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龍 林楠 牛欣欣


摘 要: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群精準對接區域經濟結構布局,圍繞區域產業升級和技術更新,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推進德育教育;創新“德技雙修、三融三分、工學結合、校企共育”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能力遞進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推進資源庫建設與升級;實施“五大計劃”,打造創新團隊;引入“三新”,校企共建雙創平臺、“五大技術服務中心”和實踐教學基地;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開展高質量培訓;建設專業群建設指導委員會,創新機制,完善制度,構建專業群運行機制和保障體系。通過建設,實現專業群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和創新發展,打造“西鐵院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群”品牌,引領帶動國內同類專業群發展。
關鍵詞:德技雙修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模塊化課程體系 雙師型創新教學團隊 課堂革命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High-level Professional Groups of Railwa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Wang Junlong,Lin Nan,Niu Xinxin
Abstract:The railwa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group of Xi'an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ccurately docks with the layout of 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and continuously deepens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round regional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echnological upgrading. Implementing moral cultivation is to promote moral education; Innovating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dual training of German and technical skills, three integrations and three points, integr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learning, and school-enterprise co-education” is to? build a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with progressive capabilities,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upgrading of resource pools. Implementing the “Five Plans” is to build an innovative team; Introducing the “three new” is to build a dual innovation platform school-enterprise with “five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s” and practical teaching bases. Solving technical problems for enterprises and carrying out high-quality training is to establish a steering commit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groups, innovating mechanisms, improving systems, and building operational mechanisms and guarantee systems for professional groups. Through construction,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groups will be realized, and the brand of “West Railway Institute Railwa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Group” will be created,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professional groups in China.
Key words:German technical double study,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l,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dual-teacher innovative teaching team, classroom revolution
1 建設基礎
1.1 特色與優勢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西鐵院)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群精準對接區域經濟結構布局,深化產教融合,雙元育人,核心專業鐵道工程技術是省重點專業、一流培育專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骨干建設專業、中央財政支持建設專業。名師工匠加盟,雙師結構優化,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大師掛帥、工匠加盟、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目前,專業群校企共建共享綜合性實訓基地,工學無縫對接,實習實訓設施條件國內領先。
西鐵院是陜西省示范性高職院校、國家優質高職院校建設單位、陜西省一流高職院校建設單位,專業群緊貼軌道交通行業,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實行訂單培養、工學交替、1+X試點及現代學徒制等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具有軌道交通專業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目前,正在積極與西安鐵路局、廣州南方高速鐵路測量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同探索和推進產業學院的試點建設工作。
1.2 機遇與挑戰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教育部等相關部門陸續頒布了“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提質培優計劃”等重要文件,大力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國家對職教重視程度前所未有,為高質量推進專業群建設和提升專業群人才培養水平提供了重要機遇。
根據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到2025年,鐵路網規模將達到17.5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網規模3.8萬公里以上;西安地鐵規劃建設23條線路,運營里程1226公里,每年共需要軌道交通行業畢業生約50000余人,隨著軌道交通行業轉型升級和智慧交通的推廣使用,現有的軌道交通行業人才與崗位需求不匹配。這為專業群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西鐵院地處西安國際港務區,具備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西安國際港務區作為國內最大的交通樞紐和物流園區,需要大批的高素質軌道交通人才,這為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群高質量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平臺和支撐。
隨著高考制度改革,高職生源出現了多樣性結構和差異化需求,如何實施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開展分層分類個性化培養,已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對全面提升專業群人才培養質量帶來了挑戰。
2 建設措施與實施路徑
2.1 厚植鐵路情懷,創新培養模式,深化“雙元”育人
