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凡
2022年10月2日,南通的天氣出人意料地炎熱。此前,我和學生小邵的父親約好去家訪,他貼心地發來家庭位置。向晚時分,我騎著自行車出發了。
我跟著定位一路找到小區,在一排分叉口的車庫前面,看到一只大狗橫臥在地,靜靜地注視著遠方。我正踟躇不前,聽到有人在喊“吳老師”,連忙推車過去,原來是邵丫頭。她說怕我找不到,專門在樓下等我。我心里默默地想:真是個貼心的丫頭。她的穿著打扮也跟平時不一樣,上學都是運動裝,今天穿著裙子,挺好看的。我把我的發現告訴了她,她開心地笑了。她領著我在昏暗的樓道里走著,我問她夜自修回家的情況,她夸我的帆布小包好看,一路說說笑笑就到了她的家。
她的爸爸媽媽早已在家中等候,租來的屋子雖不大,但干凈整潔,學習用具一應俱全。網課期間,為了孩子的學習,他們特地添置了一些上課用品。每一個平凡家庭,都有一個誠摯而樸素的愿望:父母所求,惟子女進步。
坐下來聊一聊學習,聊一聊生活,聊一聊親子關系。在過去的兩年里,課堂上但凡提到親子話題,這個丫頭總是舉手相告:爸爸媽媽有時候會打她。有時候開玩笑地說,有時候一本正經地說。我想她能在課堂上說出這件事情,心理素質大抵還是比較好的。另外,同學關系的融洽以及對老師的信任,也讓她愿意在課堂上敞開心扉。我有時候輕言安慰,有時候幽默化解,有時候讓她暢所欲言,有時候引導她換個角度看問題。慢慢地,我感覺她在逐漸接受自己,改變自己,以降低傷害。傷害不再堆疊,就更容易像炊煙一樣被愛的風吹散,那些傷口就會慢慢愈合,成為生命中的一個履痕,啟示著我們成長中有苦也有痛。
除了安慰引導孩子,我也經常聯系她的爸爸媽媽,聽聽他們的心聲,寬慰他們的焦慮,求證事實,曉以利害,動之以情。很多時候,我們以愛的名義,對孩子施行暴力,內心其實會痛苦不堪,到頭來仍舊于事無補。有時候,成年人的自我覺醒比孩子還要遲鈍一些,現實與理想的矛盾,人與人之間的壁壘、認知的差異都是成長的門檻。也許,真誠、友善、不斷習得的教育智慧以及你對學生毫無保留的愛,能讓教育者生出“教育的魔法棒”,得到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因為,人與人的相處,最終還是心與心的相處。
初中伊始,邵丫頭基礎薄弱,個性又比較強,偶爾會與其他學生產生矛盾。對孩子能否考取高中的擔憂,對孩子學習狀態的憂慮,都讓邵爸邵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口頭教育叮囑是常態,動輒打罵也在所難免。家長在兩年多的時間里,跟我傾訴了很多他們的焦慮、親子關系的緊張,還有自己的教育反思。孩子在學校的常規心理測試,也引起了心理老師的關切。這兩年,我默默關注著她,開導她、鼓勵她。我和家長交流了很多親子教育藝術和心理學應用方法,但是我想,關鍵還是要當事人自己改變,增強自己的自愈力。和孩子一起成長,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
所以,我是帶著觀察的目的來家訪的,看看親子關系是否改善,看看兩年的引導是否有效,看看孩子在家庭里是否得到足夠的心理支撐,看看家庭呈現的和諧度。
邵丫頭坐在我的身側,邵媽媽坐在她的旁邊。邵媽媽說,到了畢業年級了,孩子和家長壓力都大,孩子有一些壞習慣,還有不小的進步空間……我安慰道,孩子這兩年扛住了很多壓力,一直在進步:學習能迎難而上,與人相處也懂得了謙讓,更難得的是會體諒家長的艱辛和不易、寬容爸爸媽媽的急躁……說著說著,邵媽媽的臉上露出了笑容,爸爸似乎也陷入了沉思。一家人其樂融融地說著笑著。丫頭忽然轉身抱了抱媽媽,這一秒,時間似乎停下來了,讓她們好好享受這一刻。深知她們親子狀況的我很感動,如果擁抱是母女之間的常態,此時的擁抱就是情之所至,冰山正在盈盈暖陽之下消融。
這個家庭用堅韌克服困難,用愛治愈彼此,而我恰恰看到了這幅動人的畫面。也許前面還有未知的困難,也許人生還有波折,但是這個孩子從此有了更多披荊斬棘的能力,家庭永遠是她強大的后盾,家人的愛與體諒是她重要的社會支持系統,可信任、可依賴,是她一生最寶貴的力量來源。其實,這種愛一直都在,只是今天,她喚醒了它、發現了它、承載了它。
