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光強 李剛 黃秋慶
摘 要:數字技術的出現及發展,正在徹底改變企業組織的管理運營方式,質量管理也不例外。眾多企業正在尋求利用數字工具和解決方案來提高其質量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本文概述了數字化質量管理的相關內容,并結合某數字化質量管理系統的搭建案例進行分析,包含數字化工具和解決方案的概述、數字化質量管理的優勢以及在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
關鍵詞:數字化 質量管理
Realization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ath of Enterprise Quality Management
Feng Guangqiang,Li Gang,Huang Qiuqing
Abstract: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is completely changing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ode of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and quality management is no exception. Many businesses are looking to leverage digital tools and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ir quality manage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contents of digi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analyzes the case of a digital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ing the overview of digital tools and solutions, the advantages of digi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he challenges fac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Key words:digitiz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1 數字化發展趨勢
在全球層面,隨著技術的發展,目前全球正興起新一輪工業革命。數宇化和網絡化使得信息的獲取、使用、控制及共享變得極其快速和康價,由此產生了真正的大數據,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應用將從根本上提高工業知識產生和利用的效率,極大地解放人的體力和腦力在國家層面,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部署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在制造行業層面,生產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級需求凸顯;通過嵌入智能系紛對現有機械沒備進行改造升級成為更加務實的選擇,如打造智能工廠,實現“設備互聯、數據互換、過程互動,產業互融”的智能制造模式。
在企業層面,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通過數字化技術提升競爭優勢,利用數字化工具改善其運營狀況。質量管理也不例外,數字化工具和解決方案成為許多企業質量管理戰略和流程的關鍵組成部分。
因此,了解數字化質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對于最大化數字技術提供的潛在好處至關重要。實現數據共享,可以使更多的人更充分地使用已有數據資源,減少資料收集、數據采集等重復性勞動和相關費用;基于大數據的決策更能符合市場需求及企業發展方向,創造更大經濟效益。
2 數字化質量管理的優勢
數字化質量管理可以為企業提供廣泛的好處。首先是提高了質量流程的執行速度和執行準確性,因為數字化工具和解決方案可以自動化、智能化某些手動的、重復性任務。進而減少相關的時間和成本,同時提高其準確性、一致性和可靠性。其次,數字化質量管理能實時監控和跟蹤整個組織的質量指標,提供可預見性和主動糾偏。這有助于在潛在的質量問題成為主要問題之前識別和解決它們,甚至確定新的改進機會。最后,使用數字化工具和解決方案還可以促進協作和溝通,從而更輕松地在整個組織內共享高質量、高準確性的數據和資源,避免溝通誤區造成的各自損失。
3 數字化質量管理的挑戰
盡管數字化質量管理具有諸多好處,但其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諸多挑戰。主要包含如下四點:①實施數字化解決方案的成本和復雜程度均較高;②對技術技能和資源的要求較復雜;③收集和存儲敏感質量數據相關需要考慮安全和隱私風險。④實施數字化質量管理解決方案的企業要確保整個組織中的每個人都參與向數字化的過渡。這不僅包括投入必要的時間和金錢來培訓員工和利益相關者如何使用數字工具和解決方案,還需要幫助他們了解潛在的好處以及他們如何為他們的成功做出貢獻。
4 數字化質量管理系統搭建案例
4.1 背景
近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芯片短缺等因素影響,汽車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企業質量管理的核心業務分解來看就是用戶體驗和成本降低。結合質量成本的概念,好的用戶體驗是通過直面用戶,最快速度響應用戶需求,最快速度解決用戶關注問題;通過持續降低產品質量問題從而持續降低外部質量損失。成本降低要求將內部質量成本充分分解到各區域和各過程,每個區域和每個過程關注對過程質量成本指標對策的制定和實施,從而持續實現內部質量損失的降低,兩者結合將總的質量成本持續降低,隨著數字化時代的發展,收集用戶需求,反饋用戶關注問題解決進展,內部質量成本快速收集都要求企業更多地應用數字化系統和理念來實現快速和最大速度。
4.2 現狀調查
