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婕 趙曉靜 張義奇 顧憲銳 馬可為
(保定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保定 071051)
霉菌毒素是由真菌產生的小分子次生代謝產物,是非蛋白有毒化學成分[1],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飼料在生產和儲存過程中也可被霉菌毒素污染[2]。我國霉菌毒素污染最普遍且毒性較嚴重的毒素主要有黃曲霉毒素B1(AFB1)、伏馬毒素B1(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及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等[3]。調查顯示,FB1和DON 在玉米中檢出率為100%,高達4 500 μg/kg[3]。小麥及麩皮中毒素陽性檢出率超過90%,豆粕中4種霉菌毒素陽性均值和檢出率超過70%[4]。全國約99%飼料和原料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霉菌毒素污染[5]。霉菌毒素超標或體內蓄積會嚴重危害動物健康,降低生產性能。哺乳母豬的飼糧中黃曲霉毒素超標,會造成其哺乳仔豬生長遲緩和死亡[6]。伏馬毒素會嚴重損傷呼吸道,破壞免疫系統和生殖系統,從而導致母豬發情不規律、妊娠母豬流產等[7]。玉米赤霉烯酮毒性作用主要是影響動物的繁殖性能[8]。豬是對玉米赤霉烯酮最敏感的動物,低含量即可造成后備母豬假發情、陰道脫垂或脫肛;初生仔豬的存活率較差、出現八字腿及外陰部腫脹[7]。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又稱嘔吐毒素,中毒豬會出現腸炎、結膜炎、腹瀉,嘔吐等癥狀。Chang等[9]報道,多種霉菌毒素累加協同作用對動物健康和生產性能的危害更大。毒素會引起腸道上皮細胞受損,降低吸收和消化功能、免疫力,增加傳染病的感染概率[10],進而造成養殖場經濟損失。
有關霉菌毒素脫毒降解酶對母豬生產性能方面的研究報道較少,本試驗結合產品說明的添加劑量,通過在母豬日糧中添加霉菌毒素脫毒降解酶,評價其降解霉菌毒素的效果,為提高母豬生產性能、解決霉菌毒素問題提供參考。
霉菌毒素脫毒降解酶由八達博士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研發者從野公豬胃中提取一株釀酒酵母,釀酒酵母產生能夠代謝霉菌毒素的酶,經過在胃腸液環境處理,該酶制劑具有較好的降解活性。產品主要成分為霉菌毒素降解酶、釀酒酵母細胞壁、釀酒酵母粉等。
試驗于2021年6 月至12月在易縣農牧發展有限公司規模種豬場進行。選取同批次、遺傳背景、妊娠胎次、預產期和健康狀況相近的母豬300頭,隨機分為2組,即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 個重復,每個重復30 頭母豬,試驗期150 d。生產母豬配種前10 d開始進入試驗期并記錄數據,配種后進入妊娠舍,妊娠期平均114 d,哺乳期平均28 d 斷奶。兩組試驗豬的保健、疫苗等飼養管理均按豬場常規程序進行。試驗設計見表1?;A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2。

表1 試驗設計與處理

表2 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
1.3.1 生產性能
跟蹤記錄試驗期內試驗母豬的配種、分娩情況,計算情期受胎率和配種分娩率。
受胎率=妊娠母豬頭數/參與配種的母畜數×100% (1)
配種分娩率=分娩母豬數/配種母豬數×100%(2)
記錄母豬產健仔數(1 kg 以上)、弱仔數、畸形數、死胎數、木乃伊數、總仔數;仔豬出生重、斷奶重、個體增重。
個體增重=斷奶重-出生重(3)
1.3.2 日糧霉菌毒素含量
試驗期內對照組和試驗組使用同一廠家同批次母豬基礎日糧,每批次均抽取樣品送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霉菌毒素含量檢測。霉菌毒素含量參照《飼料衛生標準》(GB 13078—2017)進行。
1.3.3 母豬血清指標
試驗末期,母豬早上空腹采血5 mL,3 000 r/min 離心3 min,取血清。采用SMT-120VP 全自動動物生化分析儀測定總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堿性磷酸酶(ALP)、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總膽固醇(TC)等。
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13進行初步整理,SPSS 21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P<0.05表示差異顯著。

表3 霉菌毒素脫毒降解酶對母豬受胎率、配種分娩率的影響 單位:%
由表3 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母豬情期受胎率、配種分娩率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組母豬的配種受胎率和分娩率分別比對照組提高了4.13%、4.13%。

表4 霉菌毒素脫毒降解酶對母豬產仔情況的影響 單位:頭
由表4 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母豬的產仔數差異不顯著(P>0.05),母豬的產健仔數比對照組提高了4.52%。

表5 霉菌毒素脫毒降解酶對哺乳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單位:kg
由表5 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仔豬的出生窩重均差異不顯著,但仔豬的出生均重、斷奶窩重、斷奶均重、窩增重、個體增重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哺乳仔豬出生均重提高了0.07 kg,斷奶均重提高了0.37 kg,個體增重提高了0.3 kg。

表6 霉菌毒素脫毒降解酶對母豬血清生化液指標的影響
由表6 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母豬血清中谷草轉氨酶、谷丙轉氨酶、堿性磷酸酶活性顯著降低(P<0.05);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顯著升高(P<0.05)。結果表明,霉菌毒素長期在體內蓄積會造成母豬肝功能的異常,影響機體代謝功能。

