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虹 林宇豪



[摘要]企業綠色轉型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地方政府推進“雙碳”目標的重點所在。通過搜集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文本數據,結合2005—2020年制造業上市企業的微觀數據,探討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對企業綠色轉型的直接影響,以及組織冗余和投資效率的在兩者間發揮的調節作用。研究結果發現: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的增加對企業綠色轉型具有正向促進作用。調節效應結果表明:一方面,企業過多的冗余資源抑制了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對企業綠色轉型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提高企業投資效率可以強化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對企業綠色轉型的轉換作用。異質性分析發現,在污染屬性和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企業中,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對企業綠色轉型的促進效應存在顯著差異。研究結論證實了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對企業綠色轉型驅動效應的存在,以及企業層面異質性因素導致的效應也有所差異。研究結論為地方政府引導企業積極推進綠色轉型,落實“雙碳”目標提供理論依據及政策參考。
[關鍵詞]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綠色轉型;組織冗余;投資效率
一、 引言
近年來,碳排放導致全球變暖,極端天氣頻發,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極大威脅。我國適時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的“30/60”目標,強調推動全社會綠色轉型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1。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在推動節能減排、能源結構優化的前提下,帶動全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是實現我國“雙碳”目標的重要力量。在新時代,轉變發展理念,增強綠色創新,推動企業綠色轉型成為地方政府治理的重要訴求,是地方政府落實“雙碳”目標這項重大政治任務的重要抓手。
企業綠色轉型是指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以綠色創新為核心,以實現經濟、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節能減排的轉型過程[1-2]。梳理影響企業綠色轉型因素的文獻發現,宏觀層面上,圍繞控制型環境規制和激勵型環境規制有大量實證研究成果,學者們發現排污費[3]、政府補貼[4]、稅收激勵[5]和綠色信貸[6]等規制工具是增強企業綠色創新動力,可以加速企業綠色轉型。中觀層面上,競爭壓力是形成綠色發展理念的驅動力,競爭者壓力能夠有效促使企業實施綠色環保實踐[7],企業將環保理念融入綠色產品設計,增加企業產品附加值,在行業中獲得差異化的競爭優勢[8]。微觀層面上,有學者基于高階理論探索高管團隊特征對綠色創新的影響,發現高管政治關聯[9]、CEO學術經歷[10]、CEO從軍經歷[11]以及環保認知[12]對企業綠色創新戰略有積極的影響。
從上述研究成果看,企業綠色轉型的影響因素可歸為環境規制因素、市場競爭因素和企業異質因素等。但企業綠色轉型具有強外部性,還需要依靠政府力量予以引導和激勵。因此,從政府視角出發研究企業綠色轉型動機具有必要性。目前鮮有文獻從注意力基礎觀出發,研究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的配置是否對企業綠色轉型有影響。根據注意力基礎觀的觀點,注意力作為一種特殊的稀缺資源,地方政府注意力的配置并非地方政府的隨機偏好,而是代表了政府對特定領域的關注程度[13]?,F有以注意力基礎觀作為研究視角的文獻中,學者們主要圍繞國家環境治理注意力的演化變遷[14]、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治理注意力的變化規律[15]以及特定區域范圍內生態環境注意力與環境績效表現間的關系[16]等展開研究。研究發現,近年來地方政府對生態環境注意力的分配程度明顯增多[14]。