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桂美 肖文靜 趙裕君
(廣東省惠東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 惠東 516300)
缺氧缺血性腦病(HIE)是由于腦組織缺氧缺血導致的病變,以胎兒宮內窘迫、不同程度意識障礙、顱內壓升高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病情至重度時則會出現呼吸暫停、持續性強直、中樞性呼吸衰竭等癥狀,從而影響腦干[1]。已有臨床研究表明,新生兒HIE可發生于圍產期的各個階段,且產婦合并妊娠期相關并發癥、胎盤與臍帶異常、重度溶血性休克等均可提高新生兒HIE 的發生風險[2]。新生兒HIE 被認為是導致死亡、神經系統發育障礙的重要因素,若未及時給予診斷與治療則會導致患兒出現不同程度的視聽損害、癲癇等神經系統后遺癥,威脅新生兒生命健康[3]。白細胞介素-6(IL-6)是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多功能細胞因子,其是由T 細胞2(Th2)產生的因子,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中具有重要意義[4]。此外,IL-6 涉及炎癥免疫反應的調節與急性期反應,在正常新生兒的腦脊液中可不表達,而當腦組織受到外源性刺激后,其合成增加并釋放進入腦脊液與血液中。國內外已有研究表明[5~6],IL-6 在調節機體損傷于防御中扮演重要角色,且可參與疾病的發生與發展過程。鑒于此,本研究研究新生兒HIE 患兒血清IL-6 的表達及臨床意義,并分析不同病變嚴重程度患兒血清IL-6 水平差異。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4 月至2022 年4 月惠東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收治的30 例新生兒HIE患兒作為HIE 組,男18 例,女12 例;胎齡37~42周,平均(38.56±0.54)周;出生體質量2 500~4 000 g,平均(2 793.21±141.59)g。另選取同期在醫院分娩的30 例正常健康新生兒作為對照組,男20 例,女10 例;胎齡37~42 周,平均(38.64±0.51)周;出生體質量2 500~4 000 g,平均(2 814.85±140.79)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均衡性良好(P>0.05)。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1)HIE 組符合《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標準》[7]中的HIE 相關診斷標準;有明確的胎兒宮內窘迫病史,或在分娩過程中有明顯窒息史;新生兒出生時1 min 阿氏評分(Apgar)≤3 分,新生兒重度窒息;出生后出現神經系統癥狀,且持續24 h 以上;排除顱內出血、電解質紊亂、宮內感染、遺傳性代謝性疾病等病因引起的抽搐或腦損傷;(2)胎齡37~42 周;(3)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感染性疾病;(2)合并先天性畸形、先天性心臟病等;(3)合并顱內感染、黃疸等導致神經功能異常;(4)孕婦在妊娠期間使用過免疫抑制劑等藥品。
1.3 研究方法
1.3.1 血清IL-6 水平檢測 于新生兒出生后1 d、3 d、10 d 采集靜脈血2 ml,離心處理(3 000 r/min,10 min)后獲得上清液保存待檢。儀器選擇RT-6100 雷杜(Rayto)酶標分析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ELISA)對IL-6 水平進行檢測,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完成。
1.3.2 新生兒行為神經測定(NBNA)評分 HIE 組患兒出生12~24 h 內(急性期)、出生后10~14 d(恢復期)進行NBNA 評分,量表包含新生兒行為能力、被動肌張力、主動肌張力、原始反射及一般評估等5個方面,共20 項。每項以0~2 分計分,總分為0~40分,得分<35 分提示患兒預后可能較差。
1.3.3 病情嚴重程度 HIE 組患兒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分為輕度組(7 例)、中度組(12 例)及重度組(11例)。參照新生兒HIE 病情嚴重程度分級標準進行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見表1。

表1 新生兒HIE 病情嚴重程度分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采用Spearman 相關系數分析IL-6 水平與NBNA 評分的相關性,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血清IL-6 預測HIE 病情嚴重程度的價值。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組別IL-6 水平對比 輕度組與對照組出生后1 d、3 d、10 d IL-6 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中度組與重度組出生后1 d、3 d、10 d IL-6 水平均高于輕度組、對照組(P<0.05);重度組出生后1 d、3 d、10 d IL-6 水平高于中度組(P<0.05)。見表2。
表2 不同組別出生后1 d、3 d、10 d IL-6 水平對比(ng/L,)

表2 不同組別出生后1 d、3 d、10 d IL-6 水平對比(ng/L,)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輕度組相比,#P<0.05。
組別n1 d3 d10 d HIE 組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對照組30 7 12 11 30 28.51±9.06 15.72±2.53 28.98±3.54*#36.14±6.76*#15.42±6.89 23.41±6.86 15.26±3.67 22.89±3.46*#29.17±5.63*#16.74±7.43 22.15±4.99 14.96±2.71 22.79±2.17*#26.03±3.25*#15.24±5.91
2.2 HIE 組急性期與恢復期IL-6 水平、NBNA 評分對比 HIE 組急性期IL-6 水平高于恢復期,NBNA評分低于恢復期(P<0.05)。見表3。
表3 HIE 組急性期與恢復期IL-6 水平、NBNA 評分對比()

