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登柏
作文,的確讓學生頭疼,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怎樣去上學生喜愛作文?又怎樣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呢?現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嘗試生活,積淀素材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源頭盛而文不竭。”這番話道出了作文來源于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了解社會,了解生活,了解國家大事,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們感受生活的充實。可以從家庭中的種種瑣事,校園內的樁樁小事,鄰里之間的不同爭執,乃至街頭巷尾的見聞,去體驗生活,領悟人生。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由于小學生情感容易受到具體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設計有關教學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情感。例如,輔導學生寫一篇介紹寒假生活的作文。首先,教師可根據學生愛聽故事、講故事的心理,以故事的形式告訴學生自己寒假生活里經歷過的一些事,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然后讓學生想想自己寒假生活里經歷過的事情,這時學生往往就有一種躍躍欲試,不吐不快的心理。這時教師就可以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小故事講出來。
三、寫“下水”文,明確方向。
老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希望教師經常練筆——教師善讀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則為學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幫教師不斷提高其水平實為要圖。”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視“教師下水文”。他認為學生不會寫作文,“最簡單的原因是教師自己不會寫作文,學生從來沒有聽到過教師自己議論寫作文的切身體會。”從中不難看出教師“下水文”的魅力。教師愛好作文,文章寫得情趣盎然,表達真情,學生也會情動而辭發,逐步寫好作文。
四、肯定成績,提高信心。
根據我國心理學工作者的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即成就需要。小學兒童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學習成就范圍內。在作文過程中,肯定學生成績是培養學生作文興趣的有效措施之一。對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該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熱情鼓勵原則、區別對待原則和個性培養原則。注意發現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哪怕是一個好詞,一個好句都給予熱情鼓勵和適當表揚。一旦發現學生的進步和優點,就給予肯定,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當然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方法有許多,這僅僅是談談我的四個觀點,每位老師在作文教學中多鼓勵學生,就一定會讓孩子們更深層地喜歡寫作,寫出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