地方政府在生態環境方面的注意力分配會對本地環境質量起到較大改善作用[16],是降低我國環境污染水平的重要路徑[17]??紤]政府的注意力配置是影響政府決策偏向與資源傾斜投放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對所轄地企業行為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本研究以我國滬深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為樣本,以地級市生態環境相關詞頻刻畫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強度指標,考察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對企業轉型的影響及其調節效應。
本研究可能存在的邊際貢獻主要有4個方面:第一,本文通過對地級市《政府工作報告》的文本分析,量化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強度,以此作為地方政府推動生態環境治理的意志表現。第二,現有文獻未將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作為企業綠色轉型的行為動因,本文則將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與企業綠色轉型納入同一研究框架進行考察,拓展影響企業綠色轉型因素的研究成果。第三,除了探索兩者間直接因果關系外,本文還拓展分析了企業綠色轉型的情境因素,從調節效應分析,發現組織冗余和投資效率對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與企業綠色轉型之間的關系具有調節作用。第四,通過企業異質性特征的分析,豐富地方生態環境注意力對企業綠色轉型影響的研究內容,為完善地方環境治理提供新的經驗證據。
二、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1. 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對企業綠色轉型的直接效應分析
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對企業綠色轉型的影響存在以下3種直接影響效應。
第一,引導效應。地方政府在提高生態環境注意力時,會使企業管理者逐步認識到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驅動企業在未來發展上應勢而變,順勢而為,由“被動服從”向“主動尋變”的改變,企業會采取有遠見的環境轉型戰略[18]。地方政府對生態環境注意力更多時,企業經營者會積極思考企業的綠色轉型。已有研究發現,CEO對環保的關注將堅定企業對綠色發展理念的認同,在行動上將資源配置到綠色創新中,期望通過綠色技術創新來獲得長久的競爭優勢[9]。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起到了信號傳遞作用,發揮引導投資的作用,間接地改變外部投資者對項目成本收益的認知,引導社會資本不斷地投入企業,幫助企業加速綠色轉型。
第二,激勵效應。作為一種特殊的稀缺資源,地方政府注意力代表了地方政府對特定領域的關注程度[13]。政府主觀意識上的環境保護注意力對環境治理績效的促進作用最大[16],原因是當地方政府注意力集中在某類議題時,政府權力和財政配置快速積聚,加速推動相關配套政策進入實施階段[15]。同樣,地方政府在生態環境方面配置更多注意力時,最直接表現形式是地方政府的環境支出的提高。地方環境支出具有較強的激勵導向作用,一方面,激勵社會資本和優質人才等向綠色領域流動,另一方面激勵企業提高在綠色轉型上的主觀能動性。補貼和減稅是地方政府常見的兩種財政引導手段,政府補貼是“有為政府”在直接促進企業綠色創新的手段,而減稅作為地方政府間接補貼的形式,減稅能有效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降低融資約束,提高企業稅后利潤,增加企業融資規模,激勵企業綠色轉型。
第三,迎合效應。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不僅只有直接影響企業經營的群體,如股東、員工等,還包括如政府部門、消費者等在內的外部利益相關者[19]。已有相關研究表明,來自利益相關者的壓力是觸發企業生態創新的關鍵因素[20]。企業綠色轉型要滿足多方利益相關主體的需要,一是當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投入加強時,需要企業克服發展慣性和原有的路徑依賴,實施綠色轉型以迎合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治理要求。二是政府對生態環境的關注會引起消費者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提高購買環境友好型產品的意愿,企業會以這樣的市場需求為導向,做出生產經營的綠色化調整,通過為社會供給差異化的綠色產品和服務,獲得綠色競爭優勢[7]。三是在生態環境治理備受地方政府重視的背景下,企業內部股東會更加支持管理者開展綠色創新活動,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加可持續的綠色效益,打造綠色競爭力。綜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增加會促進企業綠色轉型。
