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厚,蓋 瑜,曲向新,劉 冰,宮玉東
(1 龍口市現代果樹技術研究所,山東265718)(2 煙臺市牟平區文化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3 萊陽市農技推廣中心)
植保無人機是用于農林植物保護作業的無人駕駛飛機,通過地面遙控或導航飛控,來實現噴灑作業。截至2020 年底,我國植保無人機保有量10萬架,居世界首位[1]。近年來,無人機被列入農機補貼的省份逐年增多,全國均在積極推廣植保無人機技術[2]。由于植保無人機作業效率高、作業成本低、效果顯著、操作便捷、對施藥人員安全性高等優點,在小麥、玉米、水稻、棉花等大田作物上得到廣泛應用[3]。蘋果是我國北方第一大水果,全國面積約200 萬hm2,一般成齡蘋果樹每667 m2需噴灑藥液200~300 kg[4],每年噴藥次數8~12 次,單位面積用藥量、工作量均是大田作物的幾十倍,植保無人機市場容量巨大。蘋果褐斑病[Marssonina mali(P.Henn)Ito]是導致蘋果樹早期落葉的最主要病害,主要為害新梢下部老葉片,病菌潛育期6~12 d,從侵染到落葉需要13~55 d,一般在6 月中旬開始發病,7—9 月為發病高峰,造成大量落葉[5]。由于蘋果樹樹冠高大,盛果期果園覆蓋率75%~80%,葉面積系數3.5~4.0,每667 m2枝量7.5 萬~8.0 萬條[6],植保無人機的防效令人擔憂,至今報道很少。本試驗采用極目E-A2021 植保無人機和人工高壓機動噴霧器2 種施藥方式,以健攻及飛防助劑為試驗藥劑,探索不同施藥方法對蘋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
試驗蘋果園設在山東省龍口市新嘉鎮徐家莊村,平原地,壤土,pH 值6.5,有機質含量1.1%,主栽品種煙富3 號,喬砧,行株距4.0 m×2.5 m,樹齡9 年,紡錘形樹形,平均樹高3.3 m,樹冠通透,冠幅2.7 m,歷年蘋果褐斑病中等偏重發生。試驗園每667 m2年施商品有機肥200 kg、復合肥160 kg,年澆水4 次,管理水平中等。
施藥器械:極目E-A2021 全地形版全域感知植保無人機(2021 款),蘇州極目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提供。起飛重量45 kg,負載量20 L,續航時間10~12 min/架次,采用2021 款彌霧雙噴頭。人工施藥器械采用歐森OS-30 型高壓機動噴霧器,市購,采用環形三頭噴頭,噴孔直徑0.8 mm。
供試藥劑:健攻(12%苯甲·氟酰胺懸浮劑)、飛防助劑均由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提供。
其他材料:水敏紙76 mm×26 mm(先正達作物保護公司生產)、雙面膠、塑封袋等。
試驗共設4 個處理(表1),每個處理600 m2,各試驗區條件基本一致,處理之間設置8~9 m 隔離帶,避免藥液漂移干擾。2021 年6 月20 日、7 月11 日、8 月22 日噴藥,共3 次。施藥前在無人機處理區分別選擇樹冠上層(2.3 m)、中層(1.5 m)、下層(0.7 m)的外圍、內膛葉面、葉背放置水敏紙,每處理放置15 張水敏紙,用雙面膠固定。