邵爸爸給我們拍照留念,我想這次的家訪不同尋常,多年以后,如果翻開老照片,我們一定還能想一起這個溫馨的出租小屋回蕩的笑聲和融融的氣氛。
家訪快結束了,我還要趕到附近的鄭同學家里去,小邵忽然拿出了一本書《外婆的道歉信》,說這本書特別好看,她要珍藏,另買了一本給我,叮囑我一定要看。我的內心又是一陣感動:能夠成為孩子樂意分享的人,成為被孩子叮囑的人,成為被孩子期待的人,我何其有幸。后來我把書帶到學校,打算有時間就讀。后來因為疫情,師生都在家里上網課,那本遺落在學校的書成了我的心事。網課一結束,我就利用一周夜自修的時間仔細讀完了。讀完了這本書,我似乎也讀懂了熱愛這本書的孩子們。作者借由想象的翅膀,塑造了一個特立獨行的外婆和一個與眾不同的小姑娘,她們創造了奇怪的語言,建構了一個強大的心理王國,追求堅強、善良、自我、互助,克服了許多困難,治愈了很多心理上的傷痕。
讀完了書,該我交讀書感悟了,我找她聊了聊書,談了談讀書體會,師生又度過了愉快的聊天時光。我想我們分享的不僅是書籍,更是人生、是啟示、是熱愛。縱歲月漫長,亦難抵熱愛,我們借助彼此的力量搭建我們的精神小屋,滋養別人也滋養自己。人生的一切不幸與遺憾,大抵會隨著個體的“秉真求善”而煙消云散吧。愛讀書的靈魂真是可親又可愛。人生中碰到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我們生命中的天使。這本《外婆的道歉信》如今依舊靜靜地躺在我的辦公桌上,像一個小信使,提醒著我生命中的一些重要小事值得珍藏。
國慶假期,我又買了一個新的帆布小包,和我身上的一模一樣,并在重返校園的那一天送給了邵丫頭,看著她驚喜地瞪大眼睛,我在心里咯咯大笑:只許你給我驚喜,不許我給你驚喜嗎?我們的感動要一樣多,我們的愛要一樣深。也許從這一刻起,我們成了彼此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時隔多月,我打算在邵丫頭畢業之前記錄這個故事,記錄她的成長。我征詢了她的意愿,她爽快地答應了,很期待自己的故事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收獲更多的讀者。她還回憶了當時的情況,寫了一段話給我,摘記如下:“家訪前我很倉促地把屋子大掃除了一遍,還準備了一些水果零食,希望老師也能帶小朋友(指吳老師家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來。以前沒有老師來家訪過,不知道怎么準備。吳老師來之前,我特地囑咐爸媽一定要有禮貌,要主動打招呼,因為在我的印象中,老師來家訪就是很嚴肅地談問題,比如在學校的不良行為以及在家里的壞習慣,因此感到很緊張。但吳老師的家訪給我留下了非常溫馨的記憶,從上樓時的交談說笑到坐在沙發上的正式談話,我都覺得老師和我是朋友、親人的關系。我給老師展示自己的房間時,也有一種自豪感,沒有覺得很別扭?!?/p>
看,我的學生是不是很可愛?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睆哪撤N意義上講,師生都是被搖動、被推動、被召喚的那一個。靜靜體會,教師的收獲有時候是遠遠大于付出的,因為,你付出的愛得到了回應,這種幸福感太珍貴了。我們不強求生活中的意義,只是去記錄,去感受。若干年后,與學生一起回想,相信彼時的我們也如此時的我們,是溫暖如一的。生活傳遞給我這樣一個信念:心靈的“真”是這世界所有美好的基礎,是每一個人獲得深層幸福的基準。在任何年紀、任何處境,都不要忘了我們本來的樣子。我愿意帶著孩子氣與孩子相處,見證他們的成長,努力成為更加快樂的教書人。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市啟秀中學)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