2. 組織冗余的調節作用
組織冗余一般是指組織中超出實際運營所必需的那一部分資源,這部分資源是存在于組織內部但尚未被利用的潛在資源[21]。本研究認為若企業具有較高的內部冗余資源,意味著現階段企業存在著經營效率低下、成本控制能力不強等問題,如果持續當下的經營發展思路不利于響應政府生態環境關注,驅動企業主動進行綠色創新,實現綠色轉型[22-23]。企業綠色轉型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企業生產加工、經營管理和市場銷售等多個環節,例如有工藝設備更新、創新人員招聘、綠色營銷推廣等,因此即便企業有意響應政府的關注,開展綠色轉型活動,卻難以繼續利用原有的冗余資源開展綠色創新。內部存在可利用資源的冗余也并不意味著管理層對綠色創新的偏向,管理層有可能出于對高風險轉型的規避,或是優先考慮股東利益,將內部可利用冗余進行多元化投資,以獲得高額收益。另外,綠色轉型是一項高風險的系統化變革工程,是具有長周期和高投入特征的創新活動,存在收益的滯后性,因此即便有充足的潛在冗余資源,也很難被企業充分利用,用于支持企業的綠色轉型[24]。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H2:組織冗余負向調節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與企業綠色轉型間的關系。
3. 投資效率的調節作用
投資效率反映了企業在優化資源配置過程中對不同資產類型的偏好,體現了企業投資風格[25]。從企業層面來說,資源的投入與配置優化能夠提升企業的產出水平,提高企業經營績效,從而有更多的資源進入到技術創新與研發中,有利于推動企業綠色創新。但長期以來,中國企業存在投資效率普遍不高的問題,表現為投資過度或者投資不足。首先,在投資過度的企業中,相對非國有企業而言,國有企業過度投資的問題更為嚴重。原因在于國有企業一般需要承擔社會公益性投資,這會造成投資過度,因此企業內部分配給綠色轉型的資源不足。而在非國有企業中,企業管理者出于迎合投資者關注目的或存在管理層的短視行為,造成企業過分追求短期可見性收益[26]。這導致了投資決策中對固定資產更新、無形資產投資與研發支出考慮不足,犧牲公司的長遠利益。其次,企業管理層為避免投資失敗給自身帶來負面影響,會傾向于選擇保守穩健的項目,這會造成投資不足問題。但對企業綠色轉型而言,往往需要大量資源的投入,并且失敗可能性較高,因此投資不足造成了企業資本注入綠色創新的強度不足,無法支撐企業綠色轉型?;谏鲜龇治隹矗疚奶岢鋈缦卵芯考僭O:
H3:投資效率正向調節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與企業綠色轉型間的關系。
三、 研究設計
1.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05—2020年制造業上市公司的數據為樣本,對原始樣本進行了如下處理:(1)從國泰安數據庫([CSMAR])篩選行業大類為制造業的上市企業為樣本;(2)剔除[ST]類企業;(3)通過中國研究數據服務平臺([CNRDS])獲得上市企業綠色專利數據;(4)剔除因信息披露不全導致相關變量數據缺失的企業樣本;(5)對所有的連續數值型變量在1%和99%分位點上進行[Winsorize]處理,避免極端值造成估計結果偏差。此外,本研究通過地級市政府官方網站手工收集2005—2020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作為地方生態環境注意力變量測量的文本材料,借助[Python]中的[Jieba]分詞功能對地方政府工作報告進行關鍵詞的搜索與配對,從而統計出每個關鍵詞在報告中的出現頻率來衡量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強度。依據上市企業辦公地址所在城市,與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數據進行匹配,研究最終獲得16026條樣本觀測值。
2. 變量測量與定義
被解釋變量的測量。本文選取上市公司綠色專利申請數作為企業綠色轉型的代理變量,原因是:企業進行綠色轉型最直接的方式是提高綠色創新水平,綠色創新是引領企業綠色轉型的首要驅動力,企業依靠綠色創新實現綠色轉型是其必然選擇。綠色專利的數量是對企業綠色轉型水平的直觀量化。具體操作上綠色專利授權數加1再對數化處理,得到綠色專利總量([GI]),綠色發明專利([GI_I])和綠色實用新型專利([GP_U])來刻畫企業綠色轉型。后文也使用離散型的綠色專利總量([GP])作為穩健性分析使用。
