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燕
(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醫院 古田 352200)
后磨牙缺損在口腔科較為常見,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引發的磨牙牙體外形和結構出現異常改變,其缺損程度不同所采用的修復治療方法也有很大的差異。根管治療(Root Canal Therapy,RCT)在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方面所取得的臨床療效顯著,其對根管系統感染的控制、牙體硬組織破壞的修復、根尖周病變的預防及已經出現病變的愈合等有著積極的正向影響。但根管治療后會使牙體脆性較大,大幅增加了牙齒折裂風險,進而給根管治療患者的牙體健康及預后效果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1~2]。因此根管治療術后修復方法的合理選擇與缺損牙體的修復效果有直接關系,雖然全冠或樁冠等修復方法對牙體咬合部位有著較好的保護效果,但全冠修復保留下來的牙體組織較少,而根管固定樁會增加牙體出現根裂的可能性[3]。近幾年隨著髓超嵌體修復在口腔醫學領域的廣泛應用,其對牙體組織的切除面小,牙體組織原有的解剖結構可大量保留,且具有固定力強、對牙齦組織造成的刺激較弱等優勢被廣大醫生和患者所接受,根據理化性質和生物學特性的差異性可將其分為兩種不同的髓超嵌體,即納米復合陶瓷Lava Ultimate 髓超嵌體和Vita TriLuxe髓超嵌體[4]。本研究對根管治療后磨牙缺損患者應用Lava Ultimate 髓超嵌體修復效果及實用價值進行深入探討?,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3 月至2021 年4 月在古田縣醫院接受磨牙缺損根管治療的患者178 例(204 顆磨牙)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9 例(102 顆磨牙)。對照組男46 例,女43 例;年齡20~62 歲,平均(31.79±6.26)歲;磨牙缺損:單顆76 例,2 顆13 例;缺損程度:輕度35 顆,中度42 顆,重度25 顆。觀察組男44例,女45 例;年齡21~59 歲,平均(32.08±5.98)歲;磨牙缺損:單顆76 例,2 顆13 例;缺損程度:輕度38顆,中度41 顆,重度23 顆。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院審字GT2020-028)。納入標準:牙周環境健康,未出現松動、炎癥等跡象者;根管治療完善者;磨牙位置在后牙位者;側磨牙完整無缺失,且均為原生牙者。排除標準:依從性較低,對本研究所采用的修復方法有抗拒心理者;張口困難、無法達到正常開口度者;牙體組織缺損面積超過2/3,且存在咬合干擾者;有口腔衛生、夜磨牙等不良健康習慣者。
1.2 材料和設備 德國西諾德公司生產的Vita TriLuxe 瓷塊(國械注進20072630511)、美國3M 公司生產的 Lava Ultimate 瓷塊(國械注進20153631165)與Filtek Z350XT 光固化復合樹脂(國械注進20153170485)、美國佛羅里達電子牙周探針(國械注進20122550186)、大塊充填流體樹脂(國械注進20143176239)、通用型粘接劑(國械注進20163170686)、3M RelyXTMUnicem 通用型自粘接樹脂水門汀(國械注進20153171151)、BISCO 9.5%全瓷酸蝕劑(國械注進20202170169);牙科修復體的CAD/CAM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輔助制作系統、CEREC AC Bluecam 取像設備、Milling Units 研磨設備。
1.3 修復方法 對照組以Vita TriLuxe 髓超嵌體為修復方法,觀察組以Lava Ultimate 髓超嵌體為修復方法。具體方法如下,(1)比色:用比色板與瓷塊、基牙顏色在自然光線下作對比,若難以選到相似牙色可將比色照片發給加工廠,以便在制作嵌體時能夠合理選擇瓷塊的顏色和亮度。(2)牙體預備:在根管治療1 周后方可進行,采用經嚴格消毒并沖洗干凈的高速金剛砂車針對髓腔內的暫封材料進行徹底清除,解剖咬合面時要沿牙尖進行并均勻留出1.5~2.0 mm 的預備長度;若相鄰牙體組織厚度超過2 mm且鄰接完整或牙尖處牙體組織寬度超過3 mm,可對近、遠中邊緣嵴或牙尖進行合理、適度保留,牙體預備采用的是非全覆蓋式,其目的是使牙體和牙髓組織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下來;若髓腔較深用大塊充填流體樹脂將其修平整即可,并用Filtek Z350XT 光固化復合樹脂將軸壁倒凹修平,軸壁間外展度不超過10°且不低于6°;修復體頰舌面邊緣采用平面對接形式進行常規設計,若頰舌側出現點隙窩溝齲,則需對齲壞處進行覆蓋,適當延伸修復體邊緣即可。