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娜
摘 要:深入推進的新課改,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讓傳統教學模式已無法同社會發展相適應。在此形勢下,多媒體教學技術應運而生,并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在初中階段的教學科目中,音樂是一門基礎的學科,也非常重要,所以應借助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實施多媒體教學,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更加輕松愉快地學習;另一方面也可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對學生獲取新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簡要論述了鋼琴教學中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積極作用,并針對其具體應用策略展開了深入探究,分析了在鋼琴教學中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需注意的事項,以供參考。
關鍵詞:鋼琴教學;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
進入信息社會,生產、生活的諸多方面均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尤其是廣泛應用的多媒體信息技術,更是極大地改變了教學方式,而部分專用教學軟件的應用也極大地方便了現代化教學,其中自然就包括鋼琴教學。深入推進的新課改,給鋼琴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音樂教師將素質教育的要求與鋼琴教學聯系起來,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借助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以多樣化的形式向學生呈現所學內容,既可以具化抽象的知識,使之變得更加形象,也能把學生的多種感官調動起來,增強其學習興趣,讓教學效果得到優化。
一、鋼琴教學中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積極作用
(一)擴充課堂容量
音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快速完成對教學資源的搜集和對課堂容量的擴充。一方面,教師可在網絡上搜集與音樂史有關的圖文、視頻資料,從而讓教材在此方面的不足得以彌補;另一方面,教師也可利用相關題庫,提供較多的習題給學生練習,使之復習及時,所學知識也可得到很好的鞏固。
(二)促進師生互動
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有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展開良好互動。學生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下,能夠主動對不同的articulation、演奏的手型進行了解,并能就樂曲表演同教師展開討論,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如此一來就自然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1]
(三)直觀呈現知識
在對鋼琴表演的曲目、樂理知識進行學習時,教師往往會基于曲譜為學生展示、講解相應內容,曲譜上的符號過于抽象化,如連音線、圓滑線、時值等概念缺乏直觀展示時,對一些缺乏良好感知力的學生來說,如此教學模式不能取得理想效果。但若采取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展示,學生通過觀察連奏彈法、斷奏處理的表演變化,對曲譜有清楚認識。換言之,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把知識直觀展現出來,有效教授重難點知識。[2]
二、多媒體信息技術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
(一)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對音樂教師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教師也常以此為基礎設計教案、展開教學。學生只有對音樂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后,才會主動聽講,并想要深入了解相關音樂知識。傳統的音樂教學往往是立足于教學大綱,在單調的課堂內灌輸知識給學生,進行單純的說教,而這樣就極易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3]所以如何培養學生對鋼琴的學習興趣,是教師需要思考的首要問題,而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則使該問題迎刃而解。教師以動畫的形式向學生呈現知識,為其創造學習載體,或借助多媒體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以“落提”為例,教師在課堂上可利用動畫展示“落提”的演奏方式,用媒體的放大功能對演奏者的手腕動作進行特寫,讓學生更好地觀察“落往下,提往上”的演奏方法,同時可以結合多媒體設備自帶的計時功能,搭配計時表讓學生觀察在采用“落提”演奏時的觸鍵時間控制,以及“落提”帶來的音量變化,明白如何通過手腕動作和觸鍵時值來完成正確的“落提”彈法。如此不僅能夠讓課堂的畫面感、視聽感大大提升,也有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4]
