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就業,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頭連著經濟發展。高校畢業生作為最龐大的就業群體,是“穩就業”的重中之重。
據教育部統計,今年畢業生人數預計將達到1158萬,同比去年增長82萬,由此可見,2023年畢業季相比2022年來說也并不輕松。
壓力之下,各地強化就業服務,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江蘇組織實施十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推動見習補貼、稅費抵扣等政策“應享盡享”;山東出臺21條具體措施,推動當地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提質升級;寧夏開展2023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推進計劃,實施公共部門穩崗擴崗等10項行動……臨近畢業季,各地紛紛搶抓時間窗口,精準拓展崗位,優化指導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今年,共青團中央深化實施“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就業行動”,意在為2023屆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尤其是幫扶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學生就業。公開數據顯示,截至5月22日,全團共募集到5.2萬家企業提供的89.7萬個崗位,3.6萬名團干部與2023屆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學生和2022屆離校未就業學生一對一結對,成功幫助其中3.5萬名學生找到工作。
而在愈發具有挑戰性的就業環境中,高校幫助學生就業的政策舉措也在不斷加碼。如武漢大學今年僅4個月就開展了大中型招聘會37場,進校單位多達2500家;北京工業大學不僅頻頻召開招聘活動,為在校約7000名2023屆預畢業生確定畢業去向,還運用數字化手段為畢業生提供24小時實時簡歷診斷服務和就業政策咨詢服務等。
2023年畢業季雖然依然存在壓力,但在經濟逐漸復蘇、市場活力恢復的基調下,在多方努力之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舞臺更加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