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芳



摘 要:對于學生來講,中考可謂其人生的重要轉折點,怎樣在中考中獲得大勝,是畢業班師生的頭等大事.對于教師而言,在課堂中,要以生為本,立足于學科素養的全面提升,同時,高度整合數學知識,在制作課時計劃的時候,要充分彰顯學科感染力,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此,才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在本文中,筆者以《相似三角形》中考備考課堂教學為例,淺談如何科學備考,激發學生內在潛能.
關鍵詞:備考;達標;潛能;學科素養
中考備考需要注重科學性,需要建立在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和全面提升學科素養之上.因此,中考備考課堂教學需要對知識進行高度整合,在做課時計劃時需要有鮮活的感染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學習知識的需求和動力.只有這樣,備考過程才能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基于此因,筆者就以《相似三角形》中考備考課堂教學為例,談談在備考教學實踐中的一點感悟.
1 創設課堂教學的實際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
畢業班學生的認知水平盡管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抽象思維能力的建構還是不成體系,而數學知識的認知與應用都表現在抽象思維能力上.中考備考如果采用對課本知識再次“放電影”的形式,那么,學生在課堂就很容易“走神”.怎樣才能達成備考的目標呢?筆者認為首先需要從課堂導入出發,在課堂上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質疑情境,讓學生體驗到課堂并非是簡單的數學學習,而是數學知識整合運用的過程,是提升學科素養的過程.例如,在《相似三角形》中考備考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筆者就采用了以下方式:
導語:同學們,當你在與其他同學約會時,欲前往約會地點,你會怎么做才能知道他所在的位置?距離多遠?
學生議論:讓同學用微信發位置,再打開騰訊地圖或高德地圖,就會知道他所在的位置.
解決問題:用多媒體打開騰訊地圖,在地圖上選擇江蘇省顯示“淮北市”“徐州市”和“宿州市”三地,按圖1-1和圖1-2的比例尺截圖.
假設淮北市到徐州市、淮北市到宿州市的直線為垂線,那么,你能得出下列結論嗎?
(1) 圖1-2中徐州市到宿州市的距離是多少?
(2) 圖1-1中淮北市到徐州市、淮北市到宿州市的距離是多少?
(3) 徐州市、淮北市到宿州市的實際直線距離是多少?
建議:這里改成以上海周邊省市之間的實際問題,更符合筆者學生實際背景.
【創設目的】將實際生活中的“約會”情境設置成相應的問題,這是初中學生樂意做的事情,又采用了微信“定位”和地圖APP的操作,將數學中的相似三角形與實際生活融為一體,從而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興趣,不但完整建構了知識體系,而且強化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實現了課堂氛圍的活躍與和諧的統一.
2 激活課堂的探究氛圍,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潛能
初中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數學思維能力尚不夠健全,他們更多的是學會模仿.在學科組教研活動時,大家也針對學生模仿的天性進行過交流,很多教師提出“題海戰術”,讓學生多模仿,熟能生巧.筆者認為,多模仿并非機械的重復,應該適當的模仿,并及時去總結和對解題思路進行建模.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筆者也是這樣做的.注重激活學習環境和探究氛圍,讓學生在整合知識的過程中深化理解,激發他們自主探究的潛能.例如,在《相似三角形》中考備考課堂教學的解題建模環節筆者就采用了以近年來江蘇省各地市的相應中考試題為“典例”展開教學:
【典例】 如圖2-1,在△ABC中,AC=BC,矩形DEFG的頂點D、E在AB上,點F、G分別在BC、AC上,若CF=4,BF=3,且DE=2EF,則EF的長為________.
引導:在△ABC中,AC=BC,這是等腰三角形,其圖形特征是呈軸對稱,可以由此作出輔助線CM,如圖2-2.根據已知邊CF=4,BF=3,你能發現其中含這些已知邊有哪些三角形相似?
學生:Rt△CNF∽Rt△FEB∽Rt△CMB.
教師:根據這些相似三角形和已知邊可以列出哪些等式關系(代入數值)?
【創設目的】案例最好的解決方法是通過教師引導和學生探究實現問題解決.一方面建構課堂活動師生合作的雙邊關系;另一方面也激活了學生積極探究數學概念應用模型的課堂氛圍.這一環節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品質,更好地幫助他們構建學科的核心素養.
3 挑戰任務的執行能力限度,激發學生自主拼搏的潛能
當然,備考需要學生自主整合、內化的能力,是通過他們的自律因素、執行能力共同作用的結果.中考試題是通過學生個體在指定的時間內來完成的,因此,獨立思考在備考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需要在課堂上或是模擬演練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執行能力,養成不拖拉的良好的學習習慣.筆者在畢業班復習備考的課堂上一般是留1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完成“定時訓練”.
如《相似三角形》的定時訓練:
(1) 如圖3,等邊△ABC的邊長為6,點M在BC邊上,且BM=2,點N在AC上,∠AMN=60°,CN的長為().
(2) 如圖4,已知矩形ABCD中,AB=10,BC=12,點M平分DC,AN⊥BM于點N,AN的長________.
【設置目的】這一環節建立在對問題建模的基礎之上,意圖通過訓練幫助學生及時鞏固課堂知識,彌補在課堂探究中沒有展示解題思路的缺陷,在方法吸納過程中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效率,挑戰任務的執行能力限度.因此,在課堂上的設置“定時訓練”讓學生及時鞏固和拓展知識,從而激發學生自主拼搏的潛能.
4 源于模型,著眼解法的多樣性
例題 Rt△ABC中,∠C=90°,AC=3,BC=2,
將此三角形繞點A旋轉,當點B落在直線BC上的點D處時,點C落在點E處,此時點E到直線BC的距離為________.
【設置目的】鼓勵盡可能多的同學主動講解本題,不斷追問,從而引導學生開啟新的思路方法.探究翻折、旋轉類型題目的常用做法.比如:構造一線三等角用相似,或者銳角三角比或者勾股定理或者更多拓展的方法來解題.
總之,在中考備考的數學教學中學生內在潛能是至關重要的,唯有教師創設課堂教學的實際情境,才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唯有教師激活課堂的探究氛圍,才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潛能;唯有教師挑戰任務的執行能力限度,才能激發學生自主拼搏的潛能.
參考文獻:
[1] 朱振.在概念內涵發展中提升學生的備考能力——以圓和圓的位置關系為例[J].中學數學:初中版,2019(6):20-21.
[2] 李晴.初中數學課堂中“錯誤資源”智慧分享策略的教學實踐——以“相似三角形性質定理3”為例[J].上海中學數學,2020(7):77-78.
[3] 趙巖.基于問題導學的初三數學復習教學設計——以“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復習”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20(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