(3)嵌體制作:采用CEREC AC Bluecam 取像設備精準獲取牙體內部的象限圖像,修復體邊緣線的繪制及就位道的確定采用CAD/CAM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輔助制作系統完成,并快速制作出與磨牙缺損完美契合的數字化嵌體;兩組瓷塊均采用Milling Units 研磨設備進行切割、研磨,加工成與磨牙缺損相符合的全瓷嵌體,觀察組選用的是Lava Ultimate髓超嵌體,對照組選用的是Vita TriLuxe 髓超嵌體。(4)試戴、粘接:將臨時嵌體取出并將殘余的流體樹脂清理干凈;修復體試戴就位后再對外形與鄰接關系進行調合,對無法完全就位的鄰面可予以適當調磨并拋光。觀察組修復體用氧化鋁噴砂20 s,表面用酒精棉球進行消毒,采用通用型粘接劑黏合齲洞壁、洞緣并光照10 s 進行固化;對照組采用BISCO 9.5%全瓷酸蝕劑對修復體蝕刻60 s,經5 min 超聲波清洗消毒并完全干燥后用3M RelyXTMUnicem 通用型自粘接樹脂水門汀粘接修復體。粘接結束后兩組均將多余樹脂清理干凈,并對咬合關系進行合理調磨后拋光。修復治療結束后均給予兩組口腔宣教、刷牙指導、注意事項等常規指導措施。
1.4 觀察指標 (1)修復效果。修復后12 個月檢查并評估兩組患者修復效果,參照美國公共衛生署(USPHS)[5]中的相關標準擬定評估指標,包括修復體邊緣密合度、完整度、繼發齲發生情況、牙齦環境及頜牙磨耗情況共5 個臨床修復評價指標,分別對每個指標進行等級劃分(A 級、B 級和C 級),A 級表示患牙無任何損壞,修復體完好且使用正常;B 級表示患牙出現局部損害,且經簡單治療后修復體仍可正常使用;C 級表示患牙損壞程度嚴重無法保留,需重新制作修復體。(2)美觀度。分別于修復前、修復后12 個月,采用紅色美學指數(PES)和白色美學指數(WES)[6]對兩組修復美觀度進行評估,PES 包括近中/遠中齦乳頭、牙槽嵴缺損、牙齦顏色/形態共5個指標;WES 包括修復體形態、輪廓、質地、顏色、透明度共5 個指標。每個指標均采用3 級評分法(0~2分),最高分分別為10 分,PES/WES 評分為9 分及以上表示美觀度完美,PES/WES 評分為6~8 分表示美觀度良好,PES/WES 評分低于6 分表示美觀度較差,分數與美觀度成正比。(3)咀嚼效率。分別于修復前、修復后12 個月,采用稱重法[7]測定兩組咀嚼效率,將4 g 堅果(花生、瓜子等)在口中以正常頻率咀嚼20 s,到時間將咀嚼的殘渣置于口杯中,隨后漱口并將漱口水吐至放置殘渣的口杯中,口杯加入1 L純凈水并攪拌均勻后靜置,2 min 后用吸管吸取口杯1/3 處5 ml 懸濁液,并將懸濁液靜置1 min,采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對懸濁液進行測定,口杯中剩余殘渣經完全過濾、徹底干燥后再對其稱重,并計算咀嚼效率。咀嚼效率=(總量-剩余殘渣)/ 總量×100%。(4)牙齦指標。分別于修復前、修復后12 個月,采用牙齦指數(GI)和齦溝出血指數(SBI)[8]對兩組牙齦指標進行評價。GI 評分:采用鈍頭牙周探針從結合上皮進入至正常結締組織冠方對牙齦狀況及出血傾向進行觀察,評分標準分為0~3 分,0 分:牙齦無炎癥,健康;1 分:牙齦出現輕微水腫,牙齦顏色雖有變化但不太明顯,探診未發現出血,炎癥程度為輕度;2 分:牙齦顏色變化及水腫癥狀明顯,探診少量出血,炎癥程度為中度;3 分:牙齦紅腫癥狀加重,出現潰瘍,并伴有自發性出血,炎癥程度為重度。SBI評分:采用鈍頭牙周探針輕探齦溝并對其出血情況進行辨別,評分標準分為0~5 分,0 分:齦緣和齦乳頭形態、外觀均健康正常;1 分:輕探齦溝后無出血情況,但齦緣和齦乳頭的炎癥程度為輕度;2 分:探診后出血情況呈點狀分布;3 分:探診后輕微出血,且分布于齦溝內;4 分:探診后出血明顯并溢出齦溝;5 分:探診后自發性出血且出血量較多。(5)并發癥。修復后12 個月,觀察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咬合力弱、牙齒疼痛、牙齦出血、牙齦水腫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修復效果比較 修復后12 個月,兩組修復體邊緣密合度、修復體完整度、繼發齲發生情況、牙齦環境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頜牙磨耗情況對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修復效果比較[顆(%)]
2.2 兩組牙齦指標評分比較 修復前,兩組患者GI、SBI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修復后12 個月,兩組患者GI、SBI 評分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修復前后牙齦指標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修復前后牙齦指標評分比較(分,)
?
