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民
一、引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教師要敢于突破教材的制約,充分挖掘教材以外的資源。在開發素材性英語課程資源時,要注意選用具有正確育人導向的,真實、完整、多樣的英語材料,如與教材單元主題情境相匹配的英語繪本、短劇、時文等學習材料。
英語繪本由圖片和文字共同組成,深受小學生的喜愛。英語繪本作為語篇的重要載體,比起英語教材,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真正體驗到閱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王薔等,2017)。繪本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價值建構,精神成長(魯子問,2017)。繪本是一種以簡練生動的語言和精致優美的繪畫緊密搭配而構成的兒童文學作品。閱讀英語繪本,有助于促進兒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兒童閱讀能力的發展,促進兒童語言能力的提升,促進兒童智力的教育,促進藝術素養和科學素養的形成。在小學英語繪本教學中,教師應根據繪本故事的特點、學生的語言水平,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將核心素養的培育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達到學科育人的目標。
二、英語繪本的教學策略
1.以導促讀 以情激趣
繪本閱讀教學如果在低段兒童之間展開,這就必須抓住他們識字少、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在我們的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們應該投入更多的感情讀故事,用生動、夸張的手法來呈現故事,用動作、神態輔助語言來“演”故事,用預告精彩片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打開繪本一探究竟的閱讀熱情。
2.注重方式,留有空間
只有自己感悟得來的東西才是記憶最深刻的,繪本簡明的文字和細膩浪漫的圖畫、明亮艷麗的色彩對于兒童本身就是一種震撼,這種震撼連同各種精致的畫面所流露出的情感、所表達的意蘊只有通過兒童的眼睛、兒童的思考和創造才能真正內化為兒童內心的美,因此教師的閱讀并不能完全代替兒童自身的感受、感悟。
所以在繪本閱讀過程中,要重視學生讀圖能力與想象能力的發展,必須注重指導方式,不要把繪本閱讀課上成了生詞教學課、句型操練課、分析課、精讀課,可是也不能放任不管。在簡明、有效的導讀激趣后必須為學生的自由感悟留有足夠的空間,讓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與畫面、文字的零距離接觸中得以自由馳騁。另外,不同的繪本指導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3. 圖文共賞,看圖識字
關于繪本書中的圖畫和文字的關系,美國著名畫家芭芭拉庫尼曾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圖畫書像是一串珍珠項鏈,圖畫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細線。幾乎所有的繪本書都有一個精心設計的版式,封面、扉頁、環襯、正文以及封底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文字與圖畫相互依存,依靠翻頁推進情節……所以,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千萬不要急著翻頁,讓孩子仔仔細細地去看那些圖畫,引導孩子在看圖中讀懂故事、發現細節、感悟內涵,有時候圖畫所帶來的震撼遠遠超過你的想象。在導讀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類圖畫,引導孩子關注文字背后的故事,以此豐富故事的內容,使主題更加明確,更具有童趣。
4.融入生活,感悟內涵
繪本的價值和魅力在于:它沒有一句教條,卻能滿足孩子的成長需要;沒有一絲說理,卻能啟發孩子的深入思考;沒有一點兒喧鬧,卻能激起孩子的會心大笑。
在繪本閱讀中“讓孩子像個孩子”。通過閱讀繪本,兒童不斷進行著情感的體驗,憑借著閱讀,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華。在孩子的世界里,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埋下影響終生良好的情感。
5.激活想象,發展思維
繪本能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于孩子創造力的培養。任何人都不是生來就具有豐富想象力的,想象力是通過直接、間接的體驗獲得的,體驗越豐富,想象力也越豐富,而繪本就為孩子提供了豐富體驗的機會。
三、結語
繪本故事橫跨國界,穿越各種文化背景,透過文字與畫面,孩子得以進入不同的世界,讓創造力無限擴大。繪本里還會預留給孩子許多想象的空間,讓孩子根據繪本的整體意境,對故事情節展開豐富的聯想,設計書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畫面中的一些細枝末節也會讓孩子產生豐富的聯想,對故事進行自我擴充、延伸。短小精薄的繪本,如同一部精彩的單元劇,任何一位喜愛與孩子相處、肯用心和孩子相處的教師,都可以利用繪本的優勢,讓孩子在零壓力的情況下,帶著好奇、興奮的心情,融入繪本的故事情境,并透過有意義的提問和引導,培養孩子邏輯思考、預測推理能力,以及聽說讀寫的語言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薔、敖娜仁圖雅、羅少茜、陳則航、馬欣.2017.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教學:意義、內涵與途徑[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 魯子問.2017.核心素養視野下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育[J].教育實踐與研究,(1):22-25.
3. 教育部.202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