表1 試驗處理
飛防按照常量噴灑(每667 m26 L)作業質量要求[7],結合蘋果園實際作業情況和經驗,采用十字交叉作業法,即先順蘋果種植行向飛行噴灑1 遍,再垂直種植行向飛行噴灑1 遍。具體參數如下:飛行速度1.5 m/s,噴幅4.5 m,作業高度仿地飛行,始終距離冠層2.3 m,霧滴粒徑40μm。
人工噴藥按照大容量噴霧(每667 m2200 L)作業質量要求[8],高壓機動噴霧器工作壓力3.0 MPa,霧滴粒徑145μm。
(1)霧滴檢測。無人機施藥結束后,待霧滴干燥后,戴橡皮膠套,立即取下水敏紙,以防吸潮。然后將不同處理的水敏紙放入對應的塑封袋內,封口保存,帶回實驗室檢測。室內先對水敏紙進行掃描,然后用Depositscan 圖像處理軟件對圖像進行處理,檢測霧滴大小、霧滴密度、覆蓋率等指標。
(2)調查方法及時間。噴藥前調查發病基數,第2 次噴藥后11 d、第3 次噴藥后18 d 各調查1 次,共調查3 次。每處理分4 個小區調查(記作4 次重復),每小區2 株樹,每處理共計8 株。在每株樹的東、南、西、北每個方位各固定2 個新梢,定期調查新梢全部葉片,記錄總葉數、各級病葉數。同時于第1 次噴藥后3 d、第2 次噴藥后7 d 目測藥劑對蘋果樹是否有藥害。
病葉分級標準:0 級,無病斑;1 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0%以下;3 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1%~25%;5 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26%~40%;7 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41%~65%;9 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66%以上。
病情指數=[∑(各級病葉數×相對級數值)/(調查總葉數×9)]×100
防治效果(%)=[(空白對照區病情指數-處理區病情指數)/空白對照區病情指數]×100
6 月20 日多云,風力2 級,最低氣溫22 ℃,最高氣溫30 ℃,日平均氣溫27.5 ℃,空氣相對濕度50%;7 月11 日多云轉小雨,風力3 級,最低氣溫26 ℃,最高氣溫34 ℃,日平均氣溫29.6 ℃,空氣相對濕度64%;8 月22 日晴,風力1 級,最低氣溫24 ℃,最高氣溫31 ℃,日平均氣溫28.3 ℃,空氣相對濕度57%。第2 次噴藥(7 月11 日)后1 h 遇4 mm 小雨,無補噴。
由表2 可以看出,無人機噴施的霧滴密度,葉面、葉背均以樹冠上層最高,葉面、葉背相差不大。樹冠中層葉面霧滴密度小于上層而大于下層,但與上層和下層差異均不大,葉面、葉背相差最大;葉背霧滴密度最小,明顯小于上層和下層。樹冠下層葉面霧滴密度小于上層和中層;葉背霧滴密度小于上層而大于中層,葉面、葉背差值居中。無人機噴施的霧滴覆蓋率以樹冠上層葉片的正反面最高,中層和下層葉片正反面的覆蓋率均較低。

表2 蘋果樹不同部位無人機噴藥霧滴密度和覆蓋率
從表3 可以看出,植保無人機和人工噴施健攻對比,防效差異不顯著。目測水敏紙上霧滴,無人機噴施的果樹,樹冠下層和內膛葉片正反面普遍著藥量少,與人工噴施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增加飛防專用助劑,效果非但不明顯,而且略有下降。可能是由該小區枝量略多、樹冠偏大所致。調查還發現,采用無人機噴施的處理,發病葉片主要集中在樹冠下層和內膛;而人工噴霧的果樹,樹冠上層葉片褐斑病發病率明顯高于無人機噴施。

表3 無人機噴藥對蘋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
第1 次噴藥后3 d、第2 次噴藥后7 d 觀察,未發現噴藥對蘋果樹生長造成不良影響,葉片、幼果和新梢均表現正常,無任何藥害癥狀。
綜合分析,影響無人機防效的最主要因素是蘋果園單位面積枝條數量、樹冠通風透光條件及風力大小,建議用于樹齡8 年以下、每667 m2枝量8 萬條以下、行距4 m 以上、通風透光十分良好的紡錘形或主干形蘋果園。傳統的主干疏散分層形、小冠疏層形,每667 m2枝量10 萬條以上,這類樹冠密閉的蘋果園不建議選用植保無人機防治。
本試驗結果表明,在9 年生紡錘形樹、樹冠通透的喬化紅富士蘋果園,極目E-A2021 植保無人機和人工高壓機動噴霧器2 種施藥方式對蘋果褐斑病的防效無顯著差異。無人機低空常規噴霧健攻(每667 m26 L)對蘋果樹安全,無藥害發生。試驗還表明,植保無人機的防治效果對蘋果樹冠枝量大小、通風透光條件十分敏感。
無人機噴施農藥預防蘋果褐斑病,推薦藥劑及使用量為健攻每667 m2133 mL,噴藥液量每667 m25~6 L。采用極目E-A2021 全地形版全域感知植保無人機,2021 款彌霧雙噴頭十字交叉法作業。噴霧時作業行距4.5 m,作業速度1.5 m/s,噴幅4.5 m,作業高度仿地飛行,始終距離冠層2.3 m,霧滴粒徑40μm。施藥應選擇無風或微風(1~2 級)天氣的早晨或傍晚,噴藥前做好地塊的打點測量工作。雨季來臨前半個月(6 月中旬)噴第1 次藥,生長后期根據降雨量、降雨次數及當年褐斑病發生程度,間隔15~20 d 噴1 次,連續噴3~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