核心自變量的測量。本文的核心解釋變量為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首先從地方政府官方網站上采集全國293個地級市2005—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人工對其中200份不同地區、不同年份的報告進行精讀,依據文獻中的詞語分類并結合校內專家意見進行了增刪[16],提取了97個生態環境關鍵詞(表1),將其納入分詞詞典。具體操作上,采用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生態環境注意力關鍵詞的頻數加1后取對數測量([Lnword]),而頻數統計僅關注絕對數量,忽略了文本長度對詞頻占比的影響。對此,本研究用關鍵詞占全文總詞數的比例([ratio_word])作為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的相對性指標,作為穩健性分析使用。
組織冗余的測量。參考已有文獻[27-28]中的測量方法,本文對組織冗余的類型進行分類,并用客觀的財務指標進行刻畫。一是三費費用率用于測量可恢復冗余([kfhslack]),衡量企業內部費用占收入的比,該指標越高反映企業內部中存在的冗余資源越多;二是速動比率用于測量可利用冗余([klyslack]),該指標反映的是企業內部尚未投入的資源,指標反映企業流動性最強的儲備資源,但速動資產上占用過多,會增加企業投資的機會成本;三是所有者權益用于測量潛在冗余([qzslack]),該指標反映企業可以從外部環境中獲得的額外資源,企業擁有一定的舉債經營能力,該指標越高,則表征企業有更多的潛在冗余。
投資效率的測量。企業投資效率的測量采用[Richardson][29]模型來衡量,為方便結果解讀,本研究將所得殘差進行絕對值處理,其數值越大表示企業非效率投資的程度越高。
控制變量的選擇與測量。本文的因變量為企業綠色轉型,因此本文的控制變量選擇了低維度的企業層面控制變量。本文參考以往研究文獻選取了10個影響企業綠色創新的控制變量,同時還考慮了省份和年份固定效應。具體變量定義如表2所示。
表2? 變量定義
[變量類型 變量名稱 變量簡稱 變量測量 綠色專利申請總量 GI Ln(企業當年綠色專利申請總量+1) 綠色發明專利申請 GI_I Ln(企業當年綠色發明專利申請量+1) 綠色實用新型專利申請 GI_U Ln(企業當年綠色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1) 核心解釋變量 生態環境注意力 Lnword Ln(環境注意力關鍵詞詞頻+1) 調節變量 可恢復冗余 khfslack (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營業收入 可利用冗余 klyslack (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潛在冗余 qzslack (資產總計-負債合計)/負債合計 投資效率 Inv [Richardson]預期投資模型殘差的絕對值 控制變量 企業規模 Size Ln(年總資產) 總資產凈利潤率 ROA 凈利潤/總資產平均余額 資產負債率 LnLev Ln(年末總負債/年末總資產) 現金流比率 Cashflow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除以總資產 公司成立年限 FirmAge Ln(當年年份-公司成立年份+1) 企業性質 SOE 國有控股企業取值為1,其他為0 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 Top1 第一大股東持股數量/總股數 托賓Q值 LnTobinQ Ln((流通股市值+非流通股股份數×每股凈資產+負債賬面值)/總資產)) 獨立董事比例 Indep 獨立董事除以董事人數 兩職合一 Dual 董事長與總經理是同一個人為1,否則為0 ]
3. 計量模型設定
為檢驗企業生態環境注意力對企業綠色轉型的影響,本文設定模型(1)進行因果識別檢驗:
[GIit/GI_Iit/GI_Uit=β0+β1Lnwordct+β2CVs+prov+Year+εit] (1)
在公式(1)中,[GIit]作為被解釋變量,使用經對數化處理后的綠色專利申請數量作為企業綠色轉型的代理變量,[Lnwordct]作為核心解釋變量,用于衡量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CVs]為企業層面的控制變量集合,[prov]為省份固定效應,[Year]為時間固定效應,[εit]為隨機擾動項,表示其他混雜因素。
公式(2)至公式(5)通過構造組織冗余與核心自變量的交乘項([Lnword×khfslack]/[Lnword×klyslack/Lnword×qzslack])和投資效率與核心自變量的交乘項([Lnword×Lnv]),構建如下調節效應檢驗模型。
[GIit=β0+β1Lnwordct+β2khfslackit+β3Lnwordct×khfslackit+prov+Year+εit] (2)