2.3 兩組美觀度評分及咀嚼效率比較 修復前,兩組PES 評分、WES 評分及咀嚼效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修復后12 個月,兩組PES 評分、WES 評分及咀嚼效率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修復前后美觀度評分及咀嚼效率比較()

表3 兩組修復前后美觀度評分及咀嚼效率比較()
組別nPES 評分(分)修復前修復后咀嚼效率(%)修復前修復后觀察組對照組WES 評分(分)修復前修復后102 102 t P 6.75±0.39 6.79±0.43 0.696 0.487 9.02±0.62 8.74±0.57 3.358 0.001 6.44±0.25 6.48±0.19 1.287 0.200 8.95±0.59 8.68±0.60 3.241 0.001 0.71±0.18 0.73±0.20 0.751 0.454 1.64±0.38 1.18±0.27 9.966 0.000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修復后12 個月,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隨著微創技術不斷發展和人們美學理念的不斷提升,根管治療后對仍需修復的牙齒應用嵌體進行修復已成為口腔臨床治療的主要手段[9]。牙體預備后的髓腔形態及缺損位置都能夠通過CAD/CAM即刻修復系統、瓷嵌體及瓷粘接材料來獲取和修復,并根據實際試戴情況進行合理、適度調整。若牙體缺損面積超過2/3 且剩余的健康牙體組織較為脆弱時,治療時多以最大限度保留牙體組織并盡可能修復剩余牙尖和側壁為目的,而超嵌體修復形式成為首選[10]。髓超嵌體在對牙釉質保留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其牙體黏結力更強、更穩固,邊緣出現微滲漏問題也得以有效解決,使用髓超嵌體進行修復時其距牙齒頸部邊緣的距離較遠,清潔時也更徹底,同時因粘接劑殘留及微滲而誘發慢性牙齦炎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與常規嵌體相比,髓超嵌體可直接對髓腔固位,外冠與修復體黏結所產生的機械作用黏結力及鎖結作用,可有效減少拉應力,進而降低牙體出現折斷及斷裂的可能[11]。
本研究結果顯示,修復后12 個月,觀察組頜牙磨耗情況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修復后12 個月,觀察組PES 評分、WES 評分及咀嚼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GI、SBI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Lava Ultimate 髓超嵌體使用的材料是納米復合陶瓷,Vita TriLuxe 髓超嵌體使用的材料是多層色長石類玻璃陶瓷,與常規陶瓷材料相比,兩種不同髓超嵌體所使用的材料彈性模量最接近人牙本質,其耐磨性和韌性都有一定的提升,而Lava Ultimate 髓超嵌體所使用的納米復合陶瓷與玻璃陶瓷相比,納米復合陶瓷的韌性更好,邊緣密合性及咬合面的吻合度更高,且有著極強的抗機械性能和抗彎強度,其在切削和使用時出現折斷、崩瓷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Vita TriLuxe 髓超嵌體屬于玻璃陶瓷,其脆性低,出現折裂和崩瓷的情況較為普遍[12],因此Lava Ultimate 髓超嵌體在耐磨方面的優勢更明顯,對原生牙的磨耗程度更低,頜牙出現磨耗的情況也更少。此外,Lava Ultimate 髓超嵌體的結構較細,納米復合陶瓷顆粒的耐高溫性極強,可塑性高,其嵌體顏色與牙齦生理顏色相似度較高,嵌入時所造成的損傷范圍較小,創口愈合較快,對咀嚼功能及面部美觀的影響較小,符合患者對美觀度的要求,而納米材料有著較好的抗菌功能,給牙齦和牙髓帶來的負面影響較小,術后牙齦環境較好,即使粘接劑出現微滲漏情況也僅限于邊緣,雖有一定的繼發齲可能性,但輻射范圍較小,因此并發癥發生情況如牙齦損傷、牙周腫脹、出血等也相對較少[13~14]。Vita TriLuxe 髓超嵌體所用的材料具有多層色,不同瓷體的色彩需求也各不相同,且同時滿足的難度較大,對修復體的層次感和美觀度的要求也較嚴格,同時發生微滲漏的概率較大,周圍組織受到刺激易導致牙齦水腫、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增加。這與王丹丹等[15~16]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行根管治療后磨牙缺損患者應用Lava Ultimate 髓超嵌體進行修復有助于頜牙磨耗情況的減少,美觀度及咀嚼能力明顯提升,牙齦狀況及并發癥情況明顯改善,遠期治療獲益優勢明顯,實用性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