表3 HIE 組急性期與恢復期IL-6 水平、NBNA 評分對比()
時間nIL-6(ng/L)NBNA(分)急性期恢復期30 30 t P 21.48±4.85 16.37±5.80 3.702 0.001 34.83±1.64 37.21±1.05 6.694 0.000
2.3 HIE 組急性期、 恢復期IL-6 水平與NBNA 評分的相關性分析 經點二列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急性期、恢復期IL-6 水平與NBNA 評分呈負相關(r<0,P<0.05)。見表4。

表4 HIE 組急性期、恢復期IL-6 水平與NBNA 評分的相關性分析
2.4 血清IL-6 預測HIE 患兒病情嚴重化程度的價值分析 將血清IL-6 水平作為檢驗變量,HIE 患兒病情嚴重程度作為狀態變量(1=輕度組,2=中度組,3=重度組),繪制ROC 曲線結果顯示,血清IL-6水平預測新生兒HIE 病情嚴重程度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745(0.526~0.964),具有一定預測價值。見表5、圖1。

圖1 血清IL-6 預測HIE 患兒病情嚴重程度的ROC 曲線圖

表5 血清IL-6 預測HIE 患兒病情嚴重程度的價值分析
現階段,HIE 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多認為與各種因素引起的腦組織缺血缺氧密切相關。新生兒腦部在出現缺氧情況下會出現腦血管的調節功能下降,腦血流灌注受到全身因素的影響而減少;同時,血管周圍星形細胞腫脹與血管內皮細胞水泡樣變性可引起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在腦血流恢復后,血液無法流入缺血區域,會導致區域性的缺血,進一步發展為腦實質不可逆損傷[8]。
既往研究表明,在大腦能量代謝出現相應障礙后,新生兒腦組織中三磷酸腺苷(ATP)的水平相對較低,可引起神經元病變死亡[9];而腦組織缺氧缺血后會出現再灌注損害、氧自由基增多等,誘導大量細胞因子釋放,從而引起一系列臨床反應。國內研究學者發現[10],炎癥介質過度釋放會引起機體的免疫功能紊亂,在HIE 的發生與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王洪蓉等[11]研究發現,HIE 患兒炎癥介質水平均高于健康對照組,且中度組與重度組HIE 患兒的血清炎癥介質[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較輕度組高,可能與病情嚴重程度存在一定關系。另一學者研究發現,白細胞介素-1β(IL-1β)可對腦內特異性的白細胞介素-1(IL-1)受體發揮作用,引起腦內炎癥遞質與凝血酶原水平升高,造成急性神經病理的相應變化[12]。因此,深入闡明過度的炎癥反應在HIE 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有望為HIE 治療提供新的靶點。李娜等[13]在動物實驗中發現,IL-1β 在缺氧缺血后大腦皮質出現輕微和異常胞體腫脹,IL-1β 水平明顯升高。Li SJ 等[14]亦發現,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腦損傷24~72 h 可至損傷高峰,炎癥介質如TNF-α 和IL-6 促進HIE 誘導的神經元凋亡,而白細胞介素-10(IL-10)可起到拮抗效果。上述結論均可證實,在HIE 的發生與發展過程中有多種炎癥介質參與,且扮演不同角色。
IL-6 是臨床常見的炎癥介質,也是機體中細胞因子的必要成分之一,其廣泛分布于機體的淋巴細胞、中樞神經細胞中,也可在腦內的小膠質細胞與星形膠質細胞中存在。在不同的組織中,IL-6 可發揮多種生物學功能,如促進B 細胞與T 細胞的增殖、分化,對抵抗病原體入侵、刺激造血干細胞增殖均具有重要作用。同時,IL-6 還能夠調節Th1/Th2、Th17/Treg 介導的免疫應答,維持細胞間的平衡。已有研究表明,IL-6 在正常的腦脊液中具有一定的濃度,可維持神經細胞的生長,保證神經功能的正常運作[15]。而在腦組織受到缺血、缺氧等刺激后會增加IL-6 的合成。本研究結果顯示,輕度組與對照組1 d、3 d、10 d IL-6 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中度組與重度組1 d、3 d、10 d IL-6 水平均高于輕度組與對照組,提示IL-6 在中、重度HIE 患兒中呈高水平表達,可能參與HIE 的發生與病情加重過程中。經點二列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HIE 組急性期、恢復期IL-6 水平與NBNA 評分呈負相關,證實隨著IL-6 水平的升高,患兒的預后更差。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1)IL-6 可刺激細胞間黏附因子-1(ICAM-1)的合成,導致諸多炎癥介質在病變區域聚集,增加中性粒細胞受刺激,從而釋放氧自由基,發揮其毒性作用。(2)IL-6 本身作為機體多功能細胞因子可促進炎癥反應,引起機體器官免疫炎癥損傷,加快腦損傷的進程。進一步繪制ROC 曲線結果顯示,血清IL-6 水平預測新生兒HIE 患兒病情嚴重程度的AUC 為0.745(0.526~0.964),具有一定預測價值,臨床可通過對該項指標進行密切監測,從而了解患兒病情的嚴重程度,指導臨床合理診治。
綜上所述,血清IL-6 在新生兒HIE 患兒中呈高水平表達,且與NBNA 評分呈負相關,臨床可動態監測血清IL-6 水平變化,從而了解病情的嚴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