質量管理的三個主要管理過程包含外購件來料質量監控、制造過程質量監控、用戶體驗質量監控,分別對應質量三不原則——“不接受質量缺陷、不制造質量缺陷、不傳遞質量缺陷”。
4.3 業務痛點分析
4.3.1 外購件質量監控存在的痛點
①零部件檢測時間長、檢測數量巨大且持續在增加,最終導致檢測成本居高不下。造成檢測成本較高的原因主要為零件批次及種類多,未制定檢測退出機制,在合格品上浪費大量重復不必要檢測成本,另外產線質量問題及新項目需要增加較多檢測項目,測量總量不斷增加,導致零件來料檢測時間長、數量巨大,最終增加了無謂的鑒定成本。②測量數據分析利用率低,事后檢測未對變異進行預警。只是重復檢測、重復退貨,人工分析效率低、時效性差,無法覆蓋所有項目,無法及時進行趨勢預警。③測量數據分析、反饋和調用周期長。統計發現大量的人力成本及時間成本均消耗在了數據收集、查找、分析和調用上。究其原因,當前的質量檢測數據均以原始報告的形式存放于公共網絡上,當需要查詢某一特征數據時,必須查閱檢測記錄表、相應單號,進入對應文件夾查看原始報告并進行數據轉錄,花費大量時間用于數據收集和整理,效率低下。
4.3.2 制造過程質量監控存在的痛點
①過程能力不穩定,達標率低。究其原因,現有方式為傳統的人工統計,每次用時較長、時效性差,回顧頻次低,工位建造數據未及時監控,沒有異常點和趨勢變異預警功能,在數據有異常突變的早期未進行及時干預糾偏,在數據突變后期才識別,此時往往已造成零件超差,無法做到實時快速響應糾偏。②質量問題分析解決周期長,問題解決按期關閉率低。調查原因發現目前無專門的質量問題管理系統,主要為人工進行質量問題管理,未能及時提醒質量問題負責人進行問題分析解決,問題推進緩慢。
4.3.3 用戶體驗質量監控存在的痛點
①售后質量信息傳遞滯后,質量問題改進緩慢。其主要原因為:市場售后質量問題主要用表格和清單管理,由工程師進行信息收集匯總于問題總清單中,售后質量信息各環節傳遞滯后,無法實現即時性。售后質量工程師一周后才能拿到售后維修信息,從而造成質量問題解決周期長,用戶體驗差,并導致售后外部質量損失高。②售后維修信息缺失、完整率低。在售后信息的完整度方面存在嚴重不足。究其原因,市場維修信息主要來源于售后維修系統以及用戶之聲,部分來源于售后三包系統的故障信息未監控。未完全打通市場三包維修數據,且部分故障服務站未反饋直接進行維修處理,導致售后市場維修信息完整率低。
4.4 數字化系統搭建
基于以上業務痛點及原因分析,現搭建數字化質量管理系統,系統分為三大子模塊:(1)外購件質量管理模塊;(2)制造過程質量管理模塊;(3)用戶體驗管理模塊。下面針對該三大子模塊的搭建進行說明,見圖1。
4.4.1 外購件質量管理模塊搭建
結合數字化轉型升級,建立外購件質量管理系統,針對以上痛點在系統中針對性地建立相應模塊:
(1)建立測量標準庫及測量數據庫子模塊,測量數據按標準自動存至數據庫,隨時調取任何檢測數據,實現數據收集“零”耗時,大大提升數據分析效率。
(2)建立趨勢預警子模塊,系統將數據庫數據按規則進行數據自動分析,并建立警戒線及時預警。建立輔助決策子模塊,調取同類超差問題歷史處置信息輔助團隊快速決策。
(3)建立供應商管理子模塊,建立供方分級動態管控子模塊,實時統計供應商零件檢測情況,根據設定規則,實時進行管控方案調整并存檔。建立問題管理子模塊,系統自動跟蹤推進,定時提醒。建立供應商數據共享子模塊,將質量檢測前移。建立檢測原理輸出子模塊,將檢測方法提前輸出至供應商,提升供應商檢測能力,做好事前預防,見圖2。
4.4.2 制造過程質量管理模塊搭建
基于過程能力不穩定、質量問題按期關閉率低兩大痛點,在此系統中建立相應模塊和制定措施如下:
(1)建立過程能力統計數據自動預警系統。自動抓取數據,自動生成當天過程能力報告,識別出不合格項,查看具體變化趨勢并及時分析解決。利用數字化手段、實時監控尺寸特征變化、在出現變異后給出預警,提醒工程師關注;同時可根據售后關聯問題查詢相關數據變化趨勢,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預警早調整。
(2)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塊,實現一鍵查詢全生命周期數據功能,降低售后響應時間。建立統一的變化點管理系統,將設計變更、工藝變更等變化點的狀態進行集中管理。制定時間節點進行預警,縮短變化點周期。
(3)建立質量問題狀態管理模塊,便于識別并推進低狀態問題,同時搭建郵件提醒功能,在問題快要到達相關節點時,自動發郵件提醒負責人跟蹤,提高問題解決效率,見圖3。
4.4.3 用戶體驗管理模塊搭建
基于售后質量信息傳遞滯后、質量問題改進緩慢和售后維修信息缺失等痛點,進行原因分析后,在系統中建立相應模塊并針對性地制定如下措施:
(1)依靠數字化系統打通三包維修數據,實時接收售后維修數據,在服務站更換零部件前參與技術支持及維修方案建議,實現降低整機更換率的目標。建立數字化問題管理系統流轉,縮短不同區域之間信息傳遞時間,實現問題閉環管理。
(2)建立用戶體驗系統數據應用模塊,實現售后問題數據自動化多維分析。建立用戶體驗系統異常自動預警功能,實現1天內系統完成自動識別異常并發送至相關負責人關注異常點,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抑制問題,見圖4。
4.5 效果呈現
通過搭建數字化質量管理系統,在產品質量、用戶體驗和質量成本上都有大幅的改善。在外購件監控環節,外購件抽檢合格率提升9%,單臺鑒定成本降低25%,檢測工廢成本降低20%;在過程質量控制環節,過程能力達標率提升5%,綜合一次合格率提升1.5%,質量問題按期斷點率提升6%;在用戶體驗提升環節,用戶之聲反饋問題數持續下降,千臺車故障數(IPTV)及單臺車返修成本(CPV)下降明顯,達到預定目標。
5 結語
本文對數字化質量管理的發展趨勢、優勢及挑戰進行了介紹,并通過搭建一個具體的數字化質量管理系統及其效果進行分析說明。該系統的使用,有效降低了零件超差率、千臺車故障數(IPTV)、單臺車返修成本(CPV);提高了工作效率、過程能力穩定性、用戶滿意度,為企業探索實踐數字化質量管理提供了部分參考借鑒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唐全軍,羅奇,孫伯儒,段吉華,吳明奪.數字化賦能精益質量快速發展[J].《中國質量》,2022年06月第492期:31-36.
[2]楊國安著;和陽整理.《數智革新:中國企業的轉型升級》[S].中信出版社,2021.12,ISBN 978-7-5217-3752-3.
[3]張子成,鄧忠英,馮明華,羅艷.智能動態售后服務質量提升[J].《中國質量》,2022年06月第492期:20-24.
[4]陳春華著.《價值共生:數字化時代的組織管理》[S].人民郵電出版社,2021.4,ISBN 978-7-115-5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