我建議休會,明天繼續開會。”
最短的開會紀錄誕生于戰俘問題談判期間。美方第三項議程首席代表哈里遜發明了另一種拖延施壓戰術“開會即休會”,以表明美方立場不可更改、不容討論。他每天走進會場,不待坐穩就急切地宣布休會,并立即退場。就這樣,開會的時間越來越短,2分鐘、1分鐘、30秒,最短一次只25秒。
在李克農主持下,中方見招拆招,在程序問題上奉陪到底,在原則問題上堅決斗爭,美方玩弄的把戲再次破產。美國人創下的兩項世界紀錄,在老辣的“情報王”面前,成了幼稚的兒童游戲。
(摘自《黨史博覽》 秦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