表7 母豬基礎日糧隨機多點采樣霉菌毒素檢測結果 單位:μg/kg
由表7 可知,除嘔吐霉素含量相對偏高外,整體各項霉菌毒素含量均低于限量標準。
試驗所用霉菌毒素脫毒降解酶通過降解黃曲霉毒素有毒基團烯醚鏈、玉米赤霉烯酮毒性結構內酯鍵、嘔吐毒素有毒基團位置異構化,使這些霉菌毒素成為無毒物質。
本試驗結果表明,試驗組母豬情期受胎率、配種分娩率分別提高4.13%和4.13%。孫德[11]發現,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對豬具有促黃體作用,可引起不發情,最明顯的癥狀是母豬外陰持續性紅腫,出現假發情和假孕;懷孕母豬流產,產死胎、弱仔。Obremski 等[12]試驗按母豬每千克體重飼喂ZEN 0.2、0.4 mg,連續7 d,結果導致母豬卵泡閉鎖,顆粒細胞凋亡。Malekinejad 等[13]研究發現,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具有生殖毒性,可抑制豬卵母細胞的成熟,長期飼喂會引起卵巢萎縮、發情停止或周期延長。韋富康等[14]研究表明,母豬情期受胎率比對照組提高16.14%。霉菌毒素影響母豬生殖器官和卵泡發育,出現不發情或假發情癥狀,從而降低了繁殖母豬情期受胎率、配種分娩率。
本試驗結果顯示,試驗組母豬產健仔數提高4.52%。韋富康等[14]試驗健仔率比對照組高2.73%,與本試驗結果基本一致。ZEN和DON均具有生殖胚胎毒性、免疫毒性和一定致畸作用,可出現死胎、弱胎、畸形胎等現象,二者還會發生協同作用[15],造成母畜陰道脫落、不育、流產、死胎、弱胎等。在母豬日糧中添加霉菌毒素降解酶能減少霉菌毒素的危害,提高仔豬初生活力,出生重、健仔數等方面均具有明顯的益處。
本試驗結果顯示,試驗組仔豬出生均重、斷奶窩重、斷奶均重、窩增重以及個體增重上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出生均重提高0.07 kg,斷奶均重提高0.37 kg,個體增重提高了0.3 kg。哺乳仔豬增重存在顯著差異的原因主要是母豬健康度提高,泌乳質量和能力提高,保證了哺乳仔豬健康和正常生長發育,提高了仔豬日增重。
血清生化指標可直接反映動物機體的新陳代謝、功能調節及內外環境是否平衡,能夠體現動物機體健康狀況或疾病狀況。本試驗中,對照組母豬血清中ALT、AST、ALP 活性明顯升高,TP、ALB、GLOB 含量有所降低,表明日糧中霉菌毒素含量雖然沒達到中毒含量,但長期飼喂,會導致毒素在體內蓄積,從而造成母豬肝細胞受到損傷,影響機體代謝功能。郭銳等[16]研究發現,羊飼喂劣質花生藤出現了嚴重的肝功能不全,ALT、AST 活性升高。黃曲霉毒素B1主要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臟[17],其含量超標20 μg/kg會嚴重損傷肝臟細胞[6],在低含量時,會降低肝臟的解毒能力。DON可以增加肝酶活性,誘導肝組織發生組織學損傷[18]。低劑量的DON 和ZEN 會破壞豬肝細胞的超微結構,DON、ZEN 和伏馬菌素B1(FB1)聯合作用可造成DNA 損傷[19]。在繁殖母豬日糧中添加霉菌毒素降解酶,有效降解霉菌毒素,保護母豬肝功能,減少遷移毒素進乳汁,從而減少哺乳仔豬初期器臟損傷,保證哺乳仔豬健康和正常生長發育。
本試驗日糧霉菌毒素檢測結果顯示,各霉菌毒素含量均未超過限量標準。雖然母豬日糧中的霉菌毒素含量未超標,但嘔吐霉菌和玉米赤霉烯酮均是屬于不易代謝的脂溶性霉菌毒素,長期飼喂含有微量霉菌毒素的日糧會有慢性中毒的現象。本試驗結果是在霉菌毒素未造成嚴重污染的情況下得出,在霉菌毒素污染嚴重的情況下,其效果可能會更為凸顯。
霉菌毒素吸附劑是一種硅鋁酸鹽衍生物[20-21],但有吸附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的缺點;利用化學物質作用改變霉菌毒素結構,會影響飼料的營養品質和適口性,存在安全隱患。而霉菌毒素脫毒降解酶屬于微生物降解法[22],具有特異性強、高效、污染小的特點。霉菌毒素脫毒降解酶是針對霉菌毒素的毒性基因,通過酶解法改變霉菌毒素分子結構[23],將霉菌毒素降解為無毒無害的代謝產物,有效解除霉菌毒素對動物機體的危害。霉菌毒素脫毒降解酶針對性強,效果穩定,飼料營養成分不受損失,而且降解產物無污染,排出體外不會造成二次污染,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在母豬日糧中添加霉菌毒素脫毒降解酶,能夠降低霉菌毒素對繁殖母豬的危害,減少飼料中霉菌毒素在母豬體內蓄積,保證母豬健康,提高母豬繁殖性能及哺乳仔豬的生長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