又如,在教授“落滾”知識時,教師可事先找到部分相關的演奏圖片,并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同時提問學生“落滾”的姿勢和動作能給鋼琴表演帶來哪些好處、為什么“落”要將整只手提至空中、在下落時如何將手臂的力量傳輸至指尖等。當手指落在鋼琴鍵上時又該如何完成“滾”的動作,由學生提出猜想后再利用互聯網引擎搜尋相關的演奏視頻,用觀看視頻的方式來驗證學生的猜想是否成立,這樣做有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也強化了其對演奏方法的認知和理解。[5]
(二)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提高音樂教學效率
長時間以來,廣大教師均積極致力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則會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1.展示音樂知識的形成過程,強化學生的知識體驗
在傳統教學中,課堂教學的主體是教師,學生是在被動接受知識,教師對教授這一環節的體驗比學生對知識的體驗更為重要。隨著新課改深入推進,此教學弊端也應被解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其知識體驗予以重視。教師在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時,可通過動態化的技術手段把音樂知識的形成過程展示在學生面前,增強其學習體驗。以往的音樂教學,教師經常需要在課堂上寫下很多板書,而這樣就讓本就有限的時間被浪費。倘若教師發揮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優勢,則能夠有效節省這部分時間,將音樂知識的形成過程作為重點內容向學生展示,幫助其獲得一個良好的知識體驗。以“音符”的教學為例,在傳統的鋼琴教學中,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一個個講解音符代表的聲部,然后進行演示,而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音樂軟件,讓學生自己點擊電子曲譜中的音符,聆聽音符發出的聲音,讓學生親身實踐、清晰認識音符的作用,深化其理解,防止學生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去學習音樂。[6]
2.整合多方面的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因為缺乏豐富的教學資源,所以在傳統教學中,師生對教材和教輔資料的依賴性很強,雖然這樣有助于學生打牢知識基礎,但音樂知識視野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將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師生便擁有了更加廣闊的知識獲取途徑。比如教師可推薦相關的網絡課程平臺給學生,使之在名師的啟發下打開新的學習思路;還可以綜合利用相關資源(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重新架構鋼琴教學知識,從而讓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三)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突破音樂教學難點
以計算機為代表的多媒體信息技術可將教學需要聯系起來,相互轉換為教學內容的多個方面,包括大-小、遠-近、靜-動、快-慢、虛-實等,以生動的形式對鋼琴的演奏過程予以再現,將學生的認知時空擴大,認知過程縮短。同時,還能夠把豐富、具體且具有代表性的感性材料、經驗等展示給學生,突出觀察點,對現象的內在聯系予以揭示,引導學生展開深入思考,減少思維困難。在音樂教學中,若教師僅僅只是枯燥地講解理論知識,那么學生就無法較好地感知和體會,也不能輕松理解部分知識,鑒于此,教師可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來解決這一問題。[7]
例如對于鋼琴結構的講解,傳統教學中,教師只能根據剖視圖生硬講解鋼琴的組成,而借助多媒體技術后,教師可以依靠媒體視頻動態展現鋼琴的配置,如鋼琴的弦槌、弦碼、音板、琴鍵、止音器、背柱等,并借助視頻向學生展示出在鋼琴演奏中,這些部件是如何運作的,如何在演奏者的操作之下創造出美妙的音樂。利用動態剖視的方式展現鋼琴的表演原理以及合理彈奏鋼琴的方法,讓學生的思維與推理難度降低,能夠順利解決教學難點,實現教學效果的優化。
(四)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優化教與學的關系
新形勢下,面對快速發展的社會,傳統音樂教學的模式已無法較好適應社會發展,也不能讓學生的個性需求得到滿足。應用多媒體技術有助于教師正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優化教與學之間的關系,讓二者由獨立變為統一,如此才能把多媒體技術的價值和意義發揮出來。把信息技術同互動教學相結合,促進形成良好、平等的教學模式,避免出現單一導向模式。在此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身份也發生變化,和諧的課堂氛圍在構建高效課堂方面可起到積極作用。教與學的關系不斷得到優化,讓師生之間的雙邊互動順利實現,在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同時,也能夠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
