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定
黨的二十大報告向全黨全社會發出新的動員令,對“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作出新的擘畫,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關鍵時期的未來5年目標任務和重要舉措進行新的部署,著眼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立足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大局,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總體方向和重點任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省委、省政府高位謀劃,開展“抓學習促提升、抓執行促落實、抓效能促發展”行動,民樂一中聞令而動,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思政教育,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激發學校發展內生動力,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全力以赴開創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肅而努力奮斗。
一、堅持黨建引領,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長期以來,民樂一中黨委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強化黨性教育,堅持黨建引領,激發學校發展的內生動力。學校建立民樂一中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長效機制,每期政治理論學習內容由黨辦統一安排,由各部年級主任負責落實,政治教師負責領學、宣講,內容主要包括黨的政策方針、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國家的法律法規、師德師風教育、意識形態教育、新課改理念等,使政治理論學習系統化、制度化、有效化。把黨建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解決黨建、業務“兩張皮”現象,并以先鋒模范做榜樣,努力培養業務骨干,全力打造思想純、業務精的教師隊伍。
新的一年里,我們緊緊圍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凝心聚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學習主題,把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刻理解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把握新時代新征程對教育提出的新使命、新任務,將加強黨的建設與推進學校教育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系統謀劃、一體推進。
建設清廉校園,涵養風清氣正育人環境
新的一年里,我們將持續推進清廉校園建設,扎實開展法紀教育,強化制度硬約束,提高制度執行力,形成靠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的長效機制,從源頭上防范“微腐敗”發生;聚焦師德師風警示教育,強化正面引導,在教師聘任、年度考核、職稱評聘、推優評先等工作中實行師德失范一票否決;堅持開展思想政治問題、有償補課問題、私訂教輔資料問題、傷害學生問題、以教謀私問題、違法違紀問題等重點問題的自查自糾,推動學校黨風、政風、校風、教風進一步改善,實現班子清廉治教、部門清廉興教、教師清廉執教的工作目標,致力建成清廉校園,涵養風清氣正育人環境,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學校以教師素質提升為目標,以教育教學為核心,以系統培養為抓手,持續推動教師隊伍建設,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加大引進人才力度,提高引進人才學歷水平,重點引進碩士研究生,以緩解部分學科教師緊缺的壓力,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水平。強化師資培訓,多批次、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外出或線上培訓學習,尤其是開展新課改教學培訓,幫助教師改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能力。實施“三名強校”工程,打造一批優秀任課教師、學科組長、優秀班主任,做好市級以上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等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推薦選拔工作,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優化教師的職稱結構。
成立教師發展中心,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學校改革和發展的核心工程來抓。舉辦學術月活動,將新課程、新高考作為學術研究的重點內容,將教法、學法、考法作為交流的主要方面,進一步營造濃郁的學術氛圍,更好地發揮學科骨干的示范引領作用,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升學科團隊的集體力量。
成立創新人才培養中心,整合優質資源,利用“共生效應”進行梯隊培養,實施因材施教,形成獨具特色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國家培養創新型拔尖人才奠定基礎。鼓勵名師申請名師工作室,承擔省級以上科研課題,充分發揮高層次人才在教學科研上的示范引領作用。承辦甘肅省隴原名師第二屆高端論壇,整合多方力量,利用優質資源搭建學習交流平臺,探索新型教師培訓模式,為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教師隊伍的品位提升創造條件。
深化教學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依據課堂教學改革要求,聚焦學科核心素養,彰顯學科育人價值,努力實現從“教書”到“育人”的全面轉變。面向全體學生,堅持全面發展,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展學科實踐活動,豐富學生學習經歷,指導學生經歷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增強學習體驗,體悟學科思想。構建“做中學”“學中思”“思中行”教學模式,加強學思結合,推動知行合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開展差異化教學與個別化指導,實施因材施教方略,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建立民主平等、互動合作、同創共賞、和諧相融的新型師生關系,增強學生安全感和歸屬感。把集體備課作為落實常規教學的重要抓手,以新課程高考背景下的教學方向、思路、策略、課例、試題研究作為切入點,明確教學目標與任務,制訂教學計劃與進度,確定教學方法與路徑,以研促教。傾力打造高效課堂,嚴格落實“精、細、實”課堂教學要求,憑借教師嚴謹的教學態度,利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以教提質。
改革評價機制,激勵教師創新創優
為充分發揮教師評價激勵機制的導向作用,進一步優化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激勵廣大教師創新創優活力,使更多的優秀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脫穎而出,學校就不能只以升學率、學生考試成績來評價教師,而是要把師德師風、教學過程作為衡量教師工作質量的重要標準。建立班主任工作專項評價制度,每學期評選一批優秀班主任。對教師工作采用學生評教、同組推優的方式。“學生評教”以無記名問卷方式進行,評教情況點對點反饋給教師。每學期教務處和年級組綜合評出一批優秀教師,獲評優秀者在業績評定、職級評審時加分。為切實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學校依據教師職稱評定的相關規定,立足學校工作實際,堅持“注重實績,激勵先進”的原則,從教師任職以來的師德表現、班主任工作業績、教學工作量與業績等方面制定科學合理、程序規范、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教師職稱評定制度,對促進教師潛心進德修業、專心教書育人發揮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落實全員育人,推動學校內涵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內容安排上首次將“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為一個單獨部分,把科技、教育、人才統籌部署,集中表達,充分體現了教育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和作用。根據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我們將“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全面推進,進一步加強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設,按照對學生“思想引導、心理疏導、生活指導、學習輔導、生涯規劃”的總體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全員育人”導師制教育工作體系,促進我校教育教學工作再上新臺階,鞏固和推進學校內涵式發展。
在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將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健康文化、理念內化于心,走內涵發展的路子,不斷創新育人模式,釋放管理激情,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和特色鮮明的主題教育活動,打造“自主、體驗”德育特色,努力營造誠信、包容、和諧、創新的育人氛圍,積極打造“學生專心、教師舒心、家長安心”的良好育人局面。
作為省級示范性高中,我們要深入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實質,在學思踐悟中汲取奮進力量;要堅持學用結合,在以學促干中見實效;要樹牢正確導向,在思政教育中營造良好氛圍;要聚焦主責主業,在成果轉化中踐行使命任務,在教育振興上展現更大擔當作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