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露



浙江省諸暨市公安局陶朱派出所成立于1991年2月,現有民警33名。陶朱派出所轄區是諸暨市經濟開發區,是全市融杭接滬橋頭堡、經濟發展主平臺。近年來,陶朱派出所努力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讓民意引領警務、讓警務保障民生”,始終跟轄區群眾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做到更多地用老百姓的感受來做好公安工作,致力于實現人民滿意的最高目標。獲評浙江省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先后榮獲“全省優秀公安基層單位”“全省優秀公安派出所”“最美浙警·最美警隊”等榮譽稱號。建所以來,該所民警隊伍“零違紀”。
夯實小區“微治理”,創新聯勤新模式
“您有一條新的警單,請注意查收。”
一起鄰里糾紛,經社區民警接單后,通過平臺聯系人員上門化解,不到半天時間妥善解決。每天,在未來城聯勤警務站智慧感知指揮區的數字化大屏上,實時更新著一個個接處警單子。在民警與村社工作人員的聯合推動下,超過半數警情都在當天得到解決。
像這樣提前預警、快速處警的智能化矛盾糾紛處置方式,在未來城聯勤警務站幾乎每天都有發生。對于非警務警情,陶朱派出所除了按照要求指派網格力量進行處置外,聯勤警務站內駐點警力也會立刻通過“云上警務站”指派綜合執法、工商局等相關部門人員趕赴現場聯動處置。
陶朱派出所于2021年2月建立了未來城聯勤警務站,實行警種聯動、部門聯勤、社會聯體“三聯模式”,落實“7+X”力量入駐,有效整合各種力量,聯合開展信息采集、重點人員管控、矛盾化解、巡邏防范、法治宣傳等工作,實現力量互補、警務協作、效能提升。
“我們將行政執法、市場監管、網格員、‘義警等多種力量集結到未來城聯勤警務站,推動基層治理由聯動向聯體轉變,努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聯勤警務站站長袁洋說。
除建立未來城聯勤警務站外,陶朱派出所還從城市治理的最小單元——小區入手,依托街道黨工委,把支部建到小區上、民警沉到小區里,推動建立小區黨支部,由社區民警兼任黨支部副書記,用黨建這把金鑰匙,引導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
“從前小區里面停車、打牌噪音等引起的糾紛特別多,現在我們有事情就可以找支部書記朱迪虎還有王警官,小區居民們相處也越來越融洽了。”住在鴻遠小區的居民說。
通過“小區的事由小區居民商量著辦”,把預防化解矛盾風險的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讓小區治理從“無序”變為“有序”。
目前,轄區已建有小區黨支部42個,實現轄區全覆蓋。轄區糾紛警情同比下降62%,群眾滿意度上升至99.7%,警務工作“零投訴”,真正做到“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服務不留盲區”。
為企“診療”、為民服務,一枝一葉總關情
“你好,我想問一下之前咨詢的辦理居住證的情況怎么樣了?”來到諸暨打工的王先生通過微信咨詢社區民警。
“王大哥,你的證件已經辦理好了,你可以直接在‘浙里辦上面進行查詢。”剛剛接任社區工作的民警樓欽杰通過企業微信號進行答復。
問完事情,王先生才發現,微信上的社區民警有點“陌生”,怎么原來年紀較大的社區民警變成一個年輕小伙兒了?他再將消息往上一翻:“因工作原因,后續將由我的同事樓欽杰繼續為您服務……”
那么,“社區民警”在群眾手機端無縫銜接是如何實現的呢?
