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放 張藍兮
摘 要:以貴陽市具有特色的地鐵、環城快鐵、道路公交、低運量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為例,通過前期規劃融合銜接、基礎設施融合建設、出行網絡融合互補、信息系統融合提升、政策法規統籌融合等為核心做法,以實質推動城市級公共交通實質融合,切實促進公共交通服務提質增效,助力實現貴陽市高質量發展的總目標。
關鍵詞:公共交通 道路交通 軌道交通 市域鐵路 融合發展
1 研究背景
2019年9月和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分別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和《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均要求各地要推進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的融合發展,構建運營管理和服務“一張網”,實現設施互聯、票制互通、安檢互認、信息共享、支付兼容。
但在各城市實際探索中,城市級公共交通一般包含道路公共交通、城市軌道交通、城際鐵路交通等多種制式體系,由于它們的管理機構、實踐體系和運營模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往往導致它們之間的融合度相對較低。本文以貴陽市特色化探索城市級公共交通“多網融合”發展為例,分析該地區城市級公共交通“多網融合”的難點、重點及方案,為其他同類城市的公共交通“多網融合”發展提供參考。
2 貴陽市公共交通發展現狀
2.1 基本情況
貴陽市現有公交線路條約343條(含市公交運營集團234條),總里程6023公里,含中環BRT線路共17條,運營里程422公里。近幾年受多種因素影響,道路地面公交客流逐年下滑,貴陽城區常規公共2021年出行人次約3.6億人次,客運強度272人次/百公里,主要城市平均值204人次/百公里。線路如圖1。
截至目前,貴陽市共2條地鐵線路,55個站點,軌道交通1號線于2019年全線開通運營,2號線于2021年4月28日開通運營,合計地鐵運營里程74.4公里。累計客運量1億人次,日均客運量31萬人次,負荷強度0.4萬人次/公里,未達到地鐵線路初建城市平均值0.46萬人次/公里。貴陽市環城快鐵于2022年3月投入運營,運營里程113公里,共17個站點,日均客流量1500人次/日,負荷強度13人次/公里。
通過對其客流進行初步分析,可以得到結論:道路地面公交由于按高峰期客流進行資源配置,同時又要實現公交普惠化覆蓋服務,部分線路存在運能“閑置”情況。
(1)道路地面公交高峰時期客流滿載率68%(高峰滿載率較低的線路主要為城際線路、指令性線路、協議補貼線路、大學城線路),平峰期間客流滿載率僅39%(通過提高平峰期間發車間隔,30分鐘一班次,實現客流匹配降本增效)。
(2)城市軌道交通尚處于客流培育階段,運輸能力為116萬人次/日,現狀軌道交通客運量為31萬人次/日(其中1號線14.7萬人次/日,2號線16.3萬人次/日),富余運能為85萬人次/日,占比約73%。
2.2 問題分析
2.2.1 公交結構不完善,軌道交通服務覆蓋不足
貴陽市已開通的軌道交通線路(軌道1號線,2號線一期、二期和環城快鐵項目)占公交客運總量比重約為21%(低于全國主要城市平均水平40%),常規公交約為79%。然而由于貴陽市山地城市特點,城市呈多組團、分散式分布,僅有的1號線和2號線尚不能將所有核心城區串聯起來,加之僅有兩條線路運營,網絡客流提升效應尚未顯現。
2.2.2 公共交通“四網融合”度不高
(1)接駁線路不足。軌道交通、道路交通、市域鐵路等項目相互之間客流支撐不足。如軌道1號線新寨站、白鷺湖站、竇關站接駁公交線路僅有1-2條,不能完全滿足出行需求。
(2)接駁效率低。由于缺乏具體的規章制度,各系統間的接駁并沒有固定要求,接駁設施不足、接駁距離過長、換乘方式不便等問題始終突出存在,沒有辦法發揮公共交通的協同提振作用。比如現狀軌道1號線平均換乘距離約120m,軌道2號線平均換乘距離約160m,均大于國家規范50m。
(3)分工不明確。貴陽市公共交通現狀存在部分道路公交和軌道交通服務范圍相互重疊,造成公共交通運力的重復投入。如常規公交3路,與軌道2號線站點重復比例約64%。
(4)道路未建設完成。軌道站點周邊道路交通情況不一,有的接駁完善,也有的缺乏具體的接駁道路,基礎設施仍需完善。如軌道2號線馬王廟站周邊,馬王路尚未通車,無法引入接駁公交。
為此,貴陽市結合城市實際,提出了為加快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公共交通體系,實現貴陽市地鐵、環城快鐵、道路公交、低運量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發展為主抓手,切實促進公共交通服務提質增效,助力貴陽市高質量發展的總目標。
3 “四網”融合方案
核心目標:推動城市地鐵、市域快鐵、道路公交、有軌電車的融合發展,建立以軌道交通為骨干、道路公交為基礎,其他交通系統為補充的一體化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增強市民乘坐出行的便捷度,提升客流量及公共交通分擔率。
3.1 前期規劃融合銜接
一是因地制宜制定低運量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目前貴陽市的線路覆蓋了多數區域,但是貴陽市由于有著“超級大盤”的存在,僅有一兩個軌道站點支撐無法完全滿足市民出行需求,下一步將在客流出行較大的花果園、未來方舟等樓盤區域積極推進低運量軌道交通的敷設研究工作。
二是開展軌道交通與道路公交資源共享研究。同步開展軌道交通站點、車輛基地、供電網絡等設施與道路公交停保場、首末站的整合及資源共享研究,提升資源集約利用水平。
3.2 基礎設施融合建設
一是繼續推進在建項目建設。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推進軌道交通3號線一期、S1線一期、有軌電車T2線一期等項目建設,確保按期建成投運。