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成立工作專班,系統推進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資助育人、組織育人等工作。制定落實舉措清單、實施路線圖和完成時間表,形成工作部門聯動協作機制,構建“專業思政”育人大格局。
創新“德技雙修、三融三分、工學結合、校企共育”培養模式,德技雙修,全面推行專業課程思政改革,把愛國主義、工匠精神、職業情懷等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推進“專業思政”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堪當軌道交通事業發展的可靠建設者。三融三分,注重崗課融合、賽課融合、證課融合“三融合”,專業群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高度契合崗位群職業能力要求;依據學情分析,按照基礎相對薄弱、一般、扎實三個層次分層次實施教學;教學過程從全景沙盤、虛擬仿真到校內實訓基地、生產性實訓基地、企業現場,采取過關考核分階段實施;依據教學項目任務,學生按崗位要求分角色開展技能訓練,落實因材施教注重能力培養。工學結合、校企共育,即以學生為主體,以滿足企業需求和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對接群內各專業職業崗位,充分利用土木工程學院和西安鐵路局、西安地鐵、大地測繪等企業中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師生共同參與項目生產,使學生接受現場真實環境的職業訓練,提升學生職業技能和實踐動手能力,實現學校企業“雙主體”共同培養人才,見下圖1。
實施“1+X”課證融通任務,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新路徑。由校企“雙帶頭人”共同制訂融入“1+X”證書標準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模塊化、遞進式”的課程體系,設計“技能逐級遞進、能力漸次提升”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施產業學院建設任務,探索校企雙主體育人新形式。聯合南方高鐵、大地測繪、中天建筑分別共建南方高鐵、大地測繪和中天建筑等3個產業學院。依托產業學院,通過共同建設高水平專業、共同開發課程標準、共同打造師資團隊、共同設立研發中心、共同開發資格認證證書、共同走向國際化“六共同”推動校企雙主體育人。
2.2 重構模塊化課程,深化課程改革,升級教學資源
對接崗位人才需求,對標“1+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實現基于個性發展的模塊化課程全覆蓋;按照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頂層互選的原則,構建共享模塊課程15門、特色模塊課程30門和拓展模塊課程15門;引入鐵路行業技術標準作為職業能力標準,將鐵路規程融入課程內容,建設期內完成教育教學三項標準共計15個;注重價值引領,將“巴山精神”“高鐵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專業教學,實現課程思政全覆蓋;凝練省級課程思政教育案例5個、國家級1個;開發數字資源,融入軌道交通產業施工與維護領域“三新”,開發數字化資源,推進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升級;開發各專業教學資源,建設專業群教學資源庫,見圖2。
2.3 打造精品課程,深化課程改革,推進課堂革命
對接國家教學標準和行業職業標準,注重價值引領,融合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和人文素養,開發和完善業內認可的課程標準60門;結合西安地鐵8號線、西成高鐵等建設項目案例,融入“三新”,動態更新教學內容,校企合作開發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新形態一體化教材共18本,其中申報國家規劃教材2本,省級規劃教材5本;建設15門精品在線課程,打造精品在線課程群;以學生可持續發展為中心,深入推進“課堂革命”,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創樹“為學而教”課堂,推進朋輩式學習,建立學習共同體;創新“三融三分、六學六有”教學模式,打造“課堂革命”經典案例15個,申報省級“課堂革命”典型案例2個,國家級1個;依據崗位能力評價標準和課程標準,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學習增量,注重課前、課中、課后過程評價,強化知識、技能、素質多維考核,開發課程考核評價標準60套。
2.4 深化實施“五大計劃”,匯聚高端人才,打造高水平“雙師型”教學創新團隊
實施大國工匠“加盟”計劃,新增4名大國工匠或技能大師,實現群內各專業都有領軍人物;實施名師“領航”計劃,充分發揮現有教學名師在職業操守、教學能力、科研水平、社會服務能力等方面優勢,引領和帶動教學團隊的整體水平;實施雙帶頭人“引育”計劃,群內每個專業聘請企業技能大師、技術能手和校內教學名師或骨干教師共同擔任專業帶頭人;實施“雙師”素質提升計劃,通過企業掛職鍛煉、教師培訓、項目實踐和技術服務,不斷提升“雙師”隊伍素質,打造校企雙向交流共同體;實施拓建計劃,在原有“兩室一站”的基礎上,群內各專業再拓建1個技能大師工作室和1個教師企業實踐流動工作站,形成教師隊伍建設長效機制。
2.5 對接標準、虛實結合,打造“一平臺、五中心、多基地”
對接軌道交通行業技術升級和國家級港務區物流中心新區產業布局需求,聯合陜西未來測繪科技有限公司、長安大學等區域科技企業和知名高校,建設校企合作智慧雙創平臺,參與國內外重點項目研發與實施,助推創新創業成果轉化,助推專業群科研服務能力;積極參與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以服務中小微科技企業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為主旨,著力打造高水平“行業教育培訓與實訓中心、綜合技能鑒定中心、技術研發中心、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協同創新中心”等“五大技術服務中心”,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與創新創業有效銜接;對接崗位升級和學生可持續發展需求,構建多層次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虛實結合打造多功能實踐教學基地,其中改擴建9個基本技能實訓室,5個專項技能實訓中心;新建虛擬仿真實訓教學基地、BIM實訓基地等共12個拓展技能實訓室。
2.6 融合產教學研,助力企業提質,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利用專業群優勢,依托西安軌道交通職教集團和創建的“一平臺、五中心”,服務軌道交通行業轉型升級;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輻射帶動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的市場化、共享式、綜合型科技創新平臺;利用專業群技術技能和人才優勢,打造“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面向中小學生和社區居民開展鐵路科普教育;辦好國際合作專業,鑄就國際合作辦學品牌,加強對外交流與培訓,培養國際化人才,助力“一帶一路”。
3 結論與創新
(1)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新職業教育法和全國職教大會精神,服務“交通強國、鐵路先行”戰略,圍繞區域產業升級和技術更新,聚焦軌道交通工程領域,堅持立德樹人,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引領改革、支撐發展的當地離不開、業內都認同、國際可交流高水平專業群。
(2)創新“德技雙修、三融三分、工學結合、校企共育”培養模式,厚植鐵路情懷,深化課程思政,推進德育教育,實施“兩大任務”;對標“1+X”,構建能力遞進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打造三層級模塊化課程,建成三項教學標準,開發課程思政案例庫,推進資源庫建設與升級;深化三教改革,校企合作開發新型精品教材,整合優質教學資源,打造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群,深入推進“課堂革命”;實施“五大計劃”,匯聚高端人才,打造創新團隊;引入“三新”,虛實結合,校企共建雙創平臺、“五大技術服務中心”和實踐教學基地;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開展高質量培訓;建設專業群建設指導委員會,創新機制,完善制度,構建專業群運行機制和保障體系。
課題信息:2023年度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鐵道工程技術高水平專業群的建設與實踐(2023SZX487)。
參考文獻:
[1]孟慶瑜,陰冬勝: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人民日報》2021-06-08日(13版)
[2]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2022-05-01
[3]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01).
[4]陳玉琨.教育評價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48-249.
[5]董慧,朱志偉,黃立.基于工學結合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為例[J].中國高新科技,2022,No.130(22):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