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春桂
在新的課程標準中,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闡述清晰而到位,包括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其中,著重強調了“文本”的重要作用,對“文本”的學習和挖掘主要體現在閱讀課上。那么閱讀教學就成為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點。當前,依然有部分英語教師沿襲著以往的教學方式,結構法和解構法仍然主宰著閱讀課堂。一篇文章往往被拆分得四分五裂,從詞組、句型到語法,卻忽略了文章整體和它本身所體現出來的文化意識、思維方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同時也沒有考慮到如何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與我們所詬病的“填鴨式”教學如出一轍。在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中,提出了以“英語學習活動觀”為指導的教學方式,對一線教師的英語教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內涵
“英語學習活動觀是指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依托不同類型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2020,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因此,教師首先要對語篇的主題語境和文化背景進行深度解讀,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根據語篇的文化背景內涵和意義設計出有機融合又層層遞進的活動。課堂活動可以分為三大類:學習理解類、應用實踐類、遷移創新類。這些活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可以相互照應,互相促進。通過活動使得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運用、學習策略應用、思維品質發展和文化意識培養能有機融入,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參與到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整合的主題意義學習活動中,并且能夠使用英語來分析、提出和解決問題,最終體現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所要求的素質。
二、英語學習活動觀指導下的高中英語新教材閱讀課教學設計——以2019人教版必修-Unit1 Teenage Life Reading and Thinking為例
本節閱讀課的設計主旨在于:以主題語境為引領,文本為主體,多種語篇形式為輔助,以英語學習活動觀為導向,以學習理解類、應用實踐類、遷移創新類三種活動為載體,通過三種層層遞進而又相互融合的活動,激發學生們的思考,加深他們對主題意義的理解;指導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即可習得語言知識,又能運用語言技能并進一步運用語言知識闡釋文化內涵,通過中外高中新生的生活的對比,引導學生積極迎接高中生活的挑戰,形成陽光豁達的心態。
(一)單元主題語境分析
本單元的主題語境圍繞 “人與自我”展開。探討了中外青少年在學習、課外活動、興趣愛好、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狀況及面臨的問題。本單元是高中開始的第一個單元,真實地反映了高一新生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和心理困境,非常及時地為學生們打開了一扇交流的窗戶。結合本主題,引導學生們有所想、有所思、有所問,進而能夠在課堂上和同學、老師、作者進行深度的互動,從而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
(二)閱讀文本分析
本模塊的主題是“Compare School Life in Different Places”。旨在向學生展示不同國家和地區高中新生所面臨的的轉變和挑戰,了解世界各地同齡人的生活狀態和情感世界,從世界的高度思考自己的成長過程。理解到“growing pains”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引導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形成克服困難、努力進取的樂觀陽光的心態。文本的標題是“The Freshman Challenge”,來自美國的高一新生Adam面臨著如下挑戰: how to choose courses, how to choos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how to get in the football team,and how to study。最終他在重重困難中發現,只要自己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及做到某件事的決心和責任心,就能突破自己不斷成長。文本與高一新生們的真實情況十分貼合,學生自然而然會把自身情況與Adam作比較,不由自主地進行自我反思,“我又能怎樣做才能盡快適應高中生活呢?”這樣就建立了學生與文本互動的基礎。
本課結束時,學生能夠:1.學習能力:能夠通過文本標題、插圖、主題句等獲得文本主題思想;2.語言能力:能夠獨立有效地閱讀第一人稱自述體文本,了解文體特征,理解語言特點,獲取主要信息;3.文化意識:了解國內外高中新生面臨的同樣問題,如學習、人際交往,興趣愛好等;4.思維品質:學會分析青少年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理性客觀地思考解決方案。
(三)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設主題語境,為語言學習搭建“腳手架”。(學習理解類活動)播放1分37秒的視頻,里面描述加拿大國際學生Emily周五一天的學校生活。看之前,創設情境: If you want to study abroad for a year, what information do you want to know?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Emily may have something to tell you.提出問題:1.Which country does Emily study in?2.How many classes does she have?What are they?3.How do you think of her school life?此三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分別叫學生舉手回答,第三題可提問不同學生,分享不同觀點。
活動二:分組討論問題,激發表達欲和學習熱情。(學習理解和遷移創新類活動)4.What other things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school life in other country?Which country in particular? (收集小組提出的想了解的國家和項目,作為課后小組任務,下節課在班上分享) 5. What would you tell a teenager from another country about school life in China?(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涉及,如學校運動會、各種社團、宿舍和同學關系、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等。此處可提供一些參考詞匯為學生建立腳手架)
活動三:整體分析文本,概括、梳理、整合信息。(學習理解類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文章插圖和標題,預判文章內容,進而通過skimming,尋找每一段的key words or key sentences.并通過思維導圖概括文章主題大意和段落大意。可讓幾個學生投影分享。
活動四:細讀文本,獲取主人公發現問題,感知問題,解決問題的信息。(學習理解類活動、應用實踐類活動)完成課本P15第4題的表格。并根據表格內容復述文本。
活動五:互相采訪,深度挖掘文本。(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類活動)
(四)教后反思
以往的閱讀教學,大多是在解構文本,僅僅停留在語言知識的講授,這樣的閱讀課是表面的,淺薄的。教師只有在對文本進行充分的解讀和分析后,才能制訂出符合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教學設計,才能達到新課程新教材的理念要求和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在本案例中,作者深入研究英語學習活動觀在閱讀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方法,探索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三類學習活動之間層層遞進又有機融合的關系,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作為教學目標,深度發掘文本、激發文本潛在的育人價值,引導學生采取有效的相應的閱讀策略,實現了教學目標,啟發學生思考、分析,進而進行評價和創新,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