二是繼續完善公交基礎設施。加快公交場站建設,推進實施馬王廟公交樞紐站、文化山公交樞紐站、黑石頭停保場等7個公交場站建設,保障公交道路的有效運行。
三是同步開展與軌道交通站點接駁的公交場站建設。強化一體化規劃設計理念,在地鐵、有軌電車站點設計時,同步考慮建設與道路公交便捷換乘的公交場站等設施。
3.3 出行網絡融合互補
一是優化道路公交線網及運能。根據軌道交通開通運營時序及客流情況,分期優化調整貴陽市公交線路117條,特別是針對道路公共交通等待時長不準確、等待時間較長、綜合體驗較差等問題,積極開拓“精準運力”“精準投放”“系統優化”等工作,依托信息化手段,重復線路進一步優化精簡、重點線路增加運能、接駁線路優化動線等方式,積極優化整體交通提級賦能。
二是提供多層級的公交服務。針對市場化、個性化出行需求,積極推進開通定制公交,為市民提供高品質、多樣化、一站式的公交出行服務。在全力做好基礎保障性公交服務的同時,按市場情況和市民的個性化出行需求,充分利用公交優勢資源,拓展定制公交運營范圍。
三是提升公交接駁換乘效率。在軌道交通運營線路未覆蓋的大型社區,增設微循環公交線路接駁軌道交通站點。同時結合軌道交通沿線公交場站建設,完善公交接駁線路。
四是完善軌道站點周邊慢行系統及P+R設施。系統謀劃市民出行服務體系建設,打通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在各軌道站點、道路公交站點投放共享單車,合理設置非機動停車位,同步推動老灣塘、中興路等終點站P+R停車場建設,打造出行便捷的15分鐘生活圈。
3.4 信息系統融合提升
一是搭建統一的公共交通云平臺系統。依托已建貴陽軌道交通線網智慧城軌中心項目,通過整合計算、存儲、網絡資源,打造一個“四網”融合公共交通門戶,優化地鐵、道路公交、環城快鐵、低運量軌道交通運營組織,實現便捷銜接、安檢互信,最終形成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一張網”的管理模式。
二是推進貴陽市公共交通多模式出行信息服務系統(MaaS)建設。以一應黔行APP為統一出行服務端,整合城市級公共交通出行各制式出行需求,打造聯程規劃引擎、信息聚合引擎、一碼通行引擎三大核心引擎,構建多運力協同的聯程規劃、聚合支付、統一預約的能力,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出行智能服務。
三是搭建統一的公共交通客服系統。融合地鐵、有軌電車、道路公交等各種交通方式涉及的乘客咨詢、投訴等服務功能,搭建統一的公共交通客服系統,實現統一運維。
3.5 政策法規統籌融合
一是整合完善政策法規。圍繞城市公共交通資金保障、規劃建設、運營服務、基礎設施管理、附屬及衍生資源經營等內容,整合現行《貴陽市城市軌道交通條例》《貴陽市公共交通管理條例》等相關法規,制定出臺《貴陽市公共交通條例》,從法律層面支撐公共交通可持續發展。
二是建立科學合理的票價體系。根據政府有關工作安排,適時啟動《貴陽市公共交通票價管理辦法》編制工作,旨在以構建科學合理的票價體系,體現“公益+市場”運營模式,用商業價值體現品質服務,規范公共交通票價管理,增加公交出行吸引力。
三是推行“公交優先”戰略。研究出臺《支持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實施方案》,加強對公交專用道的執法監管。
4 經驗與總結
一是立足實際,統一主體。國家層面的“四網融合”一般指代鐵路干線、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和城市級的軌道交通,但是由于干線鐵路、城際鐵路的管理主體為國家鐵路部門,而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的管理主體為城市主體政府,在融合上天然存在差異。貴陽市立足于自身實際,提出了具有城市級特色的地鐵、環城快鐵、道路公交、低運量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思路,將地方政府管理的所有公共交通資源進行整合打包,具有重要突破。
二是政府指導,企業統合。貴陽市為實質開展城市級公共交通融合發展探索,組建貴陽市公共交通投資運營集團公司,創新性的將負責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和運營的貴陽市城市軌道交通公司、負責提供市域環城快鐵資金的平臺公司貴陽市鐵路投資有限公司和負責城市道路公交出行的貴陽市公共交通公司全部整合為一家企業,從管理和實施主體上進行統一,更能發揮資源集約效應。
三是政策先行,系統開展。各個城市的公共交通資源整合工作各具特色,貴陽市特色性的提出強化政策對“四網融合”的支持,圍繞城市公共交通資金保障、規劃建設、運營服務、基礎設施管理、附屬及衍生資源經營等內容,更新制定一整套的《貴陽市城市軌道交通條例》《貴陽市公共交通管理條例》《貴陽市公共交通票價管理辦法》《支持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實施方案》一整套支撐文件,為多制式公共交通系統的融合提供了具體指導。
參考文獻:
[1]貴陽市交通委員會,貴陽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規劃中心.貴陽貴安公共交通總體規劃.
[2]貴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貴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3]貴陽市公共交通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推進公共交通“四網”融合專項工作方案(2022.07).
[4]貴陽市交通委員會,關于城市公共交通分擔率的情況說明.
[5]李俊.交通科技與管理(期刊).新時期城市公共交通“提質升級”研究.
[6]周仕能.貴州大學(期刊).貴陽地鐵1號線車輛維保質量管理優化研究.
[7]劉洋.交通科技.關于貴陽城市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線路接駁優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