(五)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幫助學生認識鋼琴特點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讓教師在不需要運用太多樂器的情況下就能為學生呈現出不同樂器的演奏場景,讓學生根據對不同場景的觀察,了解到各種樂器的演奏特點。例如,著名鋼琴家理查德·克萊德曼就曾用鋼琴表演了中國的經典名曲《梁祝》,《梁祝》是發生于中國東晉時期的故事,其故事內容帶有典型的中國古典文化印痕,如對封建倫理迫害女性的批判和對超越世俗倫理真愛的歌頌。在過去,《梁祝》多以二胡等傳統樂器的演奏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這些傳統樂器的表演雖然優美,但相較之下,鋼琴音域寬、音區多,能對音樂情感和藝術思想進行多元化的傳遞,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演繹,讓這一中國傳統曲目被賦予了更加細膩、更為動人的情感表達,也讓聽者對《梁祝》想要講述的故事和想要傳遞的情感有了更深層的感悟。[8]教師便可以同時播放鋼琴版《梁祝》和二胡版《梁祝》的演奏視頻,讓學生在聆聽兩個視頻后進行對比,來發現鋼琴在表演上的特點,發現其與中國傳統樂器的區別。
再如中國鋼琴家王建中于1973年改編的《百鳥朝鳳》,也是以鋼琴為載體,利用鋼琴在音域和音區上的優勢來賦予曲目更豐富的展現方式,讓曲中“百鳥”借助演奏,活靈活現浮現在聽眾的腦海中。還有沈傳薪的鋼琴組曲《云南民歌五首》,同樣是以西洋樂器來展現中國傳統民歌,在保留原民歌主旋律的前提下,選擇以八度平行的方式齊奏民歌主題旋律,這讓鋼琴曲的云南民歌比原本的民歌表演更婉轉、更抒情。這些帶有中國傳統音樂藝術特色的鋼琴曲都可以作為多媒體教學中的對比材料,教師將其和傳統樂器的演奏視頻一起呈現給學生,學生在聆聽中對比、思辨,就能更敏銳地捕捉和區分不同樂器的表演特色和藝術特點,也能對鋼琴表演的要點有更深刻的感知。
三、在鋼琴教學中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需注意的事項
(一)多媒體不可完全替代板書
如果想有效發展鋼琴教學,教師需積極探索怎樣結合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讓二者相互補充、促進,不能完全依靠多媒體信息技術將傳統的板書代替。
如教導學生譯譜時,教師在講解時可先將五線譜的概念、基本性質等通過板書呈現出來,再借助多媒體對譯譜過程予以直觀呈現。這樣學生不僅能從板書上把握這一節課的重點學習內容,還能夠利用多媒體對譯譜過程進行觀察。
(二)要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
音樂教師應深刻認識到多媒體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教學輔助工具,將其應用于教學中是為了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并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讓教學重難點得到順利解決。倘若教師僅僅只是為了應用而應用,則極易弄巧成拙,影響教學進度和實效。例如,部分教師未對多媒體課件予以合理使用,只是單純將其作為各種鋼琴表演視頻的播放載體,這就導致多媒體的教學作用被大幅度削弱,以至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不高的情況出現。
四、結 語
總而言之,多媒體信息技術和鋼琴教學課堂教學相互融合是大勢所趨,可以使音樂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促進其音樂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也可直觀呈現出抽象知識,便于學生理解,所以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對多媒體信息技術予以恰當運用,從而讓有效教學成功實現。
(長春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 童雪.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在鋼琴教學及演奏中的運用[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1(1):25-26.
[2] 任超.多媒體鋼琴教學對傳統鋼琴教學的優勢[J].藝術評鑒,2021(3):146-148.
[3] 常薰勻.淺析網絡技術對鋼琴演奏教學的輔助作用[J].作家天地,2021(8):31-32.
[4] 周毓榮.“互聯網+”背景下的鋼琴教學及演奏研究[J].新智慧,2021(17):19-20.
[5] 王藝紅,王子文.互聯網下的鋼琴教學[J].當代音樂,2021(8):50-52.
[6] 秦翀.信息技術在鋼琴重奏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戲劇之家,2022(19):184-186.
[7] 莊雨,潘芳,張國慧.鋼琴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教學,2022(11):152-153.
[8] 陳聰.鋼琴教學方法創新途徑淺析[J].戲劇之家,2020(27):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