[GIit=β0+β1Lnwordct+β2klyslackit+β3Lnwordct×klyslackit+prov+Year+εit] (3)
[GIit=β0+β1Lnwordct+β2qzslackit+β3Lnwordct×qzslackit+prov+Year+εit] (4)
[GIit=β0+β1Lnwordct+β2Invit+β3Lnwordct×Invit+prov+Year+εit] (5)
四、 實證分析
1. 描述性統計與相關性分析
本文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如表3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綠色發明專利([GI_I])和綠色實用新型專利(GI_U)最大值分別為3.0445和2.7726,均值分別為0.2710和0.2525,標準差分別為0.6355和0.5928,從數據分布來看,也表明綠色發明專利和綠色非發明專利在不同公司之間差異較大。地方政府生態注意力上絕對性評價指標([Lnword])的均值為4.5899,標準差為0.3526,其他列示的控制變量描述性統計與現有文獻基本一致。
表3? 變量描述性統計表
[變量 Obs Mean SD Median Min Max GI 16026 0.4141 0.8170 0.0000 0.0000 3.6109 GI_I 16026 0.2710 0.6355 0.0000 0.0000 3.0445 GI_U 16026 0.2525 0.5928 0.0000 0.0000 2.7726 [Ln]word 16026 4.5899 0.3526 4.6250 3.2581 5.3132 Size 16026 21.9987 1.1636 21.8566 19.7373 26.1608 ROA 16026 0.0389 0.0646 0.0368 -0.2482 0.2112 [Ln]lev 16026 -0.9906 0.5654 -0.8669 -2.7653 -0.1027 Cashflow 16026 0.0500 0.0669 0.0476 -0.1600 0.2487 FirmAge 16026 2.7958 0.3443 2.8332 1.7918 3.4657 SOE 16026 0.3708 0.4830 0.0000 0.0000 1.0000 Top1 16026 0.3387 0.1415 0.3186 0.0851 0.7387 [Ln]TobinQ 16026 0.6045 0.4804 0.5131 -0.1415 2.1502 Indep 16026 0.3710 0.0524 0.3333 0.3000 0.5714 Dual 16026 0.2596 0.4385 0.0000 0.0000 1.0000 ]
2. 基準回歸
表4列示了地方生態環境注意力([Lnword])對企業綠色轉型([GI])的回歸結果。本研究控制了省份固定效應與時間固定效應,回歸結果采用了城市層面的聚類穩健標準誤。
表4列(1)中為不放入任何控制變量下的回歸結果,[Lnword]的回歸系數為0.069,在1%的回歸水平上顯著;列(2)結果顯示,在放入控制變量后,[Lnword]的系數估計值為0.072,在1%的回歸水平上顯著,回歸系數解讀為當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每提高1%時,企業綠色轉型水平會提高0.072%,表明當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提高時,企業更傾向于綠色轉型;列(3)中[Lnword]的系數估計值為0.038,在5%的回歸水平上顯著;列(4)中[Lnword]的系數估計值為0.056,在1%的回歸水平上顯著。以上回歸結果表明,地方生態環境注意力配置的提高有助于促進企業綠色轉型的進程。表4的回歸結果驗證了研究假設H1,即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能顯著促進企業綠色轉型。
3. 穩健性檢驗
為了考察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對企業綠色轉型直接影響結果的穩健性,研究采用以下3種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
第一,變換計量模型。本研究分別運用泊松回歸、負二項回歸、零膨脹泊松回歸和零膨脹負二項回歸四種模型檢驗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對企業綠色轉型的影響。原因如下:企業綠色專利量是非連續型數據,屬于典型的離散計數數據,以上模型適用于對計數類數據回歸。表5列(1)為泊松回歸的結果,[Lnword]的回歸系數為0.303,且在1%水平上顯著,當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提高1個單位,企業綠色轉型程度增加0.303%。列(2)為負二項回歸結果,[Lnword]的回歸系數為0.383,且在1%水平上顯著。列(3)為使用零膨脹泊松回歸下,[Lnword]的回歸系數為0.167,在1%水平上顯著。列(4)為使用零膨脹負二項回歸的結果顯示,[Lnword]對企業綠色發明專利的回歸系數為0.334,且在1%水平上顯著。以上的結果進一步說明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對企業綠色轉型的正向影響作用是穩健的。
