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荷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食管腫瘤外科,河南省洛陽市 471000
食管癌是由癌前病變發展而來,患者多表現為進行性加重的吞咽障礙現象,該疾病早期治療的預后較好,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較低。內窺鏡是目前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的首選微創治療方法,具有創傷輕微、患者術后恢復快等優點,且術后出現病灶復發、殘留及胃腸道結構改變現象的概率極低[1],但臨床上仍有部分患者會出現食管穿孔等并發癥[2]。食管穿孔患者可繼發氣胸、胸腔積液及感染膿胸,增加術后病死率;食管狹窄可影響患者吞咽功能,嚴重時可導致吸入性肺炎的發生,降低了患者生存質量,故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至關重要。目前認為,對引起患者在內窺鏡治療后發生并發癥的相關因素給予合理干預,可起到降低并發癥的作用[3]。但不同地區患者的基本情況不同,導致其出現術后并發癥的影響因素可能也不盡相同。故本文以Logistic回歸分析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患者內窺鏡治療后并發癥的影響因素,為該患者出現食管狹窄等并發癥的預防提供參考依據。
1.1 臨床資料 納入2020年10月—2021年1月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患者84例,符合有關指南中關于低級別、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及早期食管癌的診斷[4]。納入標準:(1)首次行內窺鏡治療者;(2)腫瘤浸潤深度≤SM1;(3)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既往有內窺鏡或其他治療者;(2)合并食道結構異?;颊?(3)存在食道多發新病灶者;(4)食管黏膜環周切除者。根據術后延遲出血等并發癥發生情況將其分為并發癥組及對照組。
1.2 臨床資料收集方法 通過本科室信息系統查詢患者年齡、性別、吸煙史、飲酒史、合并基礎疾病及腫瘤病理類型、長度等,組織浸潤深度[5]:M1~M2為腫瘤浸潤至上皮內層、黏膜固有層;M3~SM1為腫瘤浸潤至黏膜肌層、超過黏膜下層上1/3,并統計患者手術時間及手術刀型等。
1.3 觀察指標 比較并發癥組及對照組的一般資料,并對并發癥發生的影響因素進行Logistic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2.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進行組間比較;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患者內窺鏡治療后并發延遲出血、食管穿孔等并發癥的危險因素。P<0.05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患者內窺鏡治療后發生并發癥的單因素分析 本研究納入的84例患者中延遲出血、食管穿孔、食管狹窄發生率分別為4.76%(4/84)、3.57%(3/84)、10.71%(9/84),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9.05%。并發癥組在低蛋白血癥、合并糖尿病、病變縱向長度≥40mm、病變環周直徑≥35mm、病變環周范圍>3/4、組織浸潤深度M3~SM1方面的占比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患者內窺鏡治療后并發癥的單因素分析[n(%)]
2.2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患者內窺鏡治療后并發癥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病變環周范圍>3/4、組織浸潤深度M3~SM1是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患者內窺鏡治療后發生并發癥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2、3。

表2 變量賦值

表3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患者內窺鏡治療后并發癥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早期食管癌一般指腫瘤局限黏膜管黏膜或黏膜下層的食管癌,臨床資料顯示,患者早期通過根治術治療的預后較好[5]。目前,臨床上多采用內窺鏡治療該疾病,相比于傳統手術,該治療方法具有創傷小、成本低等優點,但因術者內窺鏡技術及患者個體因素的影響,患者術后并發癥較多[6-7]。本研究發現,納入的84例患者中延遲出血、食管穿孔、食管狹窄發生率分別為4.76%、3.57%、10.71%,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9.05%,低于韓永煥等[8]研究,且本文中患者食管狹窄的發生率遠低于該研究的17.16%,這或與該學者的研究總隨訪時間長于本研究有關。
食管狹窄是早期食管癌患者內窺鏡治療的主要并發癥,患者多表現為吞咽困難,嚴重時可導致吸入性肺炎的發生,增加了患者痛苦,并影響生活質量[9-10]。相關研究指出,食管狹窄的發生除與黏膜下層炎癥反應、固有基層萎縮等因素有關外,還與患者自身身體情況相關[11-12]。本文結果發現,并發癥組在合并糖尿病、病變縱向長度≥40mm、病變環周直徑≥35mm、病變環周范圍>3/4、組織浸潤深度M3~SM1例數占比高于對照組,提示低蛋白血癥等或與并發癥的發生有關,經進一步分析發現,病變環周范圍>3/4、組織浸潤深度M3~SM1是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患者內窺鏡治療后發生并發癥的影響因素,這主要是因為病變環周范圍過大,可導致黏膜環周缺損面積增大,而誘發急性炎癥反應,導致患者出現潰瘍,引起食管壁纖維化,促進食管狹窄形成[13-14]。相關報道指出,低蛋白血癥、合并糖尿病等是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的影響因素[15],但本文結果與上述報道結果不符,這或與本文中糖尿病、低蛋白血癥相關病例數較少有關,故后期需進一步分析該因素與并發癥發生的關系。
綜上所述,病變環周范圍>3/4、組織浸潤深度M3~SM1是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患者內窺鏡治療后發生并發癥的危險因素。但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處,納入樣本量較少,可能會對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產生影響,導致結果出現偏倚,故后期需增加樣本量進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