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啟 鄭煒 楊麗 熊姁 王敏 羅漢文 劉勝祥
關鍵詞:湖北省;蘭科;新記錄
中圖分類號:S432.2+2 文獻標識碼:A
蘭科(Orchidaceae)是被子植物中最進化、最大的科之一,約有750 屬28 000 種[1]。蘭科植物多為珍稀瀕危物種,所有的蘭科植物均被列入《野生動植物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保護范圍,被認為是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旗艦類群”[2]。我國是野生蘭科植物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約有181 屬1708 種[3],具有從原始到高級類型的一系列進化群以及復雜多樣的地理分布類型[4]。湖北地處華中腹地,位于長江中游,為我國東西南北的交匯區,區域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復雜,植物資源豐富[5],同時也蘊藏著豐富的蘭科植物資源。
筆者團隊多年來一直從事湖北省蘭科植物資源的調查工作。經實地考察、資料查詢及標本鑒定[6-19],2014—2015 年,在完成湖北五峰蘭科植物省級自然保護區申報期間,在五峰土家族自治縣茅坪鎮發現湖北省蘭科植物1 個新分布記錄屬,為帶葉蘭屬(Taeniophyllum Blume);2 個湖北省蘭科植物新分布記錄種, 分別為帶葉蘭(Taeniophyllum glandulosum Blume)和河南卷瓣蘭(Bulbophyllum henanense J. L. Lu)。2017—2018年,在通山縣開展資源植物調查期間,在西坑村發現湖北省蘭科新分布記錄1 屬1 種,為帶唇蘭屬(Tainia Blume)帶唇蘭(Tainia dunnii Rolfe);在楊芳林鄉發現了湖北省蘭科新分布記錄1 種,為小小斑葉蘭(Goodyera yangmeishanensis T. P.Lin)。這些新分布記錄類群的發現,豐富了湖北省野生蘭科植物資源,對進一步研究湖北省蘭科植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具有重要的意義,現報道如下。
1 帶葉蘭屬
Taeniophyllum Blume Bijdr. 6: fig. 70, et 7:355. 1825; 中國植物志19: 273. 1999; Flora ofChina 25: 444. 2009.帶葉蘭屬由Blume 建立于1825 年,全世界約有120~180 種,該屬植物為小型附生草本,主要分布于熱帶亞洲和大洋洲,向北到達我國南部和日本[17-18]。中國記錄該屬植物有5 種,分別為兜唇帶葉蘭[T. pusillum (Willd.) Seidenf. & Ormer.]、帶葉蘭(T. glandulosum Blume)、扁根帶葉蘭(T.complanatum Fukuy.)、毛莛帶葉蘭(T. retrospiculatumKing & Pantl.)和雙眼帶葉蘭(T. biocellatumJ. J. Sm.)。
帶葉蘭:Taeniophyllum glandulosum BlumeBijdr. 8: 356. 1825; 中國植物志19: 274. 1999;Flora of China 25: 444. 2009(圖1A~圖1B)。
憑證標本: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五峰鎮茅坪村,位于30 標本:N,110 本:湖北E,海拔1050 m,附生于櫟類樹干上,2014 年7月1 日,晏啟HBYQ20140701010(湖北五峰蘭科植物省級自然保護區標本館)。
分布:中國福建、海南、湖南、廣東、云南、臺灣、四川;日本、朝鮮、韓國、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尼西亞,中國湖北省首次記錄。
討論:該種在形態上與扁根帶葉蘭(T. complanatumFukuyama)相似,但根稍扁,花莛短,具明顯二列的花苞片可與后者相區分。
2 帶唇蘭屬
Tainia Blume. Bijdr. 6: fig. 48. et 7: 354. 1825;中國植物志18: 234. 1999; Flora of China 25:281-285. 2009.
