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致 熊燕

橘紅色的院墻,綠樹成蔭的庭院,嬰兒啼哭聲不時伴隨新生的喜訊傳出。重慶市婦幼保健院內,充盈著生機與活力。
在熙熙攘攘的門診一樓,初為人父的羅明站在出生醫學證明窗口前,嘴角忍不住揚起幸福的笑容——再過兩天,寶寶的各項證明就能辦理好,戶口本上的甜蜜二人很快就要升級為溫馨三口。
“我以為這么多事項,辦起來會很復雜,沒想到一次性就搞定了。”羅明笑著說。
高效便民的背后,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婦幼保健院等部門單位躬行調研,用真心了解群眾難處、出實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生動答卷。
上醫院不再“走迷宮”
6月8日一早,市婦幼保健院門庭若市、人來人往。已有16周身孕的錢女士和丈夫正坐在門診大廳的椅子上休息,等待檢測結果報告。
一大早就做完了檢測,不用著急排隊,對懷上二胎的錢女士來說,這樣的就診體驗既新鮮又舒適。
“第一次懷孕時,也不清楚具體要檢查哪些項目,每次來都是掛號后找醫生問,然后再開單去做檢查。”錢女士一邊回憶,一邊感慨不已,“那時候經常是挺著肚子上下跑,一會兒去繳費,一會兒找醫生,一會兒做檢查,每次都要耗費大半天時間。”
而今,這樣的情況在市婦幼保健院發生了巨大轉變。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醫院領導干部帶頭進行調查研究,深入一線傾聽民聲,力求破解難題。
“我們注意到,許多孕產婦可能今天看了診就不知道下次什么時候來做什么檢查。”產科門診護士長黃巧說。
針對這一問題,醫院推出了一站式服務,讓診間發揮新作用。簡單來說,孕產婦每次就診,醫生都會根據其具體狀況,在診間幫助預約下一次檢查。在此過程中,醫生對需要做檢查的孕產婦情況更了解,便于統籌安排檢查時間,減少每位孕產婦排隊等待的時間。等到下一次檢查時,孕產婦到院就能直接做相應檢查,然后再去診間查看結果并預約下一次就診。
這一舉措,讓孕產婦重復排隊掛號、掛號難的情況大為改觀。
讓幸福跑出“加速度”
前幾日,當妻子平安順利地誕下3公斤重的寶寶時,新手“奶爸”羅明的心里除了幸福,更添了沉甸甸的責任感。
轉眼就要給寶寶羅一一上戶口了,羅明心里有些著急:自己去奔波辦事,可能會疏忽對妻兒的照顧。
他沒想到,自己腳還沒有踏出醫院,事情就解決了。
“以前不知道‘渝快辦政務服務平臺上還有這個功能,這下不用到處跑,可以把更多時間用來陪伴母子二人。”羅明所說的就是重慶市推出的“新生兒出生一件事”便民服務套餐。
市婦幼保健院的醫務人員向羅明推薦了這項服務,引導羅明通過“渝快辦”App很快就填好了申請表單。過兩天,他就能收到郵寄來的戶口頁、社保卡等證件資料。
過去,新生兒出生后,家長需要跑衛生健康、公安等多個部門,存在辦事繁、材料多、多頭跑的問題。
4月以來,重慶市打破部門數據壁壘,創新務實舉措,推出“新生兒出生一件事”服務套餐,并在各大醫院宣傳推廣。從“人工跑”變為“數據跑”,從7件事7套流程變為7件事1套流程,從自己遞交原件到部門信息共享……這樣便捷高效的辦理模式,辦出了政務溫度,辦到了群眾心坎上。
目前,我們醫院也在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新生兒父母知道這一服務,享受便捷。”市婦幼保健院醫務科黨支部書記、科長楊龍波表示。
把問題變成新成效
“整個孕期中,你有什么問題都可以在上面問,我們都會解答的。”在醫院門診的孕期保健中心,醫務人員正在教一位剛剛完成建檔的早孕孕婦添加“小廣播”。
“小廣播”不是真的廣播,而是醫院為孕產婦搭建的信息溝通反饋渠道。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部分孕媽媽在離開醫院之后,仍對包括懷孕生產問題、醫院優惠活動等方面存在疑惑。”黃巧介紹,“于是我們逐步探索打造了‘小廣播,由科室專人負責,一對一答疑,讓孕媽媽足不出戶就能解決問題,減少不必要的跑腿,提升就醫體驗。”
通過一站式服務、流程整合、數據共享等方式,市婦幼保健院切實將孕產婦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幫助群眾實現“多走網路、少走彎路”。
“開展主題教育以來,我們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努力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楊龍波說。
放眼重慶,許多醫院或壓縮優化門診流程、或引進智能化服務,歸根結底就是要讓患者就醫更方便,用一點一滴的醫療改善書寫患者的滿意清單。
“要聚焦制約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開展調研,把問題清單變成成效清單,把需求清單變成滿意清單,不斷提高群眾就醫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