第二,替換自變量衡量方式。采用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詞頻相對指標([ratio_word])替代絕對指標([Lnword])。表6第(1)列至第(2)列為面板固定效應回歸模型回歸結果,表6第(3)列至第(4)列為零膨脹負二項模型回歸結果。在有放入控制變量的列(2)和列(4)中,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相對評價([ratio_word])的回歸系數都至少在5%水平上顯著,表明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與企業綠色轉型之間因果關系穩定。
第三,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的滯后期檢驗。本研究分別使用滯后3期的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對企業當期的綠色創新(GI)進行回歸作為穩健檢驗,如表7所示,核心解釋變量的滯后項回歸系數至少在5%水平達到顯著。
4. 內生性檢驗
本研究中,企業綠色轉型是企業層面的一種創新行為,核心解釋變量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是地級市層面的政府行為,理論上,企業行為反向影響政府行為的可能性較小,模型存在反向因果的內生性問題較小。但為了保證其他可能遺漏因素帶來的估計偏誤,本研究使用工具變量法來處理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本文使用企業i所在的地級市j的城市綠地面積(gland)作為工具變量進行兩階段(2SLS)回歸。表8是工具變量回歸的結果,列(1)是通過第一階段得到的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估計值,列(1)中工具變量(gland)在1%的水平上達到顯著,說明工具變量選擇具有合理性。列(2)至列(4)中Lnword均達到統計顯著,表明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能夠顯著促進企業綠色轉型,以上結果說明,在考慮內生性問題之后,結果與表4基準回歸中的顯著性與符號相一致,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對企業綠色轉型活動產生了顯著的促進作用。
五、 調節效應分析
表9中列(1)至列(3)分別檢驗了可恢復冗余、可利用冗余以及潛在冗余是否會調節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對企業綠色轉型的關系。列(1)中的交互項([Lnword×khfslack])未達到統計水平上顯著,說明可恢復組織冗余無法在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與企業綠色轉型間發揮調節效應,解釋了已經嵌入企業生產運營的員工、設備可能無法適應全新的綠色轉型活動。列(2)中的交互項([Lnword×klyslack])在5%水平上達到統計顯著,可利用組織冗余過多會削弱地方生態環境注意力對企業綠色轉型的影響,說明了在地方政府高度關注生態環境背景下,企業內部的可利用冗余過多時,無法促進企業的綠色轉型。最后,列(3)中的交互項([Lnword×qzslack])在5%水平上達到統計顯著,說明潛在冗余過多并不利于地方生態環境注意力對企業綠色轉型的促進,可能原因是在外部潛在冗余較多的企業一直延續以往的發展戰略,未將組織之外的冗余資源與企業生產要素進行充分結合使用,將外部冗余資源投入企業綠色創新活動。表9的回歸結果驗證了本文的假設H2。
表10第(1)列至第(2)列中的交互項([Lnword×Inv])的回歸系數在5%統計水平上顯著為負,這表明了企業的投資效率越低,越會抑制地方生態環境注意力對企業綠色轉型的驅動作用。換而言之,投資效率較高的企業更傾向于跟隨政府生態治理的方向開展企業綠色升級轉型。表10的回歸結果驗證了本文的假設H3。
六、 異質性分析
1. 考慮企業是否為污染企業
本研究參考我國生態環境部2008年的《關于印發〈上市公司環保核查行業分類管理名錄〉的通知》的劃分規定,按照具體二級行業分類分別將全樣本分為了污染企業和非污染企業兩個子樣本。表11中的列(1)至列(2)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核心解釋變量[Lnword]回歸系數值均顯著為正,但污染類企業中核心解釋變量[Lnword]的顯著性明顯強于非污染類型企業,這可以解釋為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的提高,增強了污染企業綠色轉型意愿。