帶唇蘭屬由Blume 于1825 年建立。近年來,基于系統學關系研究,球柄蘭屬(MischobulbumSchltr.)被并入帶唇蘭屬,安蘭屬(Ania Lindl.)從帶唇蘭屬中分離并恢復,修訂處理后全球約有帶唇蘭屬植物23 種,主要分布于斯里蘭卡和印度,北到中國和日本,南到緬甸、新幾內亞和太平洋島嶼[20-22]。中國記錄該屬植物有7 種,分別為心葉帶唇蘭(T. cordifolia Hook. f.)、卵葉帶唇蘭[T. longiscapa (Seidenfaden ex H. Turner) J. J.Wood & A. L. Lamb]、大花帶唇蘭(T. macranthaHook. f.)、帶唇蘭(T. dunnii Rolfe)、滇南帶唇蘭(T. minor Hook. f.)、闊葉帶唇蘭(T. latifolia(Lindl.) Rchb. F.)和中越帶唇蘭(T. acuminataAveryanov)[23]。
帶唇蘭:Tainia dunnii Rolfe in J. Linn. Soc.Bot. 38: 368. 1908; 中國植物志18: 237. 1999;Flora of China 25: 281-285. 2009(圖1I~圖1K)。
憑證標本:湖北省咸寧市通山縣西坑村,29標本:湖N,114 本:湖北E,海拔475 m,生于毛竹林下溝谷邊陰濕處,2018 年5 月10 日,晏啟HBYQ20180510011(通山縣農業農村局標本館)。
分布:中國廣西、福建、浙江、海南、貴州、江西、湖南、廣東、臺灣、四川、香港。中國特有種,模式標本采自福建,湖北省首次記錄。
討論:該種葉片狹長圓形,具折扇狀脈,基部楔形,具長柄等形態特征與滇南帶唇蘭、闊葉帶唇蘭相似,但唇瓣中裂片橫長圓形或扁圓形,先端近截形或凹缺而具1 個短尖,中裂片上具3條褶片等形態特征而與其他種不同。另外,據記錄帶唇蘭花期為3—4 月,據多年野外觀察記錄,該種花期較長,至7 月仍有部分開花個體。
3 河南卷瓣蘭(圖 1C~圖1F)
Bulbophyllum henanense J. L. Lu Bull. Bot.Res., Harbin. 12: 331. 1992; Flora of China 25:404-440. 2009.憑證標本: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五峰鎮茅坪村,30 標本:N,110 本:湖北E,海拔750 m,附生于陡峭巖壁上,2015 年5 月2 日,晏啟HBYQ20150502020(湖北五峰蘭科植物省級自然保護區標本館)。
分布:中國河南、陜西[24]。中國特有種,模式標本采自河南,湖北省首次記錄。
討論:該種營養體形態與蓮花卷瓣蘭、斑唇卷瓣蘭等相似,但該種花莛短,與假鱗莖近等長;花序傘形,具2 朵花;萼片黃色;中萼片先端鈍,背面基部和邊緣具長柔毛;側萼片線狀長圓形,舟狀,先端稍鈍,內側邊緣除頂端外均粘合在一起;花瓣邊緣具長柔毛等形態特征而與屬內其他種類不同。
4 小小斑葉蘭(圖1G~圖1H)
Goodyera yangmeishanensis T. P. Lin NativeOrchids Taiwan. 2: 173. 1977; Goodyera shixingensisK. Y. Lang in Acta Phytotax. Sin. 34(6): 636, fig.2. 1996;中國植物志17: 138. 1999; Flora of China25: 45-54. 2009.
憑證標本:湖北省咸寧市通山縣楊芳林鄉楊芳村,29 標本:湖N,114 本:湖北E,海拔615 m,生于路邊、林下陰濕處,2017 年8 月10 日,晏啟HBYQ20170810022(通山縣農業農村局標本館)。
分布:中國廣東、云南、臺灣、湖南、江西[25]。中國特有種,模式標本采自臺灣,湖北省首次記錄。
討論:該種營養體形態與金線蘭屬相似,常作金線蘭利用,但該種葉疏生,花部形態與金線蘭屬差異較大。在屬內,該種在形態上與始興斑葉蘭(G. shixingensis K. Y. Lang)和白網脈斑葉蘭(G.hachijoensis Yatabe)相似,2007 年,田懷珍和邢福武對始興斑葉蘭進行了訂正,證實始興斑葉蘭應為小小斑葉蘭的異名[26]。與白網脈斑葉蘭相比,該種中萼片橢圓形;花瓣斜菱狀倒披針形,前部邊緣具不規則的細鋸齒或全緣;花苞片基部邊緣具細鋸齒可與之區分。另外,據觀察,本次調查到的居群,葉片上面沿中肋密被白色粗網紋,花莛密生短柔毛,部分個體花苞片下部具粗齒等特征。
致謝 湖北五峰蘭科植物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熊治學、張炎華,通山縣農業農村局徐賜陽、陳其貴、夏有杰等在野外調查及標本采集工作中給予了大量幫助和支持,謹以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