2022年年底,陶朱派出所迭代升級“陶朱所長”微信號,創新推出“陶朱派出所”企業微信號,依托該平臺,社區民警、網格輔警在開展日常社區工作的同時,添加轄區群眾成為微信好友,群眾有需求,民警點對點服務,做到群眾工作網上網下同步開展,實現24小時網上警民互動。當民警輔警離任時,可以使用“一鍵繼承”功能,將自己原來掌握的居民數據和群組情況,直接轉給下一任工作人員,讓資源移交更加快捷、方便。
此外,民警們還可在線開展反詐宣傳、線索收集、協同處置、教育宣傳、矛盾調解等一系列工作。就在前段時間,民警張軼翔就通過企業微信開展了反詐“云直播”,主要是針對財務工作者,講解了冒充領導等詐騙手段。
“我們希望借助這一平臺,為群眾提供更加精準、更加高效的服務。”陶朱派出所所長王澤介紹,運用企業微信號,還可以實現高效反詐,如近期刷單詐騙高發,派出所就借助企業微信對所添加的居民,一鍵式完成了點對點的反詐預警發送,平臺還可顯示居民是否收到并進行催辦,效果顯著。
“陶朱派出所”企業微信號自去年12月成立并運作以來,好友數已從開始的幾百個到現今的將近5萬個,其中蘊含著的是陶朱派出所全體民警銳意創新,開拓數字化宣傳方式,扎實踐行網上群眾路線的不懈努力。
陶朱派出所所轄范圍是工業園區,他們對于護企優商也有妙招。2月23日晚8時許,轄區恒園化纖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員報案稱廠內的包紗被人盜竊。當天晚上,陶朱派出所民警便抓獲了犯罪嫌疑人吳某,并于24小時內對其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現已查明吳某職務侵占的相關犯罪事實,并將案件移送起訴。
侵企案件如此迅速地辦理,得益于轄區的印染園區警企聯絡室,派出所內堅持嚴打涉企犯罪,堅決維護企業及經營者和員工的合法權益。
“真是感謝你們,主動上門服務!”3月2日,帕瓦企業研究院院長程磊對公安機關表示感謝,這也是陶朱派出所邀請食藥環知森大隊到轄區公司開展法律宣傳的其中一次。
“我們從加強管理向增強服務轉變”,陶朱派出所所長王澤說道,服務就是最好的治理。截至目前,派出所轄區內已建成警企聯絡室5個,用心用情為企業提供暖心服務,幫忙不添亂,做到“親”而有度、“清”而有為、“清”上加“親”。
激活基層“小細胞”,構建平安“大和諧”
在諸暨市西湖小學門口,每天上下學期間,總有幾個熟悉的身影站在校門口維持秩序:他們專注地盯著過往的車輛和行人,時而示意車輛停下,時而招呼學生和家長過馬路……他們就是“新城義警”的隊員們。
平安不出事,是每一個陶朱派出所民警及輔助力量共同的目標和心愿。近年來,陶朱派出所精心培育以“新城義警”為代表的平安類社會組織,吸納“陶朱物聯會”“惠民救援隊”“陶朱騎士聯盟”“老年大學志愿者”等社會組織加入“義警”聯盟,讓他們參與防范宣傳、治安巡邏、校園守護、應急救援等活動。
2023年1月,某小區的一名14歲男孩深夜走失。“惠民救援隊”隊長陳高祖立即召集17名隊員,與派出所民警聯合進行尋找,最終耗時2小時,將孩子平安送到了家長身邊,獲得了群眾的充分肯定。
“我們所做的都是公益活動,為的是轄區平安。每次得到大家的肯定,我們心中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滿滿,更有動力。”“惠民救援隊”隊長陳祖高說。
另外,“新城義警”的隊伍中還有外國友人和維吾爾族兄弟的身影,幫助開展調解涉外涉疆矛盾糾紛。外教老師彼得和他的妻子就是其中一員。他們常說:“加入到‘新城義警后,我們參加了很多公益活動,讓我們覺得在諸暨生活很充實、很快樂!”
如今,步入諸暨市陶朱轄區,街巷內隨處可見的一抹抹醒目的“紅袖章”,組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義警是我們公安力量的左膀右臂。隨著隊伍的不斷壯大,他們也成為我們服務百姓由單一平安治理走向多元化服務的直接踐行者。”陶朱派出所所長王澤說。
打造“永久牌”社區民警,確保服務“不缺位”
當民警輔警離任時,可以使用“一鍵繼承”功能,將自己原來掌握的居民數據和群組情況,直接轉給下一任工作人員。這一措施讓群眾手機端有了“永久牌”的社區民警,實現網上警務服務不斷檔。
“我轉崗成為社區民警的第一天,師傅就通過企業微信號的管理后臺,把他添加的轄區居民和居民群信息移交給了我。”城山社區的新任社區民警樓欽杰打開自己的企業微信號后臺,就看到增加了561個居民和12個居民群的數據。“除了居民的微信號,同時繼承過來的還有師傅給居民的備注,比如這位同志,他是一位老師,年齡35歲,讓我能夠對轄區群眾了解得更快捷、更全面。”
如今,小樓正帶著師傅移交的網上資源,用腳步丈量轄區,添加新的群眾信息。等到移交給下一任工作人員時,這個資源庫又會更加龐大。而群眾手機端擁有的,一直都是那個“永久牌”的社區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