2. 考慮企業生命周期
本文參考文獻[30]的做法對企業生命周期進行劃分。表11中的列(3)至列(5)的回歸結果看出,核心解釋變量[Lnword]回歸系數值顯著為正,但在列(5)中并不顯著。這表明地方生態環境注意力提升對處于成長期和成熟期中的企業的綠色轉型影響更為明顯。原因可能是企業在成長期為了能夠快速成長確立行業地位,愿意積極迎合政府與市場需求,開展綠色轉型獲得更高的市場競爭優勢。成熟期企業也具備較強的綠色轉型意愿,成熟期的企業在盈利水平上較為穩定,擁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資金,以用于其綠色創新的投入[30]。
七、 研究結論與管理啟示
1. 研究結論
本研究發現:(1)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配置的提高會起到引導企業綠色轉型的作用,因此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具有“信號導向”功能,是驅動企業綠色轉型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排除內生性問題后,該結論依然存在。(2)調節效應分析發現,當企業投資效率越高時,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對企業綠色轉型的正向影響會得到強化。此外本研究發現,企業存在的可利用冗余和潛在冗余越多越不利于強化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對企業綠色轉型的促進作用,反而會起到抑制效果。(3)通過異質性分析發現,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注意力對重污染企業以及處于成長期和成熟性中的企業的綠色轉型促進效應更為顯著。
2. 管理啟示
(1)地方政府作為生態治理的“第一責任人”,需要充分認識生態環境問題治理的長期性,避免出現對生態環境的“運動式”關注。地方政府要將生態保護政策與當地資源稟賦結合起來,既要兼顧當地企業的經營發展,又要做好地方生態環境的同步治理,找到環境治理政策和地方企業綠色轉型間的平衡點,施行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的環境政策方案,以取得引導企業綠色轉型的效果。
(2)企業開展綠色轉型會在資金需求、技術支持、政策需要等問題上有著迫切需求,地方政府需要深入思考如何運用產業政策、信貸支持、創新體系建設等方式解決企業綠色轉型中出現的共性難題。地方政府要認識到企業綠色轉型是復雜的長期性工程,即便地方政府在生態環境方面給予“策略性”的注意力配置能夠驅動企業加速綠色轉型,但也要認識到很多企業的綠色轉型是無法在短期內實現的。例如針對制造業行業中的傳統能源產業、高污染企業的綠色轉型要做到分段有序推進,不應在初始階段設置過高的門檻要求,給企業正常經營造成困難。
(3)對于企業而言,在綠色轉型的進程中,不能存在“等、靠、催”的被動思維。企業管理者要主動求變,積極將企業綠色發展戰略融入國家“雙碳”目標,以新發展理念引領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企業結合自身的資源稟賦,企業管理者要解放思想,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與戰略布局,適度發揮財務杠桿作用,將內外部冗余資源參與到企業綠色轉型活動中,提高企業投資效率,密切關注地方政府在綠色發展上的政策導向,科學規劃企業綠色轉型“路線圖”。
參考文獻:
[1] 解學梅,韓宇航.本土制造業企業如何在綠色創新中實現“華麗轉型”?——基于注意力基礎觀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2,38(3):76-106.
[2] Zhai X Q, An Y F.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Green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in China: An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 Spatial Panel Data[J].Technology in Society,2021(64):101498.
[3] 李婉紅.排污費制度驅動綠色技術創新的空間計量檢驗——以29個省域制造業為例[J].科研管理,2015,36(6):1-9.
[4] 張鉑晨,趙樹寬.政府補貼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研究——政治關聯和環境規制的調節作用[J].科研管理,2022,43(11):154-162.
[5] 吳非,黎偉.稅收激勵與企業綠色轉型——基于上市企業年報文本識別的經驗證據[J].財政研究,2022(4):100-118.
[6] 譚常春,王卓,周鵬.金融科技“賦能”與企業綠色創新——基于信貸配置和監督的視角[J].財經研究,2023(1):1-18.
[7] Liao Z J, Lu J, Yu Y B, et al.Can Attention Allocation Affect Firms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the Mmoderating Role of Past Performance[J].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2022,34(9):1081-1094.
[8] 解學梅,朱琪瑋.創新支點還是保守枷鎖: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如何撬動企業績效?[J].中國管理科學,2022,30(5):131-143.
[9] 嚴若森,陳娟.高管政治關聯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研究:基于政府—企業—社會互動視角[J].人文雜志,2022(7):105-116.
[10] 尹建華,雙琦.CEO學術經歷對企業綠色創新的驅動效應——環境注意力配置與產學研合作賦能雙重視角[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3,40(3):141-151.
[11] 劉鉆擴,王洪巖.高管從軍經歷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J].軟科學,2021,35(12):74-80.
[12] 席龍勝,趙輝.高管雙元環保認知、綠色創新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績效[J].經濟管理,2022,44(3):139-158.
[13] 秦浩.地方政府環境治理中的注意力配置——基于20項省域生態環境保護政策的NVivo分析[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20,40(8):77-84.
[14] 王琪,田瑩瑩.中國政府環境治理的注意力變遷——基于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78—2021)的文本分析[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74-84.
[15] 王印紅,李萌竹.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治理注意力研究——基于30個省市政府工作報告(2006—2015)文本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7,27(2):28-35.
[16] 申偉寧,柴澤陽,張韓模.異質性生態環境注意力與環境治理績效——基于京津冀《政府工作報告》視角[J].軟科學,2020,34(9):65-71.
[17] 李強,韋薇.地方政府與公眾環境注意力的關聯及減排效應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20,22(4):36-42.
[18] 邢麗云,俞會新,任相偉.網絡嵌入、綠色動態能力與企業綠色創新——環境規制和管理者環境注意力的調節作用[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2,39(14):105-113.
[19] 權錫鑒,朱雪.政府補助、資本結構與企業技術創新效率——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實證研究[J].商業研究,2022(2):96-103.
[20] Cai W G, Li G P.The Drivers of Eco-innovation and Its Impact on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176):110-118.
[21] Bourgeois III L J.On 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lack[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1,6(1):29-39.
[22] 吳以,張浩,楊夏妮.省域綠色創新、組織冗余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基于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驗分析[J].生態經濟,2019,35(10):66-73.
[23] 張月芳.環境規制、資源配置與綠色技術創新關系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2(5):1-4.
[24] 娜仁,程文.政府補貼對企業創新的影響研究——沉淀性冗余與環境不確定性的交互調節作用[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4(4):20-34.
[25] 馬連福,高塬.資本配置效率會影響企業創新投資嗎?——獨立董事投資意見的調節效應[J].研究與發展管理,2020,32(4):110-123.
[26] 鐘宇翔,呂懷立,李婉麗.管理層短視、會計穩健性與企業創新抑制[J].南開管理評論,2017,20(6):163-177.
[27] 吳以,張浩,楊夏妮.省域綠色創新、組織冗余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基于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驗分析[J].生態經濟,2019,35(10):66-73.
[28] 徐向藝,李婷婷,方政.民營上市公司組織冗余與創新投入的關系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120-135.
[29] Richardson S.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6,11(2):159-189.
[30] 劉詩源,林志帆,冷志鵬.稅收激勵提高企業創新水平了嗎?——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檢驗[J].經濟研究,2020,55(6):105-121.
基金項目:貴州省教育廳科研基金項目“貴州數字農業生產效率測度與發展路徑研究”(項目編號:YJSKYJJ(2021)132)。
作者簡介:肖小虹(1969-),女,博士,貴州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組織與戰略;林宇豪(1992-),男,貴州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企業綠色創新。
(收稿日期:2023-02-10? 責